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ert Kiltz

<markdown>

驯化、饮食与本能回归的核心哲学

演讲者基尔茨博士以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观点开启了对话:“如果你想驯化一头狮子或一匹狼,就喂它们植物。如果你想驯化一个人,也喂他们植物。”他认为这其中的道理至简。他主张,任何一块肉都是好的,但最肥的肉是最好的,并且应该加入一些内脏。他声称,脂肪包含了身体所需的每一种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单糖和脂肪酸,并且没有植物所带有的毒素和纤维。他认为现代人将饮食搞得过于复杂,只需回归自然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即最大化肉食,最小化植物摄入,并将植物充分烹饪,同时努力获取更多生的、富含脂肪的肉类。

基尔茨博士进一步将主流科学描述为另一种形式的“政治”或“宗教”,认为其目的在于说服大众相信某种特定的观点。他强调,人类的本质更像狮子而非绵羊,当一个人像狮子一样饮食和生活时,就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完美的人类饮食——以动物为基础

肋眼牛排:脂肪最丰富的理想选择

当被问及为何在他的书中将肋眼牛排描述为完美的荤食(carnivore)餐食时,基尔茨博士解释道,他认为最完美的人类饮食是以动物为基础的,而在所有动物中,牛肉是最佳选择。在所有牛肉部位中,肋眼牛排因其脂肪含量最高而成为首选。他坚信,脂肪是人能吃的最健康的食物,尤其是生食的时候。他个人的偏好是生到一分熟的肉,配上少许盐,有时会加上一些黄油。他反问道,人们从未在牛肉中发现任何毒素,而植物中却含有毒素。因此,他再次重申,最肥的肉块是最佳选择,并应搭配一些内脏。

个人饮食与作息实践

基尔茨博士分享了他的个人饮食习惯。他通常每周七天都以肋眼牛排为主食,有时吃一整块,有时半块或四分之一块。他倾向于每天只在晚上吃一餐(One Meal A Day, OMAD),日均摄入约8到10盎司的牛肉。他反对暴饮暴食,认为自己的身体始终以脂肪为燃料,因此每天大约一拳头大小的食物量就足够了,有时会是两拳。

他日常不吃早餐和午餐,也不吃零食,并且饮水量不大。他认为这种一日一餐的模式是最健康的。他批判了主流建议的“一日三餐加零食,并配合运动”的健康模式,反问道:“为什么不直接少吃一点呢?”

休息与疗愈:肠道空腹的重要性

基尔茨博士强调,肠道空腹的时间越长,其愈合效果就越好。他认为“疗愈”是人们最需要考虑的事情。虽然他认为连续数日的乏食(fasting)效果最佳,但一日一餐或保持较短的进食窗口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他解释说,当人们持续进食时,肠道、尤其是肝脏,永远没有休息和修复的机会。肠道的工作是将食物分解为糖、脂肪和蛋白质,这个过程本身就会对身体系统造成负担。

他提供了一个从多餐过渡到少餐的渐进方案:从一日三餐过渡到一日一餐加两次零食,再到一日一餐加一次零食,最终实现一日一餐。他坚信,一日一餐甚至更少,是对人类最有利的饮食方式。

深入探讨乏食(Fasting)

从间歇性到多日乏食的进阶

基尔茨博士详细阐述了他对乏食的实践和理解。他认为,现代环境中食物无处不在,这使得人们的大脑总处于“必须进食”的应激状态。而乏食需要精神、心灵和生理上的逐步适应。当血糖和胰岛素水平长期偏高时,一旦停止进食,血糖下降就会引发强烈的饥饿信号。他建议通过逐步减少进餐次数来让身体适应,从12小时禁食,到18小时,再到24小时。他本人已经轻松完成过7天的乏食,并正在计划尝试10天。

乏食的精神层面与生理适应

他将乏食视为一种“精神修行”,认为这是在生活中寻找力量、做一件困难事情的方式。他甚至提到了“干性乏食”(dry fasting),即在数天内不喝水,认为这也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方式。他批判了那些认为乏食不健康或不适合某些人群(如特定月经周期的女性)的观点,认为这都是“洗脑”的结果。

对个体差异论的驳斥

基尔茨博士坚决反对营养学中的“个体差异论”。他认为,从生物化学、生理学和解剖学上看,99.999%的人类都是相同的。他以动物世界为例,指出我们不会为不同毛色的狮子制定不同的饮食方案。他认为,五万年前的人类不存在“需要一直吃”和“几天吃一次”的生理区别。所有物种内部的饮食都是统一的。

从动物世界看饮食的统一性

“驯化饮食”:植物对动物与人类的影响

基尔茨博士进一步阐述了他的“驯化”理论。他观察到,当代的猫狗被喂食肉类与植物的混合物,结果它们患上了与人类相同的疾病。他将这种饮食称为“驯化饮食”。他再次强调了他的核心观点:“如果你想驯化一头狮子或一匹狼,就喂它们植物。如果你想驯化一个人,也喂他们植物。”

对“自噬”与“排毒”的重新诠释

当被问及长期乏食是否有助于自噬(autophagy)时,基尔茨博士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见解。他认为自噬(身体清理和修复受损细胞的过程)是持续发生的,并非只在乏食时才出现。他认为,在标准的高植物、低脂饮食中,人们不断摄入“破坏性食物”,导致细胞损伤持续不断。乏食之所以让自噬显得更明显,仅仅是因为此时进入身体的“毒素和损伤”减少了。因此,乏食带来的精神清明,其本质是“移除了毒素”,让身体得以真正地疗愈。

肠道发酵与微生物组的负面作用

他进一步解释,即使是吃肉,尤其是瘦肉,也会在肠道中发生糖化和发酵。食物会喂养肠道微生物,产生热量、酒精、醛类和甲烷等副产品。通过乏食,可以减少这种发酵过程,让肠道得到清理。他认为,直到禁食至少3天后,肠道才算真正清空。他将肠道比作一个厌氧发酵罐,认为其产生的物质对肠道是有害的。基于此,他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我认为微生物组对我们是不利的……你想要的是更少乃至没有微生物组。”

他的个人乏食计划

基尔茨博士分享了他的个人乏食安排: 每日:23小时禁食,1小时进食(23/1)。 每月:进行一次2到3天的乏食。 每季度:进行一次5到7天的乏食。 他强调这并非必需,而是他个人发现的对身心最有益的实践。

饮食细节与烹饪哲学

生活中的灵活性与核心原则

尽管他的饮食原则非常严格,基尔茨博士也承认生活中的灵活性。在度假或与伴侣庆祝时,他也会破例。他偶尔会吃饼干、蛋糕或冰淇淋,甚至炸薯条。他认为自己是“食肉者”(carnivore)的标签更多是关乎一种思维模式和生活的基础。

自制冰淇淋的分享

他分享了自己的冰淇淋配方,通常是使用全脂奶油(最好是生奶油)、一个生鸡蛋和一些香草豆。甜味剂方面,他提到可以选择阿洛酮糖、甜叶菊,或少量水果、蜂蜜、蔗糖,甚至完全不加。他认为自己可以偶尔享用这些,而不会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但每个人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生肉与熟食的优劣之辩

基尔茨博士引用了波廷格(Pottinger)的猫科动物研究,该研究发现喂食生肉和生奶的猫比喂食熟肉和巴氏杀菌奶的猫更健康。他由此推断,烹饪会破坏肉类的细胞结构和分子,并使宝贵的脂肪流失。因此,他提倡吃“黑蓝”(black and blue,即外表焦黑,内部冰凉生鲜)的肉,并加入生黄油而非融化的黄油。他认为,生脂肪具有抗菌特性,可以抑制肠道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饮水与运动的适度原则

饮水哲学:他反对过度饮水,认为这会稀释体内的天然激素和酶。他观察到自然界的动物并不会像人类一样不停喝水。他相信身体的口渴感是可靠的指引,但同时也指出,这种感觉会受到环境和心态的“宣传”影响。

运动哲学:他将“过度运动”列为导致疾病的五大原因之一。他本人曾因过度跑步和骑行而受伤。他提倡用“活动”而非“运动”来描述身体的动态,比如散步、轻度力量训练、深蹲、俯卧撑等。他更强调创造性的活动,如绘画、陶艺、音乐、缝纫等,认为这些才是人类更自然的活动方式。

烹饪技巧与脂肪保存

基尔茨博士详细描述了他烹饪肋眼牛排以最大限度保存脂肪的技巧。他喜欢干式熟成牛排几天以增加风味。烹饪时,他会用烤炉(broiler)将其表面烤至焦黑,但内部保持生的状态,这样脂肪就不会融化流失。他还会在牛排上放上整块的黄油,让其自然融化,作为酱汁。他认为黄油从未发霉,正因其饱和脂肪的抗菌特性。他强调,多数荤食者吃的是煮熟的瘦肉,这助长了微生物的生长;而食用生肥肉则能抑制微生物。

对额外添加脂肪的看法

尽管他选择的已经是脂肪丰富的肉块,但他仍然会额外添加黄油。他解释说,现代畜牧业产出的肉类,其脂肪含量可能已不如动物在自然状态下被猎杀时那么高,因此他通过添加黄油来补充。

重新定义营养观念

对蛋白质过量论的质疑

基尔茨博士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他反对高蛋白饮食,认为没有人会“蛋白质缺乏”。他认为“蛋白质中毒”(protein poisoning)是真实存在的,会导致疲劳、肌肉痉挛、抑郁等问题。他解释说,进入肝脏的氨基酸最终会被转化为糖,然后再转化为脂肪,因为身体真正需要的是脂肪。

脂肪细胞的真正功能:营养的储存库

这是他理论中最具独创性的部分。他声称,脂肪细胞不仅仅是能量储存库。他认为,脂肪细胞的细胞壁由脂肪酸、蛋白质和糖构成,其内部储存着身体生存和茁壮所需的一切:氨基酸、单糖、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他以冬眠的熊为例,母熊在冬眠期间仅消耗脂肪,却能孕育幼崽,这证明了脂肪本身就是所有营养的来源。

糖缀体(Glycocalyx)的重要性

他最后强调了“糖缀体”(glycocalyx)的重要性,称其为“被所有人忽略的最重要的部分”。糖缀体是覆盖在每个细胞表面的糖类层,是细胞的护盾、屏障、信号发射器和接收器。他认为,现代饮食中的植物糖(他称之为“外来糖”)和化学物质会破坏糖缀体,导致“糖化”(glycation),即糖与蛋白质的异常结合,这是所有疾病的根源。通过去除这些毒素,身体的糖缀体得以修复,实现正常的“糖基化”(glycosylation),从而恢复健康。

对食品质量与纤维的看法

食品质量:对于草饲、谷饲等肉类质量问题,他认为其差异可能被夸大了,目前没有明确的人体研究证明哪种更好。但他从生态和环保的角度支持本地化、小规模的农牧业。他认为,对于无法获得高质量肉类的人来说,从任何渠道获取肥美的肉类都是一个好的开始。

纤维:他将纤维比作“钢丝绒”或“砂纸”,认为它对肠道造成机械性损伤,并且会喂养有害的肠道微生物。他引用研究表明,零纤维饮食的参与者没有出血、腹胀等问题,而高纤维者则饱受困扰。

结论:酮症、思想与最终的简单答案

心态与信仰的力量

基尔茨博士反复强调,思想是主宰。他相信积极的心态能疗愈一切,无论是纯素食者还是荤食者。他个人通过阅读、日记、冥想和祈祷来培养积极心态,并认为将所谓的“敌人”视为“教练”是改善生活的关键。

对酮症的看法

对于酮症(ketosis),基尔茨博士认为这并不重要,他本人也不去测量。他认为酮体是身体在没有外部食物输入时自然产生的物质。他再次强调,人们对胰岛素功能的理解是错误的:胰岛素的主要工作不是将糖送入细胞,而是在肝脏中将糖和氨基酸转化为脂肪。

最终的简单答案

最终,他将所有复杂的理论回归到最简单的答案:

  1. 信仰:他认为思想是主宰,积极的心态能疗愈一切。
  2. 饮食:吃肥美的肉。
  3. 生活:每天去工作和活动。 他认为,人类的本能是储存脂肪以应对食物稀缺,肥胖是生理性的而非病理性的。我们只需回归“像狮子一样”的简单生活方式,便能掌控自己的健康与命运。

![EVERYTHING We’ve Been Told About Nutrition Is WRONG! | Dr. Robert Kiltz](https://i.ytimg.com/vi/puoieUgK81I/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amp;rs=AOn4CLCCqFQuUVa8Q3z2oxbCAAnshTdYWw)

**[EVERYTHING We’ve Been Told About Nutrition Is WRONG! | Dr. Robert Kiltz](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uoieUgK81I)**

时长: 01:58:45

</markdown>

Edit:2025.07.09

<markdown> </markdown>

讨论列表 AKP讨论 查看原帖及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