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脂 Sal Di Stefano
<markdown>
核心议题:如何从30%体脂率减到10%体脂率——一个系统性的方法
主持人与嘉宾背景: 访谈的嘉宾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健身教练和健康专家 ,他将分享如何帮助客户,特别是男性,实现从较高体脂率(如30%)到较低体脂率(如10%)的转变。
1. 不同体脂阶段的策略差异:
- 从15%减到10%体脂,比从30%减到20%体脂需要更精细、更具体的策略。越瘦,细节越重要。
- 对男性而言,体脂率超过20%就开始出现与体脂相关的负面健康效应,无论运动水平如何。30%体脂率已属偏高。
- 健康体脂范围内的个体差异: 在健康体脂范围内(如12%-17%),只要生活方式健康(运动、饮食、睡眠良好),健康状况差异不大。
2. 从30%体脂开始的初期策略(避免急于求成):
- 不应直接采用10%体脂时的极端方法: 这样做会很快让身体不堪重负,导致平台期过早出现,且行为上难以坚持。
- 初期重点:建立力量基础,改善生活习惯。
- 力量训练(每周2-3天):
- 首要目标: 身体稳定性和关节完整性。从纠正性训练开始(纠正性训练也是力量训练),打好基础。
- 目标: 实现力量的稳定增长。力量是客观的衡量指标(能做更多次数、更大重量,或在更大活动范围下保持控制)。
- 益处: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进而改善情绪,为后续饮食调整打下基础。
- 饮食调整(初期):
- 减少深加工食品: 自然而然地减少热量摄入。
- 优先保证蛋白质摄入: 目标是每磅目标体重摄入1克蛋白质(例如,目标体重180磅,则摄入180克蛋白质)。每餐优先吃蛋白质,其他食物(只要是天然食物)不做过多限制。
- 益处: 蛋白质增加饱腹感,调控食欲,减少总热量摄入。同时为肌肉生长提供原料,提高代谢率。
- 非结构化运动(日常活动):
- 追踪每日步数: 了解基线水平。
- 逐步增加: 如将车停远一些、使用二楼卫生间、餐后散步5-10分钟。
- 初期效果与心态:
- 初期体重可能不会下降,甚至略有上升(肌肉增加),但体脂会减少,身体会更紧致。不要过分关注体重秤数字。
- 正确的方法比快速的方法更有效,也更能持续。1-2磅/周的脂肪减少是合理的,但多数人可能是0.5磅/周。
3. 中期策略:反向饮食(Reverse Dieting)与代谢提升:
- 反向饮食的引入: 在初期力量和饮食习惯建立后(约45天),开始逐步增加热量摄入。
- 操作: 记录几天当前饮食,计算平均热量。然后每周或每两周增加约150大卡/天的热量,同时监测进展(体重、力量、体脂等)。
- 目标: 在体重基本不增加(或略有肌肉增加、脂肪减少)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维持当前体重的热量摄入水平。
- 反向饮食的争议与原理:
- 有人质疑其能否“加速新陈代谢”。
- 教练的经验: 实践证明有效。身体在热量逐渐增加和持续力量训练的刺激下,代谢率会得到提升。这为后续减脂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 价值: 当真正开始减脂时,是从一个更高的热量基线开始削减,使得减脂过程更可持续,避免了因长期低热量导致代谢适应过低、减无可减的困境。
- 案例: 一位长期节食的女性健身比赛选手,通过一年的反向饮食和力量训练,在活动量远低于之前的情况下,每日热量摄入从1700大卡提高到2600大卡,身体感觉更好,为后续成功备赛打下基础。
- 心理挑战: 对渴望减脂的人来说,增加热量摄入在心理上是一个障碍,需要教练的引导和信任的建立。
4. 后期策略:减脂期(Cutting Phase)与平台期应对:
- 开始减脂: 从提升后的热量维持水平开始,制造热量缺口(通常是500-800大卡/天,视个体情况而定)。
- 监测与调整: 关注减脂进展、运动表现和身体感受。
- 平台期处理: 不可避免会出现平台期或感觉不佳。此时,可以短暂提高热量一周或两周,甚至进行小段的反向饮食,然后再重新开始减脂。
- 越瘦越精细: 越接近10%体脂,对热量摄入的精确性和一致性要求越高,饮食调整的“容错空间”越小。
- 健康体脂的底线:
- 男性9-10%体脂是可实现的健康范围。再低(如5-6%)则可能进入不健康状态,影响激素水平和能量。
- 女性健康体脂范围在20%出头。
- 职业运动员的特殊性: 不要以职业运动员的体脂率为标准,他们是基因特异的,且可能采用普通人无法复制的方法。
5. 训练理念的转变:从“消耗卡路里”到“发送适应信号”:
- 错误观念: 将运动视为单纯消耗卡路里的工具。这种观念导致人们选择“燃烧卡路里最多”的运动(通常是有氧运动)。
- 有氧运动的局限性(针对减脂和塑形):
- 单位时间消耗卡路里有限。
- 身体会适应,变得更节能,甚至可能减少肌肉以提高有氧效率(如长跑运动员体型)。
- 减掉的体重中,肌肉和脂肪各占一半,导致体脂率不变甚至上升(“瘦胖子”)。
- 难以长期坚持。
- 正确观念: 运动是向身体发送信号,促使其发生积极适应。
- 力量训练的优势:
- 促合成(Pro-tissue): 信号是“你需要更强壮,需要更多肌肉”。
- 提高代谢率: 肌肉是高代谢组织,增加肌肉量能提高基础代谢。
-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肌肉是葡萄糖的主要消耗者。
- 预防认知衰退: 唯一被证明可能阻止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的运动形式。
- 骨骼健康: 增强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 本体感觉与平衡: 动作多样,需要专注和控制,能改善身体意识和平衡能力。
- 心血管健康: 研究表明,力量训练对心血管健康的益处优于传统有氧运动。
- 激素调节: 促进睾酮等合成激素分泌,平衡女性雌孕激素。
- “肌肉记忆”: 即使停止训练一段时间,已建立的肌肉基础能更快恢复。研究表明,训练三周停一周,与持续训练16周,最终肌肉和力量增长无异。
- 频率与效率: 对普通人而言,每周2-3次有效的力量训练足以获得显著益处。
- 训练动作选择: 优先选择复合、大肌群参与的动作(深蹲、硬拉、卧推、推举、划船等),效率更高。
6. 避免训练的误区:
- 高次数≠减脂: 减脂期无需刻意改变训练的次数范围。力量训练的目的是维持和刺激肌肉,而非主要消耗脂肪。
- “肌肉酸痛”不是好训练的标志: 过度酸痛意味着训练过度,身体优先修复损伤而非生长。理想的训练后应感觉良好,或只有轻微酸痛。
- 将训练视为“练习”而非“锻炼”:
- 心态转变: 关注动作质量、技术和控制,而非追求疲劳和汗水。
- 效果: 训练更恰当,强度更合适,进步更持续,受伤风险更低。
7. 饮食行为的长期改变策略:
- 尊重饮食的多重意义: 饮食不仅是获取营养,还承载着社交、情感、文化、传统等多重价值。忽视这些,单纯追求限制,难以成功。
- 培养“纪律”这项技能:
- 动机的易逝性: 动机是暂时的,不能依赖动机来维持长期行为。
- 纪律的可习得性: 纪律是一种可以通过练习培养的技能。
- 方法: 选择一个对健康有益、有一定挑战性,但能确保终身坚持的小改变。成功后,再选择下一个。逐步升级,培养纪律性。
- 提高饮食觉察力(从无意识不胜任到无意识胜任):
- 四个阶段: 无意识不胜任 -> 有意识不胜任 -> 有意识胜任 -> 无意识胜任。
- 练习方法: 专注进食,不看手机、电视,不读书。细嚼慢咽,感受食物的味道,关注餐后身体的感受(消化、精力等)。
- 建立新的食物联想:
- 负面联想: 如意识到某种食物(如客户的贝果配奶油芝士)导致腹胀,自然会减少对其的渴望。
- 正面联想: 如意识到某种食物(如客户尝试的蒸西兰花)改善了消化和精力,会增加对其的喜爱。
- 目标: 达到一种与食物的平衡关系,能根据身体需求和社交情境做出明智选择,而非被冲动或旧习惯驱动。
- 热量摄入的自我调节:
- 体重和身体成分是线索。
- 精力水平: 精力低下、运动表现下降可能意味着热量不足。
- 营养缺乏的迹象: 皮肤干燥、指甲脆弱、潮热盗汗、性欲低下、消化问题等,提示可能缺乏必需脂肪酸或蛋白质。
- 利用行为技巧管理“触发性食物”:
- 创造障碍: 不在家中储存易过量食用的“触发性食物”(如薯片)。如果非常想吃,必须亲自去商店购买单份装。增加获取难度,为冲动行为降温,提供反思机会。
- 份量控制: 购买单份包装的零食(如冰淇淋棒而非桶装冰淇淋),利用包装本身进行份量控制。
- 积极心态与自我关怀:
- 将健康饮食和运动视为“自我关怀”,而非“惩罚”或“剥夺”。
- 享受过程,而非仅仅追求结果。享受行走的人比只看重目的地的人走得更远。
8. 优化与进阶(Bonus & Optimization):
- 肽类(Peptides):
- 新兴领域,一些肽类(如BPC-157, Thymosin Beta 4)在抗炎和恢复方面显示出潜力。
- 与药物的区别:肽类是身体内源性物质,身体对其有识别和调控机制,副作用相对较小。
- 获取途径:通常由复方药房配制。
- 应用:主要用于解决特定问题,非基础保健品。
- 肌酸(Creatine):
- 最值得推荐的补充剂之一,具有广泛的健康益处,不仅限于增肌和提升运动表现。
- 有益于线粒体健康、心脏、大脑功能。
- 能减少身体对甲基供体的需求。
- 研究最充分、安全性最高的补充剂之一。
- 填补营养缺口:
- 通过血液检查发现的营养素缺乏(如维生素D、镁、锌、B族维生素),针对性补充效果显著。
- 蛋白质粉:作为方便的蛋白质补充来源,弥补日常饮食摄入不足,但不应作为主要蛋白质来源。
- 其他适应原(Adaptogens): 如南非醉茄(Ashwagandha)、红景天(Rhodiola),可能在压力管理方面有益,但效果因人而异,且重要性远低于基础的饮食、运动和睡眠。
- 睡眠一致性的极端重要性:
- 规律作息: 每天在同一时间睡觉和起床,对恢复、力量、运动表现乃至整体健康有深远影响。
- 周末补觉的危害: 周末晚睡晚起会打乱生物钟,造成“社交时差”,导致周一精力不济。
- 研究证据: 一项针对近67,000人的英国研究发现,睡眠规律性(而非仅仅时长)是预测全因死亡率、癌症风险等的更强指标。
- 酒精消费:
- 生理上无益。
- 社交与生活质量的权衡: 在社交场合适量饮酒,享受与朋友的连接,可能对心理健康有益。关键在于情境和心态。
- 天然葡萄酒运动: 关注葡萄酒的天然酿造过程,减少添加剂(如人工甜味剂、过量硫化物)和霉菌污染,可能使饮酒体验更健康。
总结: 该播客深入探讨了从高体脂到低体脂的系统性减脂塑形策略,强调了力量训练的核心地位、饮食行为的调整、以及积极心态和纪律培养的重要性。同时,也对一些流行的健身观念和补充剂进行了批判性分析,并提供了实用的建议。核心信息是,健康和体型管理是一个长期的、个性化的过程,应注重基础,循序渐进,并以自我关怀而非惩罚的心态来对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MuK50vgIdU
</markdown>
Edit:2025.06.12
<markdown> </mark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