快乐

<markdown>

**每天花 2 分钟,快乐指数提升 10%**

马里兰州的 Desmolysium 2025年10月13日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每当我进入公共交通工具时,我都会做一个非常简单的 1 分钟感恩练习,大约每天两次。

我闭上眼睛,开始思考五件让我感激的事情:

  1. 今天发生的一件美好的事情(例如,我和朋友散步时进行了一次愉快的交谈。)
  2. 今天晚些时候即将发生的美好事情(例如,晚上去跑步。)
  3. 一些与我的个人关系有关的事情(例如,我和我的兄弟姐妹相处得很好,我甚至还有兄弟姐妹。)
  4. 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例如:我被允许在我非常感兴趣的领域工作。)
  5. 此刻的美好事物(例如:没有身体上的痛苦——这并不像看起来那么明显)

人脑是一台模式识别机器,经过训练后,能够识别常用事物的模式。例如,如果我训练自己寻找红头发的人,那么用不了多久,我就会发现到处都是红头发的人。如果我经常下棋,我的大脑就会更擅长识别棋局模式。

同样,如果我经常思考值得感激的事情,我的大脑就会更好地“感恩”,因为负责任的神经网络每天都会接受训练,以找到值得感激的事情的“模式”。

最重要的是,我真切地感受到这些,以至于这些情绪会在神经上留下痕迹/印记。我强烈推荐《硬连幸福》(Hardwiring Happiness)这本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感恩的想法更容易涌现——要么在一天中的随机时间自发出现,要么专门用来缓解压力、担忧或怨恨。在这两种情况下,这些感恩的想法都能切实地改善我的情绪,提升我的幸福感。就付出的努力和回报而言,这个感恩的小习惯可能是我养成的最好的习惯。

![如何开始感恩练习:7 种专家认可的技巧 | SELF](https://substackcdn.com/image/fetch/$s_!MaR4!,w_1456,c_limit,f_auto,q_auto:good,fl_progressive:steep/https%3A%2F%2Fsubstack-post-media.s3.amazonaws.com%2Fpublic%2Fimages%2Fc5352ba3-ad34-40a6-a464-f9cedd2f5859_3162x3162.jpeg "如何开始感恩练习:7 种专家认可的技巧 | SELF")

https://desmolysium.substack.com/p/10-happier-for-2-minutes-per-day

</markdown>

Edit:2025.10.18<markdown>

**一、方法核心:结构化感恩,降低执行门槛**

这个感恩练习的关键优势在于 “简单且有明确框架”,让人能快速上手并坚持:

  1. 时间成本极低:每次仅需 1 分钟,每天 2 次,总耗时不超过 2 分钟,无需特意腾出大块时间,适合在通勤(如公共交通上)等碎片时段完成。
  2. 内容维度清晰:固定从 “已发生的美好、即将发生的期待、人际关系、人生大事、当下状态”5 个维度思考,避免了 “不知道该感恩什么” 的迷茫,形成标准化的练习路径。
  3. 场景适配性强:选择公共交通工具作为练习场景,利用了 “相对安静且无其他事务干扰” 的时段,将习惯与日常行为绑定,更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提升坚持概率。

**二、科学逻辑:基于大脑机制,实现长期改变**

分享中提到的 “大脑模式识别” 原理,符合神经科学中 “神经可塑性” 的核心观点,让方法更具说服力:

  1. 训练大脑的 “感恩敏感度”:大脑会优先识别频繁关注的事物,就像训练后能更容易发现红头发的人、识别棋局模式一样。长期练习感恩,大脑会主动在生活中捕捉积极线索,而非默认关注负面信息,从被动感受幸福转向主动寻找幸福。
  2. 形成神经层面的积极印记:持续的感恩情绪会强化大脑中与愉悦、满足相关的神经网络,正如《硬连幸福》中强调的 “将积极体验转化为神经记忆”。这种改变不是短期情绪波动,而是长期的认知与神经反应模式调整,能让幸福感更稳定。

**三、实际效果:即时情绪调节与长期心态改善**

练习带来的效果体现在 “即时缓解” 和 “长期提升” 两个层面,实用性强:

  1. 即时应对负面情绪:当出现压力、担忧或怨恨时,主动调用感恩思考能快速转移注意力,打破负面情绪的循环,起到 “情绪急救” 的作用。
  2. 长期提升幸福主动性:随着练习深入,感恩想法会自发涌现(如随机想起一件开心的事),说明积极认知已内化为心态的一部分,不再需要刻意提醒,实现了 “不费力的幸福”。

</markdown>

Edit:2025.10.18

<markdown> </markdown>

讨论列表 AKP讨论 查看原帖及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