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性乏食

<markdown>

治疗性乏食的逐步方法与个性化剂量

Dr. Anneke Vandenbroek : 我认为思考治疗性乏食的一个重要起点是,不能直接从治疗性乏食开始。应该从基础开始,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达到治疗水平。就像药物治疗一样,不能一开始就给予高剂量,而是需要逐渐增加剂量,观察身体的反应,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很多人听到三日或五日乏食就感到压力巨大,但其实可以从不吃零食、限制进食时间等小剂量开始。这就像调整乏食刻度盘,从第一级开始,逐步增加强度。

Terri Lance : 治疗性乏食对每个人都很有价值,无论是刚开始乏食还是已经乏食了很长时间。人们常常会问应该怎么做?应该选择什么方案?应该乏食多久?应该多久乏食一次?怎么知道该怎么做?所以深入探讨一下治疗性乏食的概念,分享一些想法。

Heather Shooker : 非常赞同Anneke的类比,完美地总结了所看到的。很多人没有背景信息,只是想要一个明确的答案。但乏食并非如此,没有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固定答案。人们来自不同的角度,年龄、体脂率、代谢功能障碍程度都不同。因此需要从第一级开始,逐步加强和调整。重要的是,这并不总是无限期地加强,有时需要撤退和调整,因为身体的反应、社交义务或压力等因素。

治疗性乏食:循序渐进,量身定制

治疗性乏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循序渐进地建立基础,如同药物治疗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步提升至个体所需的治疗水平。 这并非简单的“乏食时间越长越好”,而是要找到适合自身情况的“治疗剂量”。

经常被问到:应该如何乏食?选择什么方案?乏食多久?多久乏食一次?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年龄、体脂率、代谢功能、既往病史等等,都会影响最佳乏食方案。

因此,建议从最基础的“乏食刻度盘”一级开始:避免零食和随时进食,规律三餐。这对于许多人来说,就已经是显著的改变,能够有效改善饮食习惯。 许多人认为这只是“婴儿级”乏食,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完美的维持策略,也是通往更高阶段乏食的基础。

有些人急于求成,希望快速看到效果,而忽略了基础的建立。 然而,过快地增加乏食强度,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倦怠甚至放弃乏食。 循序渐进至关重要

并非要无限期地增加乏食强度。根据身体反应、生活安排和压力水平,需要灵活调整。 这就像健身一样,不能一开始就举起过重的杠铃,需要逐步增加重量,让肌肉适应。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治疗剂量”呢? 这需要持续观察身体的反应。 例如,限时进食(TRE),即规律三餐,避免零食,对于一些人来说,就已经足够有效地降低胰岛素抵抗,从而促进燃脂肪。 但对于另一些人,特别是长期肥胖或患有糖尿病的人,这可能还不够。

这时可以逐步增加乏食强度,例如尝试24小时、36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乏食。 通常建议每周安排2-3天的间歇乏食,根据身体反应调整频率和时长。

在更长时间的乏食中,会获得更显著的益处,例如自噬作用增强、脂肪燃烧加速和生长激素分泌增加。这三种益处称为“三个伙伴”。 达到能够持续获得“三个伙伴”的乏食强度,才是真正有效的治疗剂量。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性乏食并非长久之计,而是一种达到目标的工具。 一旦达到理想体重或血糖水平,就应该逐步减少乏食强度,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以维持长期健康。

持续性也是治疗剂量的一部分。 仅仅进行一次长时间乏食并不能带来持久的效果,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显著的改变。 这就像健身一样,需要持之以恒的锻炼才能看到肌肉的增长和体型的改变。

总而言之,治疗性乏食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逐步调整,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剂量”,并坚持下去,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切勿急于求成,而应注重基础的建立和身体的反馈。

本期节目的核心议题是“治疗性乏食”(Therapeutic Fasting),这是一个经常讨论的概念。许多人(无论是新手还是有经验的乏食者)都面临一个共同的困惑: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乏食方案?乏食多久?频率如何?如何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

治疗性乏食的起点并非直接开始治疗性乏食:

  • 从基础开始:Terri 强调,思考治疗性乏食的一个重要起点是,不能直接从治疗性乏食开始。需要从基础开始,从小剂量的乏食开始,逐步达到治疗水平。
  • 剂量滴定类比:将此过程比作药物治疗中的剂量滴定。医生不能一开始就给病人用高剂量药物,而是需要从低剂量开始,让身体逐渐适应和反应,并观察效果,然后逐渐增加到合适的治疗剂量。乏食也是如此。
  • 避免一开始就追求高强度乏食:很多人一开始乏食就听说要做三天、五天的长时间乏食,或者隔日42小时乏食,这会让人感到不知所措。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起始剂量。

乏食的“第一级”与限时进食(TRE):

  • Heather 的“乏食刻度盘”比喻:Heather 用“乏食刻度盘”来比喻乏食的进阶过程。
  • 第一级:不吃零食,不随时进食:乏食的第一级是不吃零食,不随时进食
  • 限时进食(Time-Restricted Eating, TRE):通常指每天只吃两到三顿正餐。
  • TRE 的重要性
    • 对于新手(习惯了上午茶、宵夜、全天喝加奶精咖啡的人)来说,这是理想的起点。
    • 即使对于进阶者,TRE 也是一个完美的维持策略
  • 克服急于求成的心态:很多人不愿从小处着手,希望立竿见影。但事实是,没有捷径,必须逐步建立基础,才能达到能看到效果的治疗水平。

什么是“治疗水平”以及个体化差异:

  • 没有统一的“治疗水平”:Terri 指出,不存在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治疗水平”或“黄金方案”。就像药物剂量因人而异(体重、代谢速度等),乏食的有效剂量也因人而异。
  • 个体化探索:关键在于探索什么程度的乏食对个人是治疗性的,即在哪个“乏食刻度盘”的刻度上,身体能显示出效果和疗愈。
  • 影响因素多样:Heather 补充,个体差异巨大,包括年龄、体脂率、代谢功能障碍程度(如胰岛素抵抗水平、是否患有糖尿病等)。所有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最适合个体的乏食方案。

逐步调整乏食强度:

  • 从第一级开始,逐步调整:普遍适用的原则是从第一级(TRE)开始,然后根据身体反应、社交需求、压力水平等多种因素,在“乏食刻度盘”上进行调整。
  • 调整并非总是“加码”:有时可能需要“回调”,如果强度过大导致身体不适或倦怠。
  • 避免过快过猛:过快增加乏食强度可能导致:
    • 倦怠
    • 身体不适,从而错误地认为乏食不适合自己。
  • 食物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 很多人想通过乏食来回避处理食物问题,因为他们觉得乏食比控制饮食更容易。
    • 然而,长期来看,健康的饮食习惯才是维持成果的关键
    • 如果不愿意从限时进食开始,只想直接进行长时间乏食,这看来是一个“危险信号”,因为这意味着可能没有解决导致健康问题的根本饮食模式。
    • 不改变饮食习惯,乏食会更困难,更容易产生饥饿感和食欲,效果也更难维持。

限时进食的治疗潜力与进阶:

  • 限时进食对某些人已具治疗性:Heather 举例,她的一位客户在专注于限时进食并改善饮食(戒掉精制碳水、糖、谷物)后,成功减重38磅。这是因为:
    • 不吃零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
    • 不吃大量精制碳水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
    • 胰岛素抵抗得到控制后,身体更容易利用脂肪供能。
  • 限时进食对另一些人可能不够:对于胰岛素抵抗严重(如2型糖尿病、长期肥胖)的人,单纯限时进食可能不足以达到目标。但即便如此,在乏食日之间或节假日、旅行期间坚持限时进食,仍然是必要的练习,为将来的维持期打下基础。
  • 限时进食是稳定行为限时进食、不吃零食、健康饮食是永久性的稳定行为,无论体重如何,都需要坚持。
  • 逐步增加强度:如果限时进食效果不明显,可以逐步增加乏食强度。
    • 从18/6到24小时乏食:对某些人来说,增加到24小时乏食(即一日一餐OMAD)就能看到显著效果。
    • 并非简单延长每日乏食窗口:从限时进食如16/8, 18/6)进阶到更强的治疗性乏食,不是指每天都将乏食窗口延长到20或22小时。
    • 增加“乏食日”:更有效的方法是每周安排3天左右的“乏食日”,乏食日可以是一日一餐(24小时乏食),或者不进餐(36或42小时乏食)。通常建议隔日进行。

治疗性乏食的“三大益处”与持续时间:

  • “三大益处”:Terri 提出,当乏食达到一定时长(通常指24小时以上),身体会启动三个强大的助手:
    1. 细胞自噬(Autophagy):自我清洁,清除老化组织。
    2.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增加:促进脂肪燃烧。
    3. 人类生长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 HGH)增加:帮助利用氨基酸构建瘦体重,提高代谢效率。
  • 达到“三大益处”的门槛:如果每天只乏食19小时,可能无法充分获得这三大益处。治疗性乏食的目标是规律地让“三大益处”发挥作用。
  • 克服乏食的困难点:Heather 指出,24小时左右(尤其是晚餐时间)是乏食的一个难点。如果能通过喝骨汤、乏食饮料、散步、分散注意力等方法度过这个“困难时刻”,就能在夜间睡眠中轻松获得“三大益处”带来的额外好处。
  • 治疗性乏食并非永久:Heather 强调,治疗性乏食(指强度高于限时进食的乏食)通常是有时间限制的,目标是在6-9个月内(如果能坚持并积极投入)达成目标。一旦目标达成,就应回调到限时进食等维持策略。

一致性的重要性:

  • 治疗效果来自持续性:仅仅进行一次治疗性乏食(如4月3日做了一次)是看不到效果的。关键在于持续规律地进行适合自己身体的长度的乏食。
  • 化疗类比:Heather 引用 Megan Ramos 的比喻,将治疗性乏食比作化疗。面对严重疾病,患者不会随心所欲地去接受化疗,而是会坚持按计划进行,即使不舒服、不愿意。同样,如果想尽快解决健康问题,就需要坚持进行乏食。
  • “三大益处”需要成为常客:要想让乏食的魔力发生,需要让“三大益处”成为身体的常客。

总结: 治疗性乏食是一个循序渐进、个体化的过程,始于建立稳固的饮食基础(限时进食,不吃零食,健康饮食),然后根据个人需求和身体反应,逐步增加乏食强度(如每周安排几次24、36或42小时乏食),以期达到能启动细胞自噬、促进脂肪燃烧和增加生长激素等深层生理效应的“治疗水平”。重要的是保持一致性,理解治疗性乏食通常是阶段性的,目标达成后应回归到可持续的维持策略。整个过程需要耐心、自我探索和对身体信号的倾听。

</markdown>

D:2025.06.05

<markdown> </markdown>

讨论列表 AKP讨论 查看原帖及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