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食 长寿 Valter Longo

<markdown>

访谈背景与嘉宾介绍: 龙哥博士是长寿、乏食和年龄相关疾病领域的先驱研究科学家,被《时代》杂志评为医疗健康领域5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他是南加州大学(USC)长寿研究所所长、老年学和生物科学教授,同时也是意大利米兰分子肿瘤学研究所长寿与癌症项目主任。他的最新著作是《乏食癌症》(Fasting Cancer)。

近期关于乏食的最新发现与观点:

  1. 限时进食(Time-Restricted Eating, TRE):

    * 推荐窗口: 龙哥博士坚持推荐每日乏食12小时,进食12小时(12/12模式)。

    * 16/8模式的潜在问题: 新数据表明,16小时乏食(如跳过早餐)可能存在问题,问题可能出在16小时本身,而不仅仅是跳过早餐。目前尚无定论。

    * 12/12模式的优势: 更安全,更容易执行,几乎没有医生会反对。与流行病学数据、临床试验结果以及百岁老人的生活习惯一致。Satchin Panda博士也持相似观点,推荐11-13小时乏食。

    * 12/12模式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乏食”: 主持人指出,这更像是一种规律的作息,比如早上8点起床,晚上9-10点睡觉,不进食的时间很短。龙哥博士回应,考虑到现代人平均进食时长达15小时/天(Satchin Panda的研究),将进食时间缩短3-5小时已是显著改变,能减少总热量摄入,并可能带来代谢转换、改善睡眠等益处。

    * 晚饭时间与睡眠: 龙哥博士建议睡前3小时不进食。他个人晚餐吃得较多较晚,但只要不影响睡眠,他认为可以接受。不过他也承认,如果吃得太晚太多,确实会影响睡眠,并在CGM上观察到血糖波动。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影响可能更明显。

  2. 隔日乏食(Alternate Day Fasting)与 5:2乏食:

    * 龙哥博士对此类方法不热衷,认为虽然可能有效,但要求过高,极少数人能长期坚持,且可能存在副作用。不看好其在普通人群中的推广前景。

  3. 模拟乏食饮食(Fasting Mimicking Diet, FMD):

    * 定义: 一种低热量、低糖、低蛋白、高植物性脂肪的特定配方饮食,通常循环进行(如每月5天)。其设计目的是在提供营养的同时,让身体产生类似水乏食的生理反应(如特定血液标志物的变化)。

    * 研究进展: 龙哥博士的实验室及全球多所大学正在测试FMD对多种疾病(糖尿病、癌前病变、癌症、阿尔茨海默病、自身免疫病等)的影响。

龙哥博士的研究重点与三大支柱:

  1. 循环干预(如FMD): 研究FMD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其核心机制之一是触发身体的再生和发育样程序(类似于器官初生时的基因表达模式),涉及干细胞激活和细胞重编程(如Yamanaka因子被激活),从而修复受损组织。

    * 与热量限制(Caloric Restriction, CR)的区别: CR是持续减少20-25%的热量摄入,难以长期坚持且可能有副作用。FMD是循环的,旨在获得类似CR的益处而避免其弊端。动物实验表明,循环FMD的小鼠每月总热量摄入与对照组无异(它们会在非FMD期间多吃补回来),但健康和寿命得到改善。

    * 避免“节俭模式”(Thrifty Mode): 长期饥饿或过度限制热量会导致身体进入节能模式(降低代谢率,储存能量),反而不利于健康。FMD的设计旨在触发从储脂到燃脂的代谢转换,但不让身体进入这种“节俭模式”。

  2. 日常饮食(长寿饮食,Longevity Diet):

    * 研究日常饮食对健康寿命的影响。他的实验室正在比较不同饮食模式(如纯素、生酮、他提出的“长寿饮食”——一种鱼素饮食)对衰老、寿命、年龄相关疾病、虚弱和力量的影响。

    * 超越宏量营养素标签: 他认为简单讨论高蛋白/低蛋白是无关紧要的,关键在于氨基酸谱。不同蛋白质来源(即使同为植物性,如豆类vs种子坚果)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差异巨大(可达5-10倍)。

    * 个性化: 强调饮食需个性化,因个体对食物(如茄子)的反应可能截然不同(如引起炎症)。

  3. 基因与衰老通路:

    * 研究饮食(乏食或日常饮食)如何影响调控衰老过程的关键基因网络(如IGF-1、生长激素、TOR、RAS等)。

    * 目标是将简单生物体中通过基因干预和乏食结合实现的寿命大幅延长(如10倍)的原理,应用于延长人类健康寿命(如从80岁延长至120岁,50%的延长)。

FMD在疾病治疗与逆转中的潜力(机制与案例):

  • 多系统再生:
    • 免疫系统与血液: 早期研究发现,化疗结合乏食(或FMD)循环,能促进小鼠免疫细胞(白细胞)在化疗后更快恢复正常水平,机制是激活骨髓干细胞,使其再生健康的免疫系统。
    • 胰腺(针对1型糖尿病): 动物实验中,FMD循环能使受损胰腺(完全丧失胰岛素分泌能力)中的β细胞重编程(激活Yamanaka因子),恢复胰岛素正常分泌。
    • 肾脏: 最近与Laura Perin合作发表的研究显示,FMD循环能修复大鼠受损肾脏的基因表达和组织结构,使其恢复正常。在小型人体临床试验中,肾病患者进行3个FMD循环后,蛋白尿显著减少,且效果在一年后仍大部分维持,同时血液中肾脏祖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数量增加三倍。
  • 核心机制: 乏食触发身体固有的、进化保守的自我修复和再生程序,这些程序在器官发育过程中起作用,但在成年后通常处于休眠状态。FMD像是“唤醒”了这些程序。
  • 复杂性与精准性: 这种由营养干预触发的修复过程,其复杂性和精准性远超目前任何药物鸡尾酒疗法。

传统医学界对龙哥博士工作的接受度: 龙哥博士认为,尽管数据显示FMD对糖尿病、癌症等有益,且其研究基于衰老的核心机制(如影响IGF-1等生长因子),但传统医学界对此的接受仍有过程。他强调,衰老是糖尿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病、心血管疾病等主要慢性病的最大风险因素。干预衰老本身比单独针对肥胖等因素更有效。例如,30年的衰老对疾病风险的影响远大于肥胖。如果能让人年轻30岁,即使他们超重,健康状况也会好得多。

关于FMD与瘦体重(肌肉、骨骼)的讨论:

  • 与GLP-1激动剂(如Ozempic)的对比: GLP-1激动剂减肥时常伴随显著的瘦体重流失,而FMD在临床试验中未观察到此现象。
  • 动物实验: 中年小鼠终生接受FMD,骨密度反而高于对照组。
  • 人体试验: 乳腺癌患者进行多次FMD循环,若期间配合健康的地中海饮食,其瘦体重(肌肉绝对重量)和肌肉功能甚至有所增加。
  • 结论: FMD似乎能保护甚至改善瘦体重,而非像某些药物那样造成损失。

FMD与GLP-1激动剂的结合应用:

  • 背景: 主持人提出,对于严重肥胖者,能否先用GLP-1激动剂帮助控制食欲、减轻体重,同时配合FMD,待患者适应后再逐渐停用药物?
  • 龙哥博士的观点:
    • 首选方案(Option A): 专业的营养、医疗、心理团队进行个体化指导(如他在Create Cures基金会的做法),花1-2年时间帮助患者逐步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实现可持续的健康。
    • 次选方案(Option B): 在缺乏专业团队支持的情况下,短期结合药物(如巴西医生Dr. Baker使用短效GLP-1激动剂Liraglutide配合FMD)可能是权宜之计,帮助患者克服初期饥饿感,之后逐渐过渡到仅靠FMD和健康饮食维持。
    • 潜在风险: FMD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而GLP-1激动剂能促进胰岛素分泌。两者结合可能导致血糖过低,需在医生指导和CGM监测下谨慎进行。他在儿童1型糖尿病FMD试验中就遇到过此类问题。
    • 强调“努力”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不应低估通过自身努力(如克服饮食习惯、坚持运动)达成目标的价值。这不仅关乎生理健康,也关乎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的建立。

关于蛋白质摄入的争议:

  • 背景: 主持人提到,一些长寿专家(如Peter Attia, Rhonda Patrick)强调蛋白质的重要性,尤其对老年人(如65岁以上)维持肌肉量至关重要。而龙哥博士的FMD和长寿饮食方案通常蛋白质含量较低。
  • 龙哥博士的回应:
    • FMD的短期性: FMD每年只进行几次,每次5天,即使蛋白质极低,也远不足以影响肌肉量。临床试验证明FMD不导致肌肉流失,甚至可能增加。
    • 日常饮食(长寿饮食)的蛋白质:
      • 流行病学数据: 大量研究(包括他与哈佛合作发表在JAMA上的研究)表明,65岁前,低蛋白(尤其是低动物蛋白,高植物蛋白可能更好)饮食与更低的总体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相关。65岁后,情况反转,极低蛋白饮食不再有益。这个年龄拐点应是生物学年龄而非实际年龄。
      • 基础研究(动物实验): 近50年的研究一致表明,低蛋白(特别是低蛋氨酸)饮食能显著延长啮齿类动物寿命。
      • 百岁老人研究: 传统长寿地区(如冲绳)居民蛋白质摄入量较低(约9%)。
      • 厄瓜多尔Laron综合征人群: 这些人存在生长激素受体缺陷(阻断了蛋白质信号通路),尽管饮食不健康,却能免受糖尿病和癌症的困扰,认知功能也保持年轻。
      • 高蛋白与糖尿病风险: 哈佛研究显示,高蛋白摄入者患糖尿病风险增加40%。
    • 关键是氨基酸谱,而非蛋白质总量: 不同蛋白质来源的氨基酸组成差异巨大。应关注必需氨基酸的充足摄入,同时避免过度刺激生长因子通路(如IGF-1,与衰老和癌症相关)。
    • 蛋白质与肌肉合成: 研究表明,每餐约30克优质蛋白质(富含亮氨酸)即可最大化刺激肌肉合成。即使一天两餐,总量也在60克左右,属于正常偏低水平。
    • 运动与蛋白质: 即使是高强度运动者,过度摄入蛋白质也可能加速衰老通路,未必有益于长寿。
    • 长寿饮食的蛋白质建议: 以植物蛋白为主(豆类、种子、坚果各占约1/3),保证必需氨基酸,但不过量。65岁后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
    • 地中海地区长寿但虚弱的现象: 传统地中海饮食(如南意大利)以豆类为主要蛋白质来源,居民长寿但虚弱发生率高。这可能与必需氨基酸不足有关。龙哥博士强调多样化植物蛋白来源的重要性。

关于布莱恩·约翰逊 Brian Johnson的“蓝图方案”(Blueprint Protocol):

  • 背景: 主持人提到布莱恩 Brian Johnson通过极端饮食(纯素、每日2250大卡、上午11点结束进食)、大量补剂(上百种)等方式追求极致抗衰,其生物标志物短期内表现优异。
  • 龙哥博士的看法:
    • 短期效应vs长期效应: 短期生物标志物的改善可能与长期健康寿命无关,甚至可能有害。例如,极低体脂短期看似健康,但长寿人群BMI可能在25左右。生酮饮食短期效果显著,但长期低碳水饮食(尤其以动物蛋白为主)与较高死亡率相关。
    • “赌博”性质: 同时采用多种未经长期验证的极端干预措施(如极窄进食窗口、大量补剂),每一种都是一场赌博,叠加起来风险剧增。其复杂相互作用难以预测,可能20-30年后才会显现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
    • 药物相互作用的警示: 即便是处方药,多药联用也常导致严重不良反应(意大利每年约4万人因此死亡)。大量补剂的相互作用更难评估。
    • 生长激素的例子: 有人注射生长激素抗衰,短期看似年轻,但动物和Laron综合征人群研究均表明,生长激素通路受阻反而能显著延长寿命和健康期。
    • 建议: 应基于多支柱证据(流行病学、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百岁老人研究、复杂系统分析)制定长寿策略,而非仅凭短期生物标志物变化。

《乏食癌症》一书的核心信息与目标读者:

  • 癌症预防: 对所有人,通过FMD、长寿饮食、限时进食等方法干预衰老,从而预防癌症。
  • 癌症患者:
    • 早期癌症(治愈率高): 建议以标准治疗为主,配合长寿饮食和14小时限时进食(癌症患者窗口比普通人略长),不轻易尝试FMD,以免干扰已知有效的治疗。
    • 晚期癌症(标准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 在与肿瘤医生充分沟通后,可考虑将FMD作为辅助手段。动物实验显示,FMD与化疗、免疫治疗、激素治疗、K-ras抑制剂等结合,效果显著,甚至能使耐药肿瘤缩小或消失。人体临床试验(如三阴性乳腺癌)也显示出积极信号,如提高生存率、改善病理反应。
    • “饥饿逃逸通路阻断”技术: 龙哥博士团队正在研发一种技术,通过FMD“饿”肿瘤细胞,然后利用RNA测序等技术分析肿瘤细胞如何“重编程”以寻找替代能量来源(逃逸通路),再用已获FDA批准的药物精准阻断这些通路,从而更有效地杀死癌细胞。
  • 态度: 谨慎乐观,强调个体化和与医生合作。

NIH拨款审查冻结事件 龙哥博士提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拨款审查小组工作被冻结,这让依赖NIH资金的科学家(包括他自己,刚提交一个1500万美元的项目申请)感到担忧。

  • NIH的重要性: NIH是科研经费的重要来源,尤其对于非药物干预(如乏食、模拟乏食饮食FMD、长寿饮食等自由或廉价方法)的研究,以及罕见病等大型制药公司不愿投资的领域。NIH不仅资助基础研究,也资助临床试验,有些成果甚至可能获得FDA批准。
  • 龙哥博士的担忧: 他的实验室依赖NIH资金,并已协助约50所大学和医院进行临床试验。NIH的停滞将对这类研究造成巨大打击。他承认NIH需要改革,但完全阻塞其运作是个大问题。

AI对长寿研究领域的影响:

  • 癌症治疗的潜力: AI有望在2-3年内(若资金充足)极大加速“饥饿逃逸通路阻断”技术的研发,实现对癌症的精准、低毒性治疗(类似“癌症抗生素”)。
  • 对AI的总体担忧: 龙哥博士对AI的长期发展表示深切忧虑。他认为AI作为一个能学习和进化的系统,其最终走向难以预测,可能对人类构成生存威胁(类比核武器)。他呼吁全球尽快对AI进行严格监管,尽管目前因商业利益驱动,这种理性声音似乎被淹没。

总结: 龙哥博士的访谈强调了通过科学验证的饮食干预(特别是循环模拟乏食和地中海式长寿饮食)来调控核心衰老通路,从而延长健康寿命、预防和辅助治疗多种慢性病的巨大潜力。他提倡基于多维度证据的审慎方法,并对当前一些流行的极端抗衰老手段和不受约束的AI发展表达了担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wdhdevxlRg

</markdown>

Edit:2025.08.21<markdown>

* 引言与核心问题

  • 现象: 过量蛋白质对健康无益的观点,与当前高蛋白饮食的流行形成对比。
  • 担忧: 高蛋白饮食可能导致早期死亡和疾病(如乳腺癌、结直肠癌)。
  • 人物介绍: 沃尔特·龙哥(Valter Longo),《时代》杂志评选的医疗保健领域5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乏食模拟饮食(Fasting Mimicking Diet, FMD)发明者。FMD已在全球范围内被普通人和医疗专业人士采用, 在癌症和糖尿病缓解方面显示出潜力。
  • FMD的起源: 20年前开始思考如何保留热量限制的益处并消除其弊端。
  • FMD的机制: 模拟乏食,欺骗身体进入乏食状态,产生显著效果。
  • 采访形式:  斯坦福大学教授富子·胜本(Tomoko Katsumoto)协助采访沃尔特·龙哥。富子本人是龙哥的长期关注者。
  • 沃尔特·龙哥的长寿研究哲学
    • 核心使命: 如何让人们健康地活到110岁。
    • 研究起点: 从基因学入手,理解控制衰老、预防癌症和DNA损伤的机制。
    • 多支柱研究方法:
      • 流行病学数据: 作为重要支柱之一。
      • 基础研究: 例如,如何让小鼠活得更久。
      • 临床试验。
      • 百岁老人研究: 观察世界各地长寿人群(如冲绳、罗马琳达、意大利南部)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 基因突变研究: 例如,追踪厄瓜多尔Laron综合征侏儒(特定基因突变导致生长激素利用障碍)。
    • Laron综合征侏儒的启示:
      • 全球约250名,三分之一在厄瓜多尔洛哈省。
      • 缺陷基因在阻碍生长的同时也预防了癌症和糖尿病。
    • 整合视角: 将所有研究结果与分子水平的营养素联系起来,形成长寿饮食理论。
  • 长寿的关键信号通路
    • 核心通路: 生长激素 -&gt; 生长激素受体 -&gt; 胰岛素、IGF-1、mTOR。
    • 药物验证: 延长小鼠寿命的成功药物(如雷帕霉素、阿卡波糖)也作用于这些通路或相关网络(糖、氨基酸、生长激素、IGF-1、胰岛素、mTOR)。
    • 跨物种现象: 寿命显著延长的生物体(酵母、果蝇、小鼠)往往体型较小(侏儒)。
    • 人类Laron侏儒的观察:
      • 与具有相同突变且寿命显著延长的小鼠类似。
      • 确定其寿命延长百分比(10%、15%或20%)具有挑战性,需要与其杂合子兄弟姐妹进行历史对比。
      • 目前尚未完全确定其寿命延长幅度,但似乎确实活得更久,并且对疾病的抵抗力远超常人。
  • Laron综合征侏儒的健康表型
    • 癌症抵抗: 极少患癌症。具有相同突变的小鼠癌症发病率降低40-50%。
    • 糖尿病抵抗: 对糖尿病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小鼠模型也证实了这一点(俄亥俄大学John Kopchick的研究)。
    • 认知功能: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显示其认知表型更年轻,表现更像20岁,而其亲属则表现出50-70岁的认知水平。
    • 心血管健康: 最近的研究表明,他们动脉中的斑块较少,整体心血管状况更好,并未像之前担心的那样出现更多心血管疾病。
    • 单一基因突变的强大力量: 一个基因突变即可彻底改变疾病表型,例如在追踪的前50年里,仅有一人死于癌症,且从未观察到阿尔茨海默病。
  • 生长激素信号通路与寿命调控
    • 进化意义: 生长与繁殖通路(如生长激素信号)与待机保护通路(如乏食)是生物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策略。
      • 快速生长繁殖模式: 资源充足时,快速生长、大量繁殖、快速更替。
      • 待机保护模式: 资源匮乏时,阻断生长和繁殖,降低代谢,进入休眠或孢子状态以延长寿命(酵母的寿命差异可达100倍)。
    • 人类的应用: 成年后不再需要高速生长和频繁繁殖,可以转换到维持模式,从而可能活得更久更健康。
    • 开关的重要性: 生长激素是重要的开关之一。问题在于何时开启这个“长寿开关”。
    • 早期干预的可能: 生长激素相关的干预可能需要较早进行。而像雷帕霉素等药物,在中年开始干预小鼠仍能有效延长寿命,表明mTOR等通路在后期仍可作为主开关进行调控。
  • 饮食模式对生长激素的调节
    • 蛋白质与必需氨基酸: 是保持生长激素和IGF-1高水平的最强因素。
    • 降低蛋白质与植物蛋白: 减少蛋白质摄入,特别是选择植物蛋白(如豆类),可以降低促进生长因子的氨基酸水平。
    • 植物蛋白的差异: 不同植物蛋白的氨基酸谱不同。例如,豆类的某些促进生长因子的氨基酸含量远低于动物蛋白(可能相差五倍)。坚果和种子则可能含有较高水平。
    • 关键在于平衡: 不应完全依赖低含量植物蛋白(如纯豆类),以免营养不良;也不应过量摄入动物蛋白。需要通过混合搭配达到适中的氨基酸水平。
    • 工厂化养殖动物蛋白的隐患:
      • 外源性生长激素是否会被吸收尚不明确(蛋白质类激素可能被降解,类固醇类激素可能被吸收)。
      • 抗生素、其他激素残留等问题值得关注。
      • 乳制品中可能含有大量激素(如雌激素)。
    • 结论: 动物产品中的激素和污染物问题应引起重视并加强监管。
  • 生物累积与食品安全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倾向于在脂肪组织中累积。食用高脂肪动物产品可能增加这类毒素的摄入。
    • 植物性产品的污染问题: 植物性产品也存在污染风险,如糙米中的砷,植物蛋白中的铅。
    • 不应盲目站队: 并非动物性产品都有问题,植物性产品都完美。应关注食品纯度标准。
    • 轮换饮食的重要性: 避免长期单一食用某种食物,以降低特定污染物累积的风险。
    • 传统饮食智慧的缺失: 过去人们有关于食物选择、食用时间和季节性的规则,现代社会已逐渐丢失这些智慧。
    • 结论: 动植物产品均有潜在问题,需提高认知,确保饮食安全。
  • 蛋白质摄入与癌症及死亡率的关联研究(回顾与澄清)
    • 11年前与摩根·拉文的论文:
      • 在特定年龄以下(IGF-1升高期),高动物蛋白摄入与癌症风险增加300-400%相关。
      • 高植物蛋白摄入也与癌症风险增加相关(约300%)。
      • 针对总体死亡率: 高动物蛋白摄入与全因死亡率增加约75%相关(对比蛋白质供能&lt;10%与&gt;20%的人群)。而高植物蛋白对总体死亡率无显著负面影响,与低植物蛋白组风险相似。
      • 结论: 高植物蛋白对癌症有特异性影响,但对总体死亡率无显著影响。
    • 年龄的调节作用(交叉效应):
      • 65-70岁之前,高蛋白摄入与全因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增加相关。
      • 65-70岁之后,极低蛋白摄入反而与较差的健康状况相关(可能是营养不良或疾病导致的蛋白质摄入减少)。
      • 推论: 年轻时高蛋白不利,年老时蛋白质仍重要,但过量依然可能有害。
  • 哈佛大学关于膳食氨基酸与中风亚型风险的研究(热图讨论)
    • 研究背景: 与弗兰克·胡等哈佛学者合作发表,关注特定氨基酸与中风类型的关系。是早期蛋白质与死亡率研究的延续,更侧重氨基酸层面。
    • 热图解读:
      • 龙哥认为该热图结果与他的长寿饮食理念高度相似。
      • 水果(蛋白质含量最低)和植物油(零蛋白)处于代表健康的绿色区域。
      • 鱼类/海鲜(龙哥曾推荐老年人每周几次)进入了代表风险增加的粉色区域。
    • 龙哥的评论:
      • 流行病学是五个研究支柱之一,需要结合其他支柱(基础研究、临床试验、百岁老人研究等)进行综合判断。
      •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受限于所选人群和比较方式。
      • 水果的例子: 虽然在“健康活到70-75岁”的背景下水果表现良好,但要“健康活到110岁”,则需要更长远的考量。过量食用水果(如每日六根香蕉)对已超重人群可能有害。
      • 鱼类的例子: 对于追求极限长寿的目标,鱼类的重要性可能在后期才凸显。引用艾玛·莫拉诺(117岁)在100岁后开始食用生红肉和鸡蛋的例子,说明在极高龄阶段,维持基本营养和抵抗感染可能比其他因素更重要。
      • 核心观点: 不能孤立地看待单一研究或推荐,需根据个体情况和生命阶段进行调整。
  • 蛋白质研究的未来方向:超越“蛋白质”概念,关注氨基酸谱
    • “蛋白质”一词的局限性: 不同蛋白质来源的氨基酸组成差异巨大(如动物蛋白与豆类蛋白中某些氨基酸含量可相差五倍甚至更多),单纯讨论“蛋白质”总量已无意义。
    • 未来趋势: 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很快能精确分析氨基酸谱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 目标: 摆脱对“蛋白质”的笼统讨论,转向关注氨基酸的精确组成和功能。
    • 对大众的建议: 目前可咨询高水平的营养学博士或专家,或等待未来一两年内更精准的个性化应用出现。
    • 龙哥对高蛋白饮食的看法(针对肌肉生长): 30克优质蛋白质即可最大限度刺激肌肉合成,每日两次足够,无需过量(如1.2克/公斤体重)。如果蛋白质来源单一且氨基酸谱不佳(如纯豆类),则1.2克/公斤体重也可能不足以有效增肌。均衡的植物蛋白组合(种子、坚果、豆类)通常能解决氨基酸平衡问题。伊利诺伊大学新近研究也表明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在增肌效果上无显著差异(可能与良好的组合有关)。
  • 对低碳水/生酮饮食的看法
    • 哈佛研究的启示: 多项哈佛研究一致表明低碳水饮食与更多健康问题相关。
    • 《柳叶刀》长寿研究: 低碳水饮食者的预期寿命不如高碳水饮食者(约80%碳水化合物供能)。
    • 结论: 低碳水饮食短期可能对减肥或特定疾病(如癫痫)有效,但长期而言并非最佳选择,长寿饮食和FMD是更好的途径。
    • 北欧国家膳食指南: 将生酮和低碳水饮食列为应避免的极端饮食。
    • 百岁老人中罕见低碳水饮食者。
    • 针对顽固性糖尿病患者的策略:
      • FMD的设计初衷即包含淀粉,以避免酮体过高和血糖剧烈波动。
      • FMD在逆转胰岛素抵抗方面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追求高酮体。
      • 血糖峰值在FMD中是可接受甚至有益的(可能有助于防止肌肉流失),关键在于整体血糖控制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
      • FMD通过多种机制起作用,包括激活干细胞、代谢重编程、脂肪减少等。
  • FMD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 即将发表的研究:
      • 关于FMD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积极数据(三到四篇来自主要大学的论文)。
      • 关于FMD对糖尿病相关并发症(高血压、肝脏脂肪、肾损伤、神经病变)的改善效果。
      • 更多关于FMD不导致肌肉流失或保护肌肉的证据。
    • 核心理念的验证: “治疗衰老”是根本。如果FMD能使人更年轻,那么与年龄相关的各种疾病指标(胆固醇、高血压、脂肪肝、肾功能等)都应得到改善。未来12个月将有更多独立大学的临床试验证据支持这一观点。
    • 器官重塑与纤维化逆转:
      • 小鼠实验中,FMD能保护因免疫治疗等导致的纤维化。
      • 目前尚无接近完成的人体试验,但讨论已在进行。
      • 公司正在免费提供FMD试剂盒给希望进行相关研究的大学。
    • FDA审批路径的挑战:
      • FDA目前没有“食药”的审批通道,植物药的审批标准也与FMD这种复杂膳食干预不同。
      • 将FMD简化为少数几种纯化成分以符合现有审批路径,会使其失去原有的功效和可行性(患者难以坚持)。
      • 需要FDA设立新的“食药”审批类别,但这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 当前策略:通过大型、独立的临床试验(如与政府或基金会合作的500-600人糖尿病试验)积累证据,即使没有FDA批准,也能在学术和临床层面获得认可。
    • FMD对不同基线饮食人群的影响:
      • 一项针对糖尿病患者的100人临床试验中,FMD的效果独立于基线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 FMD的效果与体重减轻或脂肪减少无直接强相关性,表明其通过多种机制起作用。
    • 意大利南部500人大型试验:
      • 针对超重且有疾病风险因素的人群。
      • 全面收集基线营养、生活方式、睡眠(通过戒指监测)、端粒长度、表观遗传时钟、衰老时钟等数据,将是迄今为止最广泛的试验。
  • FMD与癌症及免疫治疗
    • 三阴性乳腺癌研究:
      • 化疗+FMD,或化疗+FMD+二甲双胍,病理缓解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约增加75%)。
      • 另一项研究显示,FMD+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几乎是单纯化疗组的两倍。
      • FMD周期与化疗同步进行,动物实验表明这能保护正常细胞免受化疗损伤,同时增加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
    • FMD与免疫治疗的协同作用:
      • 小鼠模型中,单纯免疫治疗对乳腺癌、黑色素瘤等多种癌症效果甚微。
      • FMD本身的效果优于单纯免疫治疗。
      • FMD+免疫治疗能产生协同效应,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方法。
    • FMD与化疗的比较: 一个周期的FMD在多种癌症模型中的效果与一个周期的最有效化疗相当,这非常了不起。
    • 最佳应用场景: 晚期、转移性癌症,或标准治疗无效的癌症(如胰腺癌)。对于早期、治愈率高的癌症,建议等待临床试验完成。
    • 米兰国家癌症研究所的试验: 100名各种癌症患者(包括接受免疫治疗的)进行FMD,其中20名晚期转移性癌症患者中有5名进入缓解期(包括一例胰腺癌),结果被认为是“特殊反应”。
    • FMD与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 小鼠实验中,免疫治疗可能导致死亡,而FMD能阻止这种死亡,并降低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如粒细胞飙升)。
      • 另一项研究显示FMD能预防免疫治疗导致的心脏损伤(纤维化)。
    • 人体临床试验进展: 南加州大学(结直肠癌+免疫治疗)、印第安纳大学(肺癌+免疫治疗)、米兰国家癌症研究所(乳腺癌+免疫治疗)等正在进行相关试验。
  • 胰腺癌与酮体的复杂关系
    • 胰腺对乏食的反应复杂,部分细胞可能被激活,部分可能被抑制。
    • 酮体对癌症的影响并非单一,部分癌症喜欢酮体,此时高酮体环境反而有害。
    • 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哪些癌症对酮体敏感或抵抗。
    • FMD的优势:酮体水平是周期性变化的,即使癌细胞喜欢酮体,也无法在持续高酮体环境中生长,且FMD会剥夺癌细胞依赖的其他营养素。
  • 癌症治疗的未来:饥饿逃逸途径与个体化治疗
    • 最新研究方向: 快速识别癌细胞在FMD压力下的“饥饿逃逸途径”。
    • 方法: 通过RNA测序等技术,分析癌细胞在FMD后的基因表达变化,找到其赖以生存的关键通路。
    • 策略: 使用已有的、FDA批准的药物靶向这些逃逸途径,与FMD协同作用。
    • AI的应用: 未来可能通过AI预测逃逸途径,实现更精准的治疗。
    • FMD作为“通配符”: 扰乱癌细胞的微环境,无论癌细胞偏好何种营养(糖、氨基酸、生长因子、酮体),都能使其陷入困境。
    • 目标: 将癌症治疗转变为类似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的模式,实现高效、低毒的治疗。
  • FMD与微生物组
    • 小鼠实验对比: 与纯水乏食相比,FMD对IBD(炎症性肠病)模型效果更好,原因在于微生物组的调节。
    • FMD的益生元效应: FMD包含大量蔬菜和益生元(选自世界长寿地区的已知有益菌群的食物),能滋养有益菌,抑制致炎菌。
    • 纯水乏食的局限性: 未能提供益生元,对微生物组的积极影响较小。
  • FMD的个体体验与适应性
    • 热量限制的公平性: FMD为不同体型的人提供相同的热量(如800卡),对于体型较小者,目的是维持而非大幅减重,避免过度消耗。
    • 适应过程: 首次进行FMD通常最困难,如同首次跑10公里。第二次会容易很多,多次之后即可适应。
    • 龙哥个人经验: 工作日不吃午餐(早午餐),周末则恢复三餐加零食,以避免身体进入持续的限制状态。即使周末正常饮食,周一也不会感到饥饿,表明身体已适应。
    • 高活动量人群的FMD: 不需要限制日常活动(除非是高强度运动如跑10英里)。关键在于区分饥饿感与虚弱感。单纯饥饿感可以适应,若出现虚弱、低血压、低血糖则需停止并调整。
    • FMD的禁忌人群:
      • 过去以年龄(65-70岁)为界,但现在更关注生理年龄和个体状况。
      • 对于生理年龄较大、肌肉流失迅速的老年人,除非有明确的治疗目标(如糖尿病),否则不建议。
      • 医生和营养师应根据具体情况评估风险和收益。
      • 目前研究未发现FMD导致骨密度降低,小鼠实验甚至显示骨密度增加。
    • GLP-1药物使用者: 服用GLP-1药物的人风险较高,应尽快停药。但部分情况下(如肿瘤患者因FMD食欲过差),短期使用短效GLP-1激动剂以缓解饥饿是可行的。
    • 药物使用的反思: 药物应在生活方式干预失败后才考虑,而非首选。
  • 对当前GLP-1药物热潮的评论
    • 停药率高: 大多数人在几年内会因副作用、成本或效果不佳而停止使用。
    • 副作用: 胃肠道反应、视神经损伤、肌肉流失、抑郁焦虑及自杀风险增加(部分明确,部分不明确),以及对食物失去乐趣。
    • 嗅觉/味觉减退与暴饮暴食的关联: FMD研究中发现,部分超重/肥胖者存在嗅觉减退,FMD后得到改善。这可能与暴饮暴食有关(因闻不到/尝不出味道而吃得更多)。
  • 100%纯黑巧克力的讨论(轻松环节)
    • 龙哥本人无法接受100%纯黑巧克力,认为85%已足够。
    • 主持人克里斯则偏爱100%纯黑巧克力。
    • 讨论了味觉适应性(神经适应),以及糖分如何掩盖食物本身的风味。
  • 龙哥品牌的植物蛋白粉
    • 产品名称: L-Protein (Longevity Protein),纯素蛋白粉,添加了一种特定氨基酸。
    • 设计初衷:
      • 针对蛋白质摄入不足的纯素食者(约15-20%纯素食者蛋白质低于最低推荐量)。
      • 为荤食者提供一种替代餐选择(如替代午餐),其蛋氨酸含量较低。
    • 定位: 食品而非药物,旨在提供一种促进长寿的、易于获取的食物选择。
  • 总结
    • 可靠科学家的特质: 从多种研究类型(动物实验、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等)中收集证据,综合解读,而非片面否定某一类研究。
    • “蛋白质”一词的模糊性: 如同“碳水”或“脂肪”,不同来源的蛋白质(如肉类与豆类)其氨基酸谱和健康效应差异巨大。
    • 肉类与慢性病风险的惊人发现: 研究表明,在导致老年慢性病风险的食物排名中,肉类甚至低于可口可乐和甜点。
    • 短期快感与长期健康的权衡: 许多事物(吸烟、过度日晒、荤食、健怡可乐)可能带来短期良好感觉或症状缓解,但长期来看有害。龙哥的研究侧重于20-30年后的健康和外观,而非短期效应。
    • 文化语境下的“蛋白质”: 大多数美国人听到“蛋白质”会联想到肉或蛋,而科学研究表明这些食物比其他任何食物都更能加速衰老。
    • 蛋白质痴迷与超加工食品: 美国对蛋白质的过度追求正导致更多超加工食品的出现,例如一些声称高蛋白但氨基酸组合糟糕的蛋白棒(点名批评胡伯曼和阿提亚设计的产品)。

![Why High Protein Diets Could Be Dangerous | Dr. Valter Longo](https://i.ytimg.com/vi/2_sMFBuY3y4/hqdefault.jpg?sqp=-oaymwEiCKgBEF5IWvKriqkDFQgBFQAAAAAYASUAAMhCPQCAokN4AQ==&amp;rs=AOn4CLACEkNzu9PFlp1cFBE-O5HI4M74lA)

**[Why High Protein Diets Could Be Dangerous | Dr. Valter Longo](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_sMFBuY3y4)**

</markdown>

Edit:2025.08.21

<markdown> </markdown>

讨论列表 AKP讨论 查看原帖及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