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凝视 Bradley McDonald David Reed

<markdown>

  • 安全进行太阳凝视的机制探讨
    • 核心观点: 太阳凝视(Sungazing)是一种通过在特定时间凝视太阳来吸收能量、提升身心状态的练习。
    • 实践者经验(2012年): 彻底改变了生活。
    • 基本方法:
      • 时间:日出时(紫外线弱)。
      • 时长:第一天10秒,之后每天增加10秒。
    • 声称益处:
      • 提升身体能量水平(“charge”)。
      • 抵抗抑郁等负面精神状态。
      • 抵抗身体疾病。
    • 时代背景: 人类正处于向基因解放和黄金时代过渡的时期,这种转变体现在政治、金融、生物体验和精神层面,人类正在成为全新的物种。
  • 嘉宾介绍与讨论议题
    • 嘉宾: 布拉德利·麦克唐纳(Bradley McDonald)、大卫·里德(David Reed),来自澳大利亚。
    • 讨论议题: 澳大利亚土著文化、身体电压、太阳凝视的有效性。
  • 太阳凝视的深层解读(嘉宾观点)
    • 核心信念: 人类来自光,回归光;太阳是生命之源,包含所有生命密码。
    • 眼睛的角色: 心灵的窗户,也是接收宇宙能量的入口。
    • 光密码的传递: 通过眼睛进入大脑,影响细胞生物学。
    • 影响:
      • 使人与更高自我、神圣目标或蓝图对齐,走上正确的道路。
      • 光能在体内积累,激活生物光子超导特性。
  • 太阳凝视的具体操作与进阶(嘉宾经验)
    • 操作细节:
      • 地点:澳大利亚(一年约300个晴天)。
      • 时长递增:每天增加10秒,9个月后可达45分钟。
    • 进阶益处(45分钟后):
      • 减少食量需求。
      • 能量水平极高,不易受抑郁和疾病困扰。
      • 与个人目标和使命对齐。
    • 个人体验(20-25分钟后):
      • 开始与太阳“交流”(听起来深奥)。
      • 领悟到自身与太阳及万物无分别。
      • 带来的益处:自由,理解万物联结和生命永恒,消除对死亡和一切事物的恐惧。
  • 太阳凝视的科学依据与风险认知
    • 嘉宾对科学研究的涉猎: 有一些,但更侧重个人经验。
    • 风险: 中午凝视太阳可能损伤视网膜(应避免)。
    • 规避风险: 清晨凝视紫外线弱,相对安全。
    • 身体的智慧: 身体会发出信号,应相信身体的直觉,而非盲从外部权威(如FDA、政府)。
    • 科学与直觉: 科学的教条式观点(何时做/不做)与身体的内在指引可能不同。
    • 晨光与晚光的能量差异(类比): 早晨光能更“阴性”,傍晚光能更“阳性”(提及“晨勃”作为词语引申)。
  • 从生活习惯看身体智慧
    • 晨间散步的直觉: 许多人凭直觉在早晨散步,与身体的昼夜节律有关。
    • 忽略身体信号的后果: 当被工作、主流观念等干扰,忽略身体的内在指引时,会偏离平衡。
    • 回归身体智慧的途径: 太阳凝视、呼吸练习等。
    • 电压/能量的恢复: 通过这些练习,身体的电压或能量可以恢复到体内平衡或疗愈状态。
  • 太阳凝视的资源与验证
    • 提问: 除了本播客,是否有出版物、研究等资源可以验证太阳凝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大众提供指导?
    • 嘉宾回应(基于2012年经验):
      • 提及印度绅士HRM的YouTube视频,详细介绍了不同凝视时长(10、20、30、45分钟)的效果。
      • HRM本人有被记录和研究的经历,曾长时间(如100天)不进食而无碍。
    • 嘉宾对现代科学研究的关注度: 因个人已有深刻体验,未过多关注现代科学的最新进展。
    • 核心构成: 万物由光、水、矿物质构成。光是源头,没有光就没有一切。
    • 直觉认同: 通过眼睛接收光密码和能量,进入大脑和生物系统,符合直觉。
    • 古代文化的实践: 埃及人、玛雅人等古代文明都崇拜太阳神,建造太阳神庙,理解与太阳的连接以获得超凡能量。
    • 晶体本质与能量充电: 矿物质和水使人体具有晶体特性,光能为这个晶体充电,从而改变与场的振荡方式,提升生命体验,使人顺流而行,目标明确。
  • 探索太阳凝视的实用指南(总结与确认)
    • 起始时长: 10秒。
    • 凝视时机: 太阳完全升出地平线后。
    • 身体信号: 遵循感觉,当开始感到不适时,即是身体发出的停止信号。
    • 是否强行坚持: 一般不建议强行突破不适感。但刚越过地平线的太阳通常不会引起强烈不适。
    • 体验描述: 像给神经系统做按摩,带来平静。
    • 效果: 凝视10分钟后几乎不可能有糟糕的一天。
    • 结合乏食: 效果更佳,白天能量充沛,进食后能量感会下降。
    • 身体适应: 每天增加10秒,身体有足够时间适应。
    • 环境要求: 选择高处,最好能远眺海洋或湖泊,以便尽早捕捉到初升的太阳。避免等待太阳越过建筑物,此时可能已过于强烈。
  • 食气者(Breatharian)现象探讨
    • 定义(推测): 以阳光、矿物质和水为主要能量来源,食物为次要。
    • 嘉宾的认知: 认识一些食气者,例如在俄勒冈州阿什兰的两位朋友。
    • 食气者案例:
      • 一位朋友曾连续30天未进食,之后少量进食后又进入30天乏食。
      • 状态:非常健康,充满活力,50岁看起来像30岁,体型清瘦(约130磅),但散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 推测:呼吸频率可能也较慢。
    • 与食气者相处的感受: 恐惧、疑虑、负面想法会消散,感受到和谐与幸福。
  • 开悟与日常体验
    • 类比: 有时不需要心理治疗师,只需待在有疗愈能量的人身边。
    • 开悟的本质: 更像一个动词,一种短暂、波动、振荡的状态,而非恒定。
    • 普通人的开悟体验: 可能在某些时刻(如婚礼上跳舞、微醺时)体验到同情、喜悦、联结、爱,释放恐惧、贪婪、怀疑等负面情绪。
    • 体验的短暂性: 这些美好的状态往往是短暂的。
    • 嘉宾在阿什兰的体验:
      • 与食气者朋友一同进行晨晚太阳凝视(每次约1小时),持续一个月。
      • 达到极度和谐与平静的状态,一度想放弃所有世俗事务。
  • 伙伴关系与个人探索
    • 嘉宾间的互补: 一位如同锚定在现实世界,另一位则更像漂浮探索者,彼此支持已30年。
    • 角色的转换: 在不同时期,两人可能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一个稳定,一个探索)。
    • 体验的独特性与代价: 许多深刻的体验(如长期凝视太阳、乏食)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因为需要放弃很多世俗的东西。
    • 环境的重要性: 环境决定体验,但体验并非永久,可以进入也可以抽离。
    • 极端体验间的平衡: 在世俗的商业运作与完全自由的无为状态之间寻找平衡。
  • 从食气者身上学到的智慧
    • 核心区别: 他们运作的频率与常人不同,非常清晰,与光或纯净对齐。
    • 状态: 没有恐惧。
    • 对答案的了知: 他们理解身体的方式独特,能解读神圣文本(如圣经、《历代秘教》),甚至能制造炼金术黄金等高频灵药。
    • 身体作为天线: 身体是晶体矩阵天线,提升能量荷后能接收常人无法获取的信息,了知许多问题的答案。
  • 普通人如何接入“第二能源”
    • 两种能量来源(比喻):
      • 世俗能量:蛋白棒、补剂、商业、房产、空调、人际关系等。
      • 内在能量:潜藏于内,通常未被充分接入。
    • 接入内在能量的途径:
      • 个体差异: 地球上80亿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天线,体验不同。
      • 提升身体能量荷的基础方法:
        • 太阳凝视或接受阳光(红外线)。
        • 冥想、乏食。
        • 接触海洋。
        • 饮用结构化水。
        • 摄取矿物质、高频营养素和光能(如黄金,能将光带入身体;矿物质提供构建模块)。
      • 核心: 调整和启动身体的智能,使其更高效。当摆脱戏剧性、痛苦和重复性思维,将注意力放在积极事物和光上时,人生体验会彻底转变。
  • “罪”与生理反应
    • 负面情绪(恐惧、怀疑、羞耻、内疚、贪婪)的本质: 可视为“罪”,阻碍了与内在光明的连接。
    • 嘉宾观点: 这些是低效率的表现,使人陷入因果循环。并非道德上的“坏”。
    • 生理反应: 身体会对思想做出反应,负面、低振动思想可能降低身体电压或能量荷。
  • 寻求内在平静与环境
    • 起点: 寻求静默,摆脱内在和外在的噪音。
    • 方法: 进入自然,调频,冥想,祈祷。
    • 内观禅修(Vipassanā)的体验: 几天后会有特定体验,核心是达到静止。
    • 目标: 走向自由,摆脱束缚。
    • 现代人的困境: 普遍感到轻微的不知所措,渴望暂停,但又觉得没有精力寻求开悟,被“必须继续推动”的念头裹挟。
  • 时代转型与个体成长
    • 过渡时期: 地球正首次向所有人发出进入黄金时代、基因解放的邀请。
    • 政治与金融领域的体现: 黄金时代的概念已进入政治和金融讨论。
    • 生物与精神层面的体现: 我们的生物体验、思想和关注点都在发生转变。
    • 不知所措的普遍性: 这是自然的,个体正在建立进入下一阶段的能力。
    • 蜕变过程(毛毛虫变蝴蝶): 基因解放意味着人类正在成为全新的物种,过程可能不适。
    • DNA的升级: DNA接收到光频、矿物质和希拉жит(Shilajit)后会升级,推动人类进入更高频率。
  • 希拉жит(Shilajit)的探讨
    • 个人体验: 服用后有明显体感差异(非兴奋剂式,而是平静、精神清晰)。
    • 来源与本质: 来自高山之巅的神秘物质(岩石上的焦油状物),实验室分析显示其富含矿物质、脂肪酸、维生素(布拉德之前提到的90种营养素)。
    • 核心成分:黄腐酸(Fulvic Acid)
      • 自然界的奇迹分子,能激活矿物质,将其分解为更小颗粒,使其能穿过细胞膜。
      • 帮助细胞吸收营养,并排除毒素。
      • 被誉为自然界的纳米技术。
    • 浓缩特性: 味道不佳,因其是高度浓缩的矿物王国营养精华,单位克含量极高。
    • 产地: 俄罗斯、蒙古、喜马拉雅山脉、克什米尔、西藏。嘉宾的希拉жит来自西藏、喜马拉雅和西伯利亚。
    • 能量印记: 来自西藏等圣地的物质可能带有独特的能量印记。嘉宾的部分希拉жит来自西藏神山冈仁波齐。
    • 发现过程: 嘉宾团队在埃及、中东、喜马拉雅等地旅行探索十年后才开始产品化,最初并非意图创立产品公司,更多是精神探索。
  • 希拉жит(Shilajit)的其他信息
    • 《魔戒》角色Gollum的联想: 嘉宾开玩笑说Gollum可能也在寻找希拉жит。
    • 益处: 补充能量,平衡荷尔蒙,提升认知功能,支持身体智能,为血液和细胞外液提供滋养。
    • 形态: 天然形态即为岩石上的黑色焦油状物质。
    • 形成过程: 由成千上万年分解腐烂的植物物质(可能是仙人掌等)形成的树脂。因存在于高海拔极端环境(低温、高压)而具备强大的保护性酶和化合物。
    • 采集与纯化:
      • 部分来自西藏皇室背景的萨满,年产量有限(300公斤)。
      • 因业务扩展,在喜马拉雅地区雇佣600名当地原住民采集(每年仅有两个月可采集于海拔16000英尺以上积雪融化期)。
      • 经过纯化处理后制成小袋包装。
    • 环境影响: 目前开采量仅占地球总储量的极小部分(0.00001%),山脉储量巨大,主要因难以获取而昂贵。
  • 矿物质与电解质的最佳构成
    • 盐的重要性: 钾、镁、硫、钙是身体普遍缺乏的矿物质。希拉жит富含这些及所有微量元素。
    • 平衡的必要性: 单独补充某种矿物质(如镁或硫)可能打破身体平衡。希拉жит因含所有矿物质而强大。
    • 结合海洋等离子体: 将海洋中的所有矿物质通过三年日光蒸发浓缩(从3000ppm浓缩至400000ppm),与希拉жит结合,提供来自海洋和陆地的最佳矿物质组合。
    • Quinton(昆顿海洋水)的对比: Quinton是优质产品,已存在百年。其高渗版浓度为3000ppm,嘉宾的产品浓度高约12倍。采集地均来自海洋深处(如塔斯马尼亚岛附近),因深海更纯净。
    • 最终产品构成(以“黄金”为例): 浓缩海洋等离子体、希拉жит,以及黄金纳米颗粒。
  • 黄金纳米颗粒的益处
    • 特定尺寸: 10-30纳米的黄金纳米颗粒能穿过血脑屏障。
    • 高频特性: 黄金是唯一能包含所有太阳光形态的物质,是晶体化的光。
    • 作用路径: 穿过血脑屏障后,进入杏仁核,再进入延髓,调节脑脊液、呼吸、心跳等,最终影响细胞受体网络,提升细胞电荷和电压。
    • 来源与历史: 食用黄金是古代先进文明(如埃及)的做法。嘉宾团队十多年前从狮身人面像守护者处获得配方,可通过死海水、海水和黄金本身制造炼金术黄金。最初因成本过高未普及,现为黄金时代和基因解放而推广。
  • 与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交流经验
    • 时长: 曾有数月深入体验。
    • 推荐书籍: 罗伯特·劳勒(Robert Lawler)的《第一天的声音》(Voices of the First Day)。
    • 朝圣之旅: 曾前往澳大利亚中部的乌鲁鲁(地球的太阳神经丛)进行朝圣,与当地几位长者共处。
    • 体验的深度与丰富性: 难以言表,与土地的连接以及他们看待地球的方式完全不同。
    • 不同频道(比喻): 他们处于一个我们可以调频接入的不同频道。
    • 万物互联与神圣感: 一位长者在乌鲁鲁旁用蹩脚英语和混合语表达“树是祖先,岩石是祖先,万物相连,伤害它就是伤害自己”,他们以此方式运作,视我们的频道为笑话。
    • 土著文化特点:
      • 似乎更少孤独感。
      • 没有所有权概念,共享一切。
      • 有成人仪式(男女皆有)。
      • 通过“歌之路径”(Song Lines)在不同区域间传递信息和通行许可。
    • 面临的挑战:
      • 部分土著文化开始失传,与土地的连接减弱(不仅在澳大利亚,也包括美洲原住民)。
      • 故事讲述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播客的流行也印证了这一点)。
  • 土著文化的成人仪式
    • 男孩的仪式: 大约7-8岁时,男孩会被带离母亲,象征离开童年,成为男人,进入男性事务领域。
    • 与西方文化的对比: 西方文化中母亲与男孩的依恋期过长。
    • 知识的传递: 在适当的时候(如7-8岁、10岁或13岁)获得特定知识,类似秘密社团的传承方式,而非像我们一样信息泛滥。需要经历考验才能承载智慧。
  • 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现状
    • 复杂性: 难以一概而论,应直接询问土著居民。
    • 西方视角: 作为西方白人男性,视角有限。
    • 政治与文化交织: 涉及左右翼观点,例如“欢迎来到这片土地”(Welcome to Country)仪式的政治化。
    • 多样性: 约有260个不同的原住民社区,超过460种不同的语言。
    • 现代化影响: 与其他西方文化一样,受到现代化影响。
    • 土地归还与内部矛盾: 政府将部分土地(如乌鲁鲁)归还给传统所有者,但由此产生的资金分配等问题可能引发不同家庭或社区间的矛盾,导致政治化。
    • 青年文化问题: 在某些地区(如爱丽斯泉),传统文化和成人仪式失传,导致社会混乱和高犯罪率。根源在于青年缺乏目标和使命感,以及男性长辈支持的缺失。
  • 西方人如何支持土著居民
    • 核心:同情心(Compassion)
      • 非怜悯,而是对一个拥有超过6万年历史的文化的深度同情。
      • 反思自身:西方社会大多居住在沿海地区,对内陆广阔土地及其文化的了解匮乏。
      • 避免评判:除非亲身体验或深入了解,否则不应轻易评判。
      • 接纳与尊重:对每个人的独特性和当下状态抱有同情。
    • 自我反思: 西方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往往比对待朋友更严苛。
    • 布拉德的观点: 许多澳大利亚白人与土著居民有深厚友谊(尤其通过体育运动),土著居民通常心地纯良,不重物欲,活在当下。
    • 大卫的观点: 曾在乌鲁鲁与传统所有者卡西迪·乌鲁鲁共处。最重要的除了同情心,还有对他们智慧的尊重。西方人常因土著的“梦创时代”(Dreamtime)听起来过于深奥或与西方追求进步、成功、占有的思维模式不符而忽视其智慧。
  • 西方与土著文化对“未来规划”的不同视角
    • 西方模式: 强调明确的未来规划(2年、5年、55年计划,代际财富),随着资源和物质积累,规划无限延伸,甚至涉及政治权力和全球计划。
    • 潜在问题: 这种追求不一定带来幸福,幸福本身也未必是终极目标。
    • 土著模式(推测): 更注重当下,较少执着于未来结果。
    • 执着与痛苦: 一旦开始执着于某个事物(商业、肉体等),痛苦就会加深。放下执着,接受“如是”,才能获得自由。
    • 陷阱: 很容易陷入追求外部成功的陷阱(如加密货币涨跌、商业成就),从而受制于外部环境,失去内在掌控。
  • 对“出生即苦”与“追求幸福”的思考
    • 出生即苦: 从纯粹意识的角度看,出生本身就意味着进入一个充满未知和困惑的境地,这本身就是一种“苦”。
    • 追求幸福的悖论: “追求”本身就暗示了焦虑,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游戏。只要处于追求的状态,操作系统就是“追求”。
    • 商业追求的体验: 99%的时间可能都在“吃苦”,只有1%的时间能体验到交流、敞开、流动的美好,并反思这一切的意义。
  • 从日常琐事中学习与成长(电话铃声的启示)
    • 情景: 在一次呼吸与神经系统课程的哲学讨论中,刺耳的电话铃声响起。
    • 转念: 将其视为一个完美的契机,观察铃声如何影响生理反应,以及每个人基于过往经历产生的不同解读(故事)。
    • 好奇心的力量: 以好奇心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铃声”(意外、困境),将其视为探索和学习的机会,能起到缓冲作用。
  • 社会与个体的多样性
    • 个体经验的独特性: 同一个铃声,不同的人(因DNA、创伤、生活经历)会有完全不同的反应。
    • 社群与部落的重要性: 在群体中更容易获得支持和正确的引导,如同有首领、医生或巫师的指引。
    • “上瘾”的危险: 沉迷于某种状态(如幸福感)可能导致无法接受其他体验。
  • 在游戏中保持超然与投入的平衡
    • 理想状态: 积极参与游戏(生活),但不过分执着于结果,如同在棋盘上游戏,但内心超然于棋盘。
    • 挑战: 长期沉浸于某个“棋盘”(环境、信念系统),容易认为这就是全部。
    • 地点转换的启示: 改变环境(如从迈阿密到奥斯汀)能帮助从不同视角审视旧有信念系统,意识到其相对性,从而释放对“重要”事物的执着。
    • 永恒不变的基石: 探索在不同游戏中始终保持重要的核心价值。
    • 嘉宾的答案: 不执着于任何结果,但对所做的一切投入100%的专注和努力,活在当下。
    • 意图与注意力: 强度与专注,但在和谐的空间中不执着,这是正在学习的技能。
    • 失去一切的坦然: 即使失去物质财富和生活方式,内心深处知道自己依然安好,这种平静感是最大的收获,也使人不执着于结果。
  • 整合的现代人:玩好游戏与内在安宁
    • 现代人的挑战: 学习如何玩好当下的“游戏”(世俗生活),以获得安全感,让神经系统得以休养生息,从而做出更清晰的决策。
    • 必要性: 有序的商业、财务、人际关系和健康,能为内在的平静和临在创造空间。
    • “灵性逃避”的警示: 避免以“灵性”为名逃避现实责任,这往往源于对玩好世俗游戏能力的缺乏和渴望。
    • 整合的标志: 能够很好地驾驭生活,内心拥有足够的空间去真正地临在。
    • 现实的回归: 无论如何灵性超越,最终都要回到现实的责任中。
    • 丰盛的真谛: 生命的智慧希望我们在所有领域都丰盛。仅有灵性上的自由而缺乏物质安全并非真正的丰盛和自由。
    • 责任即灵性体验: 承担责任(如创业、成为父母、照顾家庭甚至宠物)本身就是深刻的灵性体验。
    • 整体性视角: 全面地看待和承担生活中的一切,是最大的机遇。
  • 总结与行动指引
    • 希拉жит的益处: 嘉宾每天服用,体验良好。
    • 核心建议:
      • 专注于获取阳光、优质水源。
      • 提升身体能量,以获得更美好、更对齐的地球体验,摆脱戏剧性和痛苦。
      • 创造生活中的时间和效率,专注于体验“半杯满”的积极人生。
    • 愿景: 希望人类能进入生活美好、了悟真我、并以此状态生活的空间。
    • Mana产品购买途径: manavitality.com (Mana为双写n)。
    • Mana的含义: 夏威夷语意为“力量”,双N的Manna是希伯来语,意为“超自然的食物”。
    • 折扣码: ALINE。
    • 直播感受: 仿佛围炉夜话,探讨深刻议题(澳大利亚男人的“正事”)。

![The 3 Ancient Sources of Vitality: Light, Breath &amp; Minerals | Align Podcast #548](https://i.ytimg.com/vi/DEh_MHe0IBw/hqdefault.jpg?sqp=-oaymwEiCKgBEF5IWvKriqkDFQgBFQAAAAAYASUAAMhCPQCAokN4AQ==&amp;rs=AOn4CLDU5QtQkcrE99va6I7fNXRW68Hk9A)

**[The 3 Ancient Sources of Vitality: Light, Breath &amp; Minerals | Align Podcast #548](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Eh_MHe0I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