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Mike Israetel
<markdown>
Mike Israetel 在一些观点上有所转变,虽然可能没有公开大肆宣扬,但在交流中能感受到他立场的调整。Mike幽默地回应说自己从一开始就完美无缺,什么都知道。
核心概念:最大可恢复训练量(Maximum Recoverable Volume, MRV)
Mike首先阐述了他推广的一个概念——最大可恢复训练量(MRV)。
- 定义:这是一个理论上的上限,指在特定时间点,身体从训练中恢复的能力是有限的。超过这个量的训练,身体将无法恢复。
- 后果:长期进行超出MRV的训练,会导致无法获得训练收益,甚至出现损失(过度训练)。
- 类比:
- 摔跤经验:他以前在摔跤时听到“无论对手多努力,都要比他更努力”的说法。但从科学角度看,如果对手已接近恢复极限,而你训练量是他的1.5倍,你就会超出自身恢复能力,这是不利的。
- 办公楼维修:如果暴风雨中办公楼损坏的速度超过了工人的维修速度,办公楼只会越来越糟。肌肉和身体也是如此。
- 超级马拉松:过度训练是真实存在的。如果超马选手说“尽可能多跑里程”,有经验的人会质疑,因为身体在某个点会发出信号,需要休息,否则会导致受伤,运动表现(如最大摄氧量VO2 max)也会下降。
- MRV的意义:证明了可以训练到一个无法恢复的量,任何超过这个量的训练都应该避免。
相关概念:最小有效训练量(Minimum Effective Volume, MEV)
- 定义:如果每周的训练量(例如,二头肌的组数)低于这个值,就不会获得任何收益。
- 最佳训练区间:所有有效的训练和收益,理论上都发生在MEV和MRV之间。
过去对MRV的理解与转变
- 人们的好奇:在引入这些概念后,人们对普通训练者的MEV和MRV的具体数值非常好奇。
- 过去的误解:Mike过去认为,大多数肌肉的MRV大约是每周每个肌肉20组。超过这个量很多就会进入问题区域,导致过度伸展(overreaching)、过度训练(overtraining)、肌肉流失、关节问题等。
- 偏见来源:这种理解部分源于健身房的经验观察,但这些观察往往受到那些非常强壮、肌肉发达、快肌纤维占优的健美运动员(他们通常技术也很好)的影响。这些人每组能产生巨大刺激,不需要很多组数就能达到效果,更多组数反而过犹不及。
- Mike的个人MRV:他自己的股四头肌MRV肯定不是每周20组,可能在12-15组左右。
MRV的新认知:巨大的例外
- 研究进展:现在有大量研究表明,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研究人员让受试者(身体健康的年轻男性)的训练量逐渐增加,远超每周20组。
- 极端案例:至少有一项研究中,举重者的股四头肌训练量达到了每周52组。
- 全身性恢复极限 vs. 局部肌肉恢复极限:
- 全身性(Systemic)MRV:确实存在。不可能让整个身体都进行超高强度的训练,全身系统会发出疲劳信号(如训练欲望下降、全身关节疼痛、睡眠问题)。
- 局部(Local)MRV:单个肌肉的恢复极限,相对于全身性极限来说,其实相当高。
- 新理解:如果只针对少数几个肌肉进行高强度训练,而身体其他大部分肌肉只进行很少或不进行训练(例如,只练腿,不练上身),那么就能“暴露”出这些目标肌肉的局部MRV。这时,对于许多人、许多肌肉来说,其局部MRV可能更接近每周30、40甚至50组,而不是10-20组。
给“小细腿”男孩的新建议
- 场景:一个因腿太细被女友抛弃的男孩来寻求帮助。
- 新策略:
- 降低非目标部位训练量:将上身训练量降低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这通常被认为是维持量,例如,胸肌原来每周练15组来增长,现在练5组来维持,几乎不会流失肌肉体积,直到年老体衰)。
- 逐步增加目标部位训练量:从股四头肌每周15组开始,如果感觉良好且能恢复,每次训练增加1-2组。
- 可能的结果:几个月后,股四头肌训练组数可能达到每周30多组或40多组,并且比只练15组时增长得更好。
- 原因:当清除了全身性的恢复需求空间后,就可以真正“压榨”单个目标肌肉。
核心要点:如何针对性发展弱势肌肉
- 如果有一个非常想发展的肌肉,从未用每周超过20、25、30、35组的训练量去练过:
- 将身体其他一些肌肉的训练量降低到维持量(正常训练量的三分之一)。
- 慢慢地增加目标肌肉的训练量。
- 可以同时对一到两个肌肉进行这种“专项发展”。
- 训练量可以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每周25、30、35、40组),直到需要减载(deload)。
- 这将比始终保持在每周15-20组并抱怨“手臂就是练不大”带来显著更多的肌肉增长。
- 前提:必须限制身体其他部位的训练,并倾听身体的恢复信号(如持续的肌肉酸痛、肘关节疼痛等都是训练过度的信号)。
与主持人的讨论:实际应用与个人体验
- 主持人对自己之前训练量分配的感悟:经常在大量跑步和力量训练之间切换,导致腿部训练量难以提升,因为跑步的离心收缩导致难以恢复,影响第二天的深蹲。
- Mike的建议:
- 阶段性侧重:可以尝试将日常举铁量减少三分之一,持续几周或几个月,同时专注于跑步,大幅提升跑步能力。
- 转换侧重:当跑步目标达成后(如完成比赛),可以利用跑步的减量期(通常需要几周轻松跑来恢复髋、膝关节等),将跑步量降低到维持水平(约平时总量的三分之一,保持强度则跑步能力不会大幅下降),同时大幅增加举铁量(例如,增加三分之一,再增加三分之一)。
- 循环益处:通过这种阶段性侧重循环(几周/月多举铁少跑步,几周/月反之),可以在各项运动中都取得不错的进展,并在特定时期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全身性恢复与有氧阈值训练
- 主持人问Mike提到的全身性恢复是否也适用于有氧阈值训练(LT1, LT2)。
- Mike确认:也适用。
- 主持人的体验:发现在跑步时,上呼吸道感染(URIs)和呼吸系统问题的发生率上升得非常快,因为他训练强度很大,有时直到生病才意识到自己推得太猛。
- Mike的解释:所有类型的训练(跑步、举铁等)都会消耗同一个“全身性恢复池”。即使跑步和举铁可能在局部层面上作用于不同的轴线,但它们都对全身性恢复提出要求。
全身性疲劳的来源:生活压力
- Mike指出,整体生活压力也会汇入全身性疲劳。例如,与伴侣争吵、工作压力等。
- 这种压力会填满“全身性疲劳杯”,导致在进行正常训练后更容易生病,因为免疫系统(好比持剑盾的军队)正忙于应对训练量,此时病毒等就更容易乘虚而入。
- 即使压力源与锻炼无关,也可能导致更容易生病和运动表现下降。
- 所有压力源都会累积: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格斗运动、与祖母打网球、工作压力等等。
应对策略:主动调整训练量
- 高压时期的调整:如果在某个时期有巨大的工作压力(如赶项目,日夜颠倒),应该将训练量降低到维持水平。你会为此感谢自己。
- 避免极端思维:很多人要么认为自己完全不练(像在巴哈马度假),要么认为自己必须110%投入。
- 维持量的好处:在困难时期将训练量降至约三分之一,基本上不会损失任何东西。当工作项目结束后,可以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迅速恢复并增加训练量。
- 不调整的后果:如果在高压时期仍坚持疯狂训练,很可能中途生病,工作项目难以完成,然后不得不完全停止训练一周半,回来后感觉身体完全不适应,需要重新找回状态。
- 主动调整的智慧:主动根据情况上下调整训练量,承认全身性恢复能力在任何特定时间都是有限的(虽然可训练并随时间增长)。
关于“硬核”与训练智慧
- 主持人提到,对于那些习惯于“推自己”的人来说,主动减量很难。训练有时也是应对生活压力的出口。
- Mike回应:
- 训练的目的:训练可以用于两件事:一是获得结果,二是磨练意志力。理想情况下,第二件事不应干扰第一件事。
- 聪明的“硬核”:通过聪明、有策略地训练,了解自身极限,同样可以获得大量的“硬核”精神磨练。
- 盲目“硬核”的代价:如果只是喊着“永不放弃”的口号,身体会为此付出代价。
- 柔术案例:有些柔术练习者在实战对练时无法降低强度,这些人通常一直受伤。如果他们能适当降低强度,就能在垫子上待更长时间,柔术水平也会更高。
- 平衡:如果需要通过举铁和跑步来感觉自己是个“正常人”,确保它们处于平衡状态,而不是一直做过量,导致不明原因的受伤和生病。
- 过度刺激的后果:当过度刺激一个系统,给它太多压力时,结果就是受伤、生病,或者即使付出了更多努力,能力却倒退,体验糟糕。
- 两种选择的对比:
- 将所有训练量减少三分之一,什么也没损失,一周后重新开始,一切顺利。
- 坚持原有计划,结果一周后生病,脚踝受伤。
* 哪种选择更好?哪种选择让你更“硬汉”?当然是坚持到底的那个。但“硬汉”的奖励是上呼吸道感染和脚踝疼痛。
- 聪明的指挥官:类比军事指挥,聪明的指挥官会在适当时机撤回部队,而不是盲目冲锋。训练也应如此,而不是一味追求“硬核”、“从不退缩”。
核心观点的总结与主持人的共鸣
- 主持人表示,Mike关于根据全身性恢复能力调整训练量,特别是主动降低非目标部位训练量以专项发展弱势部位的观点,对他来说是最具启发性的内容之一。
- 他个人一直在努力寻找MEV和MRV之间的最佳点,并认识到这可能是一个非常个体化的事情。
- 效率的视角:如果能用更少的训练量达到相同的表现结果,这实际上是一种优势。
最终思考:训练的目的与平衡 Mike强调,训练的目标是获得结果和磨练意志,但后者不应以牺牲前者为代价。要认识到身体的物理极限,聪明地训练,而不是盲目地追求“硬核”,导致不必要的伤病。
</markdown>
Edit:2025.06.08<markdown>
引言:对网络健康信息的批判性审视
迈克·伊斯拉特尔博士的资历与立场 迈克·伊斯拉特尔博士 (Dr. Mike Israetel) 首先声明了自己的学术背景和教学经验。他拥有运动生理学博士学位,并长期在一流大学教授运动行为学、各层次的营养学以及私人教练的课程设计与营养强化。他谦虚地称自己为“初级联赛的假专家”,但强调这已使他远超那些虽有“医生”头衔却常发表夹杂着少量真相和大量谬论言论的人,他直接点名了伯格医生 (Dr. Berg)。
批判的动机:伪科学的危害 伊斯拉特尔博士提到,伯格医生一个关于“戒糖的健康益处”的视频获得了1500万的观看量,但他认为这个视频“基本上都是胡说八道”。他坦言,自己正努力变得更友善、更愿意理解不同观点,而不是一味地讽刺挖苦。然而,他对那些“濒临或已经越过界线的伪科学医生”的耐心已经消耗殆尽。因此,他决定对伯格医生一个广为流传的短视频《“戒糖两周后身体会发生的九个变化”》进行逐点批驳。
第一部分:逐点驳斥戒糖两周的“神奇效果”
观点一:脸型改变——从浮肿到消瘦 伯格医生的第一个观点是,戒糖两周后,脸会从圆润浮肿变得更瘦。
- 伊斯拉特尔的分析:他承认,如果戒糖的同时没有用其他热量(如脂肪、蛋白质或其他非糖类碳水 )来替代,确实会发生轻微的消肿。这是因为高热量、高碳水饮食可能引起轻度炎症,热量骤减会使身体流失一些水分。
- 量化现实:然而,他强调这并不代表脂肪的大量减少。假设一个人每天减少75-150克添加糖的摄入,相当于每天减少300-600卡 的热量。在两周内,这最多只能减掉约2磅的组织(大部分是脂肪)。对于一个200磅的人来说,体重变成198磅,这种变化在脸上的体现是微乎其微的。
- 前提条件:更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在戒糖的同时,增加了脂肪或其他谷物类碳水的摄入,那么可能根本不会有任何消肿效果。
- 结论:因此,这个承诺会让绝大多数人感到极度失望。真正的脸部消瘦需要持续数月的健康饮食、高强度体力活动和持续的热量赤字才能实现。
观点二:改善视力、肾脏和大脑功能 伯格医生接着声称,戒糖会改善视力、肾脏功能,并能修复大脑神经,从而提升记忆力、专注力和注意力。
- 伊斯拉特尔的反驳:他承认,减少高糖摄入确实能降低餐后血糖峰值,从而减少甘油三酯和氧化应激。长期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也确实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 时间尺度的谬误:然而,视网膜血管、动脉斑块、肾单位功能和所有大脑功能的重塑,都是一个需要数月乃至数年的过程,并且其前提是大幅减轻体重和体脂,而不是短短两周的戒糖。
- 核心驱动力:他强调,真正的改善来自于血压控制、睡眠、运动、微量营养素摄入和整体健康饮食。戒糖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通过减少脂肪摄入来创造同样的热量赤字,可以达到完全相同的效果,甚至不必戒糖。
设定不切实际期望的危害 伊斯拉特尔反复强调,向公众做出这种两周内就能看到巨大变化的承诺是极其有害的。当99%的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他们会感到失望,很可能放弃改善饮食的努力,认为“饮食都是骗人的”。他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形容这种行为:一个自称“性爱之神”的人,几乎注定会让伴侣失望。不需要夸大其词来做。
观点三:减少夜尿 伯格医生声称戒糖会让你晚上起来小便的次数减少。
- 伊斯拉特尔的生理学解释:这个说法与生理学事实完全相反。水是跟随着糖的。当摄入高碳水时,糖会以糖原的形式储存在肌肉和肝脏中,并会从血液中吸取水分进入肌肉。因此,高碳水饮食实际上会减少夜间的排尿量,这也是健美运动员在赛前利用的脱水技巧。
- 夜尿的真正原因:频繁夜尿的真正原因通常是睡前饮用过多液体(如汽水),或者存在泌尿系统问题,或者更严重的是未受控制的糖尿病。对于后者,需要的不是看伯格医生的视频,而是严肃的医疗干预和大幅度的体重减轻。
观点四:能量增加 伯格医生的视频中出现“能量更多”的字样,他声称戒糖能改善炎症、疼痛和僵硬,并带来更多能量。
- 能量 悠悠球效应:伊斯拉特尔解释说,只有当一个人的饮食模式是极度不健康的“高糖-崩溃-高糖-崩溃”循环时(即靠吃糖果度日),戒糖才会带来更稳定的能量。
- 热量赤字的真相:对于大多数人,当戒糖并因此减少热量摄入时,可以预见的是能量水平会略有下降,会感到一种平静甚至安宁,但这绝不是“能量更多”。
- 果糖的误解:他还特别指出,来自水果等天然来源的果糖,是一种消化极慢的碳水,能提供非常持久的能量。那些听信伯格医生而戒掉水果的人,反而会体验到更少、更不稳定的能量。
观点五:减少两餐之间的渴望 伯格医生说戒糖能减少对食物的渴望。
- 渴望与热量赤字:伊斯拉特尔指出,如果戒糖导致了热量赤字,那么饥饿感和对食物的渴望反而会增加。
- 控制渴望的真正方法:真正能有效控制渴望的是摄入消化慢的糖类(如水果)、全谷物和增加蛋白质摄入。如果“正餐”是一袋彩虹糖,那么换成一根蛋白棒确实能减少渴望。但除此之外,这个说法并不成立。
观点六:改善关节疼痛与动脉健康 伯格医生声称戒糖两周能显著改善关节疼痛、炎症和动脉健康。
- 伊斯拉特尔的再次强调:这些改善的真正前提是大幅减轻体重,而减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不一定非要戒糖。将总脂肪摄入降低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在短短两周内,这些指标的改善微乎其微,几乎无法察觉。声称两周内动脉就能变得更健康,是“纯粹的胡说八道”。
第二部分:最荒谬的承诺——两周减重13磅
“至少13磅”的疯狂承诺 伯格医生视频中最大、也是最不负责任的承诺是:“在最初的一到两周内,你将减掉至少13磅。”
- 伊斯拉特尔的愤怒与分析:伊斯拉特尔对此表示极度愤怒,称之为“疯狂”。他分析道,即便考虑到戒碳水后身体会流失5到7磅的水分,再加上极其乐观估计的3到4磅脂肪,总共也就在10到11磅左右。而伯格医生用的是“至少”这个词,这意味着13磅是最低限度,这完全脱离了现实。
- 设定失败的恶性循环:他尖锐地指出,做出这种承诺,是在从根本上为人们设定失败。当一个遵循其建议的人,即便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绩——比如两周减了10磅——他们仍然会因为没有达到“至少13磅”的目标而认为自己是失败者。
- 侵蚀内在信心:这种失败感会严重打击一个人的内在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不行”、“天生骨架大”,从而放弃所有改善健康的努力。伊斯拉特尔认为,当今肥胖流行的背后,一个巨大的因素就是人们在这些伪科学医生的误导下,屡试屡败,最终感到彻底的无力。
- 正确的引导方式:真正负责任的建议应该是:设定现实的、最小化的期望,鼓励人们建立信心。告诉他们,清理饮食几周后,你会感觉好一点;几个月后,你会感觉好很多,看起来更好,血液指标也会改善。这样的引导才能让人们走上可持续的健康之路。
第三部分:对伯格医生言论背后逻辑的进一步批判
“碳水转化为脂肪和胆固醇”的片面性 伯格医生声称碳水会转化为脂肪和胆固醇。伊斯拉特尔讽刺地回应道:“你猜猜当你吃脂肪的时候,它不需要转化成什么?它已经是脂肪了。” 他指出,这种只针对碳水的攻击是片面的。
“肝脏脂肪来自碳水”的捏造 伯格医生说肝脏中的大部分脂肪来自碳水。伊斯拉特尔称之为“科学上的凭空捏造”。他解释说,肝脏和内脏脂肪的堆积,源于不良的睡眠、高压、大量的垃圾饮食、过多的脂肪摄入和缺乏体力活动。任何过量食用的食物,都会导致脂肪在肝脏堆积,单独指责糖是毫无根据的。
肌肉萎缩与橘皮组织 伯格医生声称戒糖能改善肌肉,因为过多的糖会阻碍氨基酸吸收,导致肌肉萎缩,而萎缩的肌肉看起来就像橘皮组织。
- 伊斯拉特尔的彻底驳斥:这整段话充满了谬误。首先,肌肉萎缩不等于橘皮组织。其次,碳水化合物(糖)通过胰岛素途径,实际上是帮助氨基酸进入肌肉、促进肌肉生长的。糖是合成代谢的,这就是为什么健美运动员会摄入大量碳水甚至注射胰岛素来增肌。伯格医生的说法与基础生理学完全背道而驰。
结论:糖不是敌人,过量才是 伊斯拉特尔总结道,伯格医生视频中的些许“真相颗粒”在于:如果在吃一种热量超标的垃圾食品饮食,而超标的热量主要来自添加糖,那么戒掉这些垃圾食品确实能带来健康改善。但这需要数周、数月甚至数年的持续努力。
他强调,糖本身不是敌人,过量摄入导致长期超重才是。在一个热量受控、高蛋白、高营养的饮食框架内,适量的糖(尤其是来自水果的)是完全无害甚至是健康的。真正能带来巨大改变的是控制饮食、进行规律的运动、增加肌肉、提高日常活动量。而仅仅戒糖两周,什么也改变不了。
最后,伊斯拉特尔表达了他的担忧,他认为伯格医生的动机,很可能是为了将尽可能多的人吸引到他的“销售漏斗”中,以售卖他的补剂或其他产品。他认为,给人们虚假的希望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