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ias De Stefano

<markdown>

生命与死亡:波浪的张力与释放

@Matias De Stefano : 从我的角度来看,生命和死亡是同一波浪的不同阶段。生命就像波浪上升的紧张时刻,充满了压力,而死亡则是释放这种紧张的时刻,就像水释放压力向下流动。为了真正感受到释放,我们必须先体验到紧张。自杀并不能带来真正的解脱,因为它打破了这种存在的紧张点,反而可能导致混乱。人们害怕死亡,因为这意味着停止紧张,停止成为自己。所有我们努力建立的自我,我们的自我意识,都将在死亡时被释放。虽然这让人感到害怕,但同时也非常美丽和具有扩张性。所以,我理解的生命和死亡,就像一个波浪的起伏,我们依附于波浪上升的紧张时刻,而忘记了回归海洋的解脱。

**Deep Dive**

分享图

生命与死亡的波浪:一次与Matias De Stefano的对话

我最近与意识教育家Matias De Stefano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话,他以“记住者”而闻名。这次谈话的核心围绕着生命、死亡以及我们如何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展开。他的观点独特而深刻,彻底颠覆了我对生死问题的理解。

生命与死亡并非对立,而是同一波浪的不同阶段。 De Stefano将生命比作波浪上升的时刻,充满了紧张和压力,而死亡则是波浪向下,释放这种紧张的时刻。这并非简单的消极或积极的二元对立,而是存在本身的动态过程。为了体验到死亡的解脱,我们必须先经历生命的紧张。自杀并非解脱之道,因为它打破了这种存在的张力,反而会带来混乱和更长的痛苦。

死亡的恐惧源于对自我的执着。 我们害怕死亡,是因为它意味着停止紧张,停止成为我们所认为的“自己”。我们毕生所建构的自我认同、自我意识,都将在死亡时被释放。这听起来令人恐惧,仿佛是放弃了所有努力的成果。但De Stefano认为,这同时也是一种美丽而具有扩张性的体验,如同波浪回归大海,是一种解脱。

个体是宇宙整体的碎片,而自杀则打乱了整体的几何形状。 De Stefano将个体比作宇宙整体的一个碎片,每个个体都在努力完成自身独特的几何形状。焦虑、恐惧、自杀念头等负面情绪,都反映出个体几何形状的混乱和不完整。而自杀,则如同在尚未完成的房子上拆毁墙壁,导致一切更加混乱,需要更多时间来重建。

几何形状与意识的演化。 De Stefano认为,完美的几何形状是球体,包含着内部的卵形。我们由细胞构成,而细胞倾向于球形,这反映了宇宙的根本结构。当我们偏离这种完美的球形结构时,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形状,这如同神圣的碎片化。回归本源,就是回归这种完美的球形状态,而这需要我们体验宇宙中的一切形状,最终成为一切。

空间的几何形状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 我们生活空间的几何形状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例如,方形结构会使我们的思维变得线性,而圆形结构则会促进更圆融的思维方式。古代文明中,圆形会议场所的设计,正是为了让每个人都感到平等和重要。

灵性与创伤的关联。 De Stefano指出,灵性觉醒往往会触及到我们深层的创伤,特别是与性、金钱等基本需求相关的创伤。下丘脑和垂体腺,既与灵性觉醒有关,也控制着我们的基本需求。因此,灵性修行往往会触发我们深层的性创伤。许多人试图用灵性来逃避创伤,而不是直面它。

直面创伤,而非逃避。 De Stefano强调,处理创伤的最佳方式是直面它,而不是逃避。允许自己体验所有的情绪,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如同女性的智慧,即顺应自然,感受一切。男性则往往试图控制和解决情绪,这导致他们更容易压抑情绪,最终导致更严重的创伤。

性别认同与创伤。 De Stefano分享了他个人经历,他回忆起自己许多世都是女性,这解释了他青少年时期对男性身份的排斥。他最终接受了自己的男性身份,但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自我接纳和疗愈的过程。他认为,性别认同的转变,也可能是一种创伤的体现,因为这会影响到个体能量的来源。

意识的演化没有捷径。 De Stefano认为,意识的演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我们不必急于求成,追求所谓的“顿悟”或“完美”。如同植物需要数百万年才能开花结果,我们的意识演化也需要时间。

结论: 通过与De Stefano的对话,我深刻地理解到,生命与死亡是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而我们对自我的执着,以及对创伤的逃避,才是阻碍我们体验生命完整性的主要因素。 我们需要学习接纳自身的一切,无论是光明还是黑暗,才能最终回归到宇宙的和谐与完整。 这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智慧的漫长旅程。

好的,这是对该访谈节目全部内容的中文详细复述。

这次访谈是主持人与一位名叫Matias Di Stefano的灵性导师之间的深度对话。他们的讨论超越了常规的健康话题,深入探讨了生命、死亡、意识、几何学、创伤、性别以及人类存在的根本目的等形而上学的问题。


**第一部分:生命与死亡——张力与释放的波浪**

**1. 死亡是“最大的解脱”**

  • 生命与死亡的本质:Matias将生命与死亡比作同一个波浪的不同阶段
    • 生命:是波浪向上的过程,充满了存在的**“张力”**。
    • 死亡:是波浪向下的过程,是张力的**“释放”**,回归于海洋。
  • 为何不能提前“解脱”?:他解释说,自杀并不能带来真正的解脱。因为你没有完成生命这个“张力”的完整几何形状。提前中断这个过程,就像在房子还没盖完时就把它拆掉,只会造成混乱(chaotic),让你在意识层面迷失更久,需要花更多时间去重新整合。
  • 自杀不是“罪”,而是“复杂化”:他认为,宗教将自杀定义为“罪”,其初衷是想简化问题,帮助人们避免这种混乱。但本质上,自杀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它会让你“浪费时间”,让灵魂的整合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和漫长。

**2. 时间与灵魂的“图像”**

  • 灵魂与时间:灵魂是能量的脉动,而时间就是完成这些脉动所需的过程。
  • 完成“自我”的图像:Matias将个体意识的成长比作计算机用0和1构建一幅完整的图像。每一次生命体验,都是在为这幅“自我”的图像添加一个“比特”(bit)。如果提前中断,就意味着你需要重新开始收集某些“比特”,才能最终完成这幅关于“你是谁”的完整图像。
  • 个体与整体:每个个体都是宇宙整体的一个分形(fractal)。当个体陷入混乱,就无法回归到那个完美的球体(sphere)——即宇宙或神性的完整几何形态。

**第二部分:几何学、意识与环境**

**1. 形状与意识**

  • 回归球体:所有生命最终的进化方向,都是回归到球体这个最完美、最神圣的几何形状。这意味着需要体验万物,将所有零散的几何形状整合起来,最终“磨平棱角”,成为一个完美的球体。
  • “我们是水”:Matias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我们本质上是水,只是呈现为人类的形状。水会呈现其所在容器的形状。
  • 环境塑造意识:因此,我们生活的空间几何形状会塑造我们的内在意识
    • 方形结构(如现代建筑):会塑造一种线性的、有基础的、物质化的思维模式。
    • 圆形/穹顶结构(如洞穴、帐篷):会塑造一种圆融的、扩张的、灵性的思维模式。
  • 旅行的意义:去不同的文化和地方旅行,能让我们的“内在之水”体验和适应不同的几何形状,从而拓展我们的意识。

**2. 精神导师的疲惫与困扰**

  • 疲惫的来源:Matias坦言,作为一名灵性导师,他并不为传递信息本身感到疲惫,而是为观察到人们在情绪模式中的反复而感到疲惫和沮丧。
  • “灵性世界”的冲突:他发现,许多自称“灵性”的人聚集在一起,声称要改变世界,但他们内部产生的冲突和问题,与世俗的政府或组织并无二致。这让他认识到,问题不在于系统,而在于每个人未被疗愈的内在创伤
  • 灵性成为“逃生舱”:他指出,许多人把灵性当作一个**逃避现实创伤的“逃生舱”**或装饰品,而不是真正去面对和处理这些创伤。

**第三部分:创伤、疗愈与性别**

**1. 疗愈创伤的途径**

  • 全然地体验:Matias分享了他自己疗愈创伤的方法——全然地允许和深入地体验它。如果他感到抑郁,他会让自己沉浸到抑郁的深处,而不是试图逃避或假装一切都好。
  • 阴性智慧:这是一种**阴性(feminine)**的智慧,即全然地接纳和允许一切情绪的流动。
  • 男性的困境:男性通常被社会规训为“修复者”和“强者”,害怕和压抑情绪。当面对伴侣的强烈情绪时,他们会感到恐惧和失败,并试图去“修复”对方,这反而中断了对方的疗愈过程。这种情绪的压抑,可能是导致中年男性自杀率偏高的原因之一。

**2. 对幸福的误解**

  • Matias认为,现代社会,特别是美国文化,过度强调**“追求幸福”**。这本身就创造了一种永不满足的、与自己为敌的状态。
  • 生命并非关于达成某个目标(因为唯一能达成的终点是死亡),而是关于体验过程中的所有波浪。逃避负面情绪,只会让它们在未来以更大的创伤形式爆发。

**3. 性别与性(Sexuality)的本质**

  • “性”是“划分”:Matias从词源学上解释,“Sexuality”的本质是**“划分”(section)**,即将事物划分为不同类别(如男性/女性,好/坏等)。
  • 创伤的根源:人类的核心创伤在于**“划分”,即认为我们是分离的个体。而这种创伤最深地根植于生殖器**,因为那是我们身份认同的生物学起点。
  • 跨性别现象的根源
    • 个人经历:Matias分享了他自己的经历。他有许多前世作为女性的记忆,因此在青少年时期,他对自己身为男性的身体感到厌恶,并渴望怀孕。这是一种源于灵魂记忆的创伤。
    • 创伤的普遍性:他认为,所有强烈的身份认同都源于某种创伤。一个极度认同“男子气概”的男性,其背后可能是“男人不能软弱”的创伤;同样,一个生物学男性认同自己是女性,也可能源于某种深层的创伤或记忆。
    • 接受而非评判:他强调,这并非评判对错。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人的感知都源于其独特的创伤历史。关键在于接受所有人的感知,而不是强行用一个“正确”的标准去评判他人。
  • 变性手术的后果:他认为,从生物学角度看,改变生殖器会扭曲和切断个体最根本的能量来源(昆达里尼),这会制造一个新的创伤。但他强调,这并非道德评判,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

**第四部分:放下与慈悲**

**1. 有意识地活在创伤中**

  • 创伤作为工具:Matias分享了他自己对糖的“创伤性”渴望,这与他祖父因糖尿病去世以及不被爱的家族历史有关。他有意识地吃甜食,是作为一种与祖父连接、疗愈家族创伤的方式。
  • 觉知带来自由:当你有意识地去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创伤时,你就不再是创伤的奴隶,而是可以利用它作为一种工具
  • 放下“开悟”的执念:他坦言自己不在乎“开悟”,这反而让他更接近那个状态。他认为,现代社会对“开悟”和“成为更好的人”的匆忙和焦虑,本身就是一种障碍。他用植物进化出花朵需要2.5亿年的时间来比喻,提醒人们进化的过程没有捷径

**2. 慈悲的来源:扩展时间视角**

  • 对他人多一些耐心:主持人分享,理解到灵魂的进化可能需要许多个轮回,这个概念让他对自己身边的人(如父母)产生了巨大的慈悲
  • 放下“此生必须改变”的执念:当你不再强求他人在这一生必须达到你所期望的状态时,你才能真正地、无条件地去爱和接纳他们。
  • 结论:放下对结果的匆忙和执着,将时间线拉长到永恒的维度,是产生真正慈悲和爱的关键。

**总结**

这次对话是一次深刻的形而上学探索。Matias Di Stefano的核心思想是:

  1. 生命是一个充满张力与释放的波浪过程,我们应该全然地体验其中的每一个阶段。
  2. 我们所有的身份认同和行为模式,都源于深层的创伤划分感
  3. 疗愈的关键在于有意识地去体验和理解创伤,而不是逃避或装饰它。
  4. 通过扩展我们的时间视角,认识到灵魂进化的漫长旅程,我们可以对自-己-和-他-人-产-生-更-深-的-慈-悲-和-接-纳。
  5. 最终,所有分离的几何形状和意识分形,都将回归于那个一体的、完美的球体

</markdown>

D:2025.06.14

<markdown> </markdown>

讨论列表 AKP讨论 查看原帖及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