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Hairdut
<markdown>
主持人提到Georgie正在证明主流癌症模型是错误的,指出雌激素实际上是有害的,会促进癌症。Georgie通过与主流治疗前列腺癌完全相反的方法,使用那些主流观点认为会导致癌症的化合物,却看到了肿瘤的逆转。这表明主流观点可能完全搞反了。但这并非新闻,Ray Peat 雷佩特在30年前就写过关于雌激素和前列腺癌的文章,指出雌激素驱动癌症代谢,而睾酮在大多数效应中拮抗雌激素。
主持人提到联邦预算削减影响了全国的研究项目,但Georgie的研究是自费的,这让主持人觉得很了不起,并认为人们应该意识到Georgie是出于善意和对科学的兴趣在进行这些癌症研究。Georgie回应说,他也是出于对联邦资助流程的恐惧,他曾作为政府合同工花了15年写提案,不想再与整个提案流程打交道,因为那意味着要向政府要钱,而这总是有附加条件的,环境也很糟糕,几乎没有自由去做自己想做的研究。他引用了美国一句关于真理的老话,大意是那些愿意为一点安全放弃自由的人,两者都不配得到。所以,至少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上,他认为不应该放弃自由,否则很快就会发现自己不是在研究自己的想法,而是在研究别人的想法,还会被告知该做什么。主持人也分享了在研究生院的经历,帮助导师写研究经费申请时,发现必须迎合政府的兴趣点才能获得资助,因为导师的职位保障依赖于联邦经费。这引出了一个观点:管理癌症和疾病比预防或治愈更有利可图。因此,主持人对Georgie不受外部资金来源限制的癌症研究感到兴奋,因为他可以研究自己想研究的,并且真正在探寻癌症的实际原因以及如何逆转。
主持人试图总结之前播客中关于Georgie癌症研究的内容。核心观点是癌症的生能观点,即当能量代谢失败时,细胞更依赖糖酵解等癌症代谢途径(瓦博格效应)。身体需要能量生存,所以有多种能量生产途径,如同一个六车道高速公路,第一车道是最理想的,如果受阻,则会转向下一条。癌症代谢相当于只剩下最后一根稻草。生能观点认为这可能是能量生产失败所致,如果能重新开启正常的氧化磷酸化,逆转依赖糖酵解的状态,或许就能治愈癌症。
Georgie对此表示认同,并补充说糖酵解对于伤口愈合等过程非常重要。当身体受伤时,该区域的细胞会暂时关闭氧化磷酸化,转回糖酵解,以便快速分裂和生长来修复组织。但这个过程产生的只是没有太多分化的细胞。创伤初步愈合后,需要关闭糖酵解过程,因为新组织需要分化成本地组织(如肌肉、肌腱、骨骼等),而这个分化过程需要重新开启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会产生分化激素,如孕烯醇酮、孕酮、DHEA、睾酮等,这些激素能使新生的、代谢上类似癌细胞的组织“平静”下来,转化为正常组织。如果身体某一部位持续受到攻击(如辐射、多不饱和脂肪酸等),随着时间推移,健康组织的氧化磷酸化代谢会逐渐关闭。细胞会认为维持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场所)代价太高,于是会拆除其氧化磷酸化装置,最终可能只剩下糖酵解。
Georgie提到他曾与Thomas Seyfried博士(证明癌症是线粒体功能障碍而非基因突变导致)在播客中讨论过,他们的研究都表明,如果线粒体没有完全损坏,癌细胞可以逆转为正常细胞。如果线粒体严重受损,则应迫使细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阿司匹林在这方面效果很好。一项约80年前的研究表明,每天一片325毫克的阿司匹林,在癌症动物模型中,能使尚能恢复的癌细胞切换回氧化磷酸化,而对那些损伤过重无法切换的细胞,则会促使其凋亡。这正是治疗癌症所寻求的。癌细胞通常是高度碱性的,而凋亡需要酸性环境,阿司匹林作为一种酸,进入细胞后可能降低pH值,从而促使细胞决定是凋亡还是恢复正常代谢。
主持人澄清,糖酵解发生在细胞质中,线粒体之外,产生的ATP较少,并产生乳酸等有害副产物。氧化磷酸化是理想的能量生产途径,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通过电子传递链。Georgie指的是,有些癌细胞的电子传递链受损严重,无法进行氧化磷酸化,这些细胞最好凋亡。阿司匹林通过改变pH值帮助细胞做出这个决定。
Georgie进一步解释,除了阿司匹林, 雷佩特建议吸入二氧化碳(一种路易斯酸)也是一种方法。他目前在癌症试验中使用的2,6-二羟基苯甲酸(阿司匹林的代谢物)比阿司匹林酸性更强、亲脂性也更强,这源于他与雷佩特的一次对话,雷佩特认为如果有一种分子像阿司匹林但酸性更强、更亲脂,可能会是更好的选择。这表明阿司匹林的益处可能并非来自阿司匹林分子本身,而是其更活跃的代谢产物。
关于糖酵解,Georgie引用了一位著名癌症研究员的观点,认为癌症不应被视为一种疾病,而是生命回归到更原始的版本。进化理论认为线粒体最初是与原始细胞(只能进行糖酵解)共生的独立生物。这种共生关系使生命得以变得更复杂。如果移除线粒体,细胞就回到只能进行糖酵解的原始状态,产生的能量仅够分裂和生长,就像细菌或真菌菌落一样消耗周围一切。任何干扰线粒体与其宿主细胞共生关系的事物(物理损伤、化学攻击如多不饱和脂肪酸、雌激素类内分泌干扰物、电离和非电离辐射、蓝光等)都可能导致癌症。特别是蓝光,对线粒体有毒,而现代生活中荧光灯(富含蓝光)无处不在,因为便宜且耐用,但这会损害线粒体。如果长时间干扰氧化磷酸化过程,宿主细胞最终会认为线粒体是负担而开始拆除。
主持人补充,氧化磷酸化需要多种辅酶因子,如维生素和矿物质。Georgie之前的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及其代谢物,以及B族维生素(如B1、B3)可以帮助恢复能量生产,因为这些可能是癌细胞缺乏的关键辅酶。
Georgie分享了最近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乳腺癌研究使用的是雌激素受体阳性的MCF-7细胞系(占乳腺癌诊断的80%以上)。研究分为几组:B族维生素+阿司匹林组,2,6-DHBA(阿司匹林代谢物)组,以及孕烯醇酮组。孕烯醇酮组的设立源于四五年前的一项体外研究,当时孕烯醇酮在MCF-7细胞系上表现优于所有标准治疗(如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等),不仅在更低浓度下更有效,而且没有细胞毒性。目前的体内研究(将人类肿瘤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身上)显示,所有三个治疗组的动物肿瘤生长都已停止,并且在过去三天开始出现肿瘤消退,且没有任何毒性迹象。他们希望能达到肿瘤完全消退,然后停止治疗观察是否复发,就像之前在套细胞淋巴瘤研究中那样(停药一个月后未复发,被认为是完全治愈)。如果乳腺癌研究也成功,他们可能会发表,因为他们有同一细胞系的体外和体内研究数据,并且体外研究还将孕烯醇酮与所有当前标准疗法进行了比较。Georgie提到他的其他研究通常没有对照组,因为他研究的都是致死性极强的肿瘤,不治疗动物很快会死亡,自费研究不想每次都为对照组花钱。
主持人强调,孕烯醇酮组的表现与标准癌症疗法相当甚至更好,Georgie纠正说,是“更好”,因为孕烯醇酮在体外研究中浓度更低、效果更好且无毒性,它能将癌细胞的代谢转回正常,而不是杀死它们。
接着讨论雌激素优势及其与氧化磷酸化的关系,以及孕烯醇酮为何能对抗。雌激素是一种还原剂,会导致细胞内还原状态增强,产生自由基,甚至电子逆流,这是细胞开始拆除线粒体装置的信号之一。雌激素直接阻断丙酮酸脱氢酶(一种关键的葡萄糖氧化酶),导致乳酸堆积。乳酸本身也是一种还原剂,且具有促癌作用。雌激素还刺激脂肪分解,过多的脂肪供应会与葡萄糖竞争氧化,导致细胞无法正常氧化葡萄糖,未被利用的葡萄糖最终转化为乳酸,形成恶性循环。要摆脱这个循环,要么线粒体恢复工作,要么细胞凋亡。主流的“杀死癌细胞”疗法往往适得其反,因为死亡细胞释放的内容物会引发全身性炎症,使整个身体转向癌症代谢,从而促进转移。Georgie认为,对于代谢紊乱但结构尚正常的癌细胞,应该尝试诱导其恢复正常代谢。
孕烯醇酮如何对抗雌激素优势?首先,孕烯醇酮、孕酮、DHEA、睾酮等都是芳香化酶抑制剂,能限制雌激素的合成(芳香化酶是雌激素合成的限速步骤)。芳香化酶抑制剂本身就是ER+乳腺癌的标准疗法之一。其次,孕烯醇酮等还能限制细胞从血液中摄取外部雌激素。因此,足够高剂量的孕烯醇酮可以同时限制雌激素的局部产生和外部摄取。
关于剂量,小鼠研究中孕烯醇酮的剂量是每天每公斤200毫克,换算成人类大约是每天每公斤15毫克(成人可能超过1克),但没有毒性。雷佩特曾提到他生病时每天服用数克,后来认为最佳剂量是每天10-30毫克,特别是与阿司匹林合用。孕烯醇酮的独特之处在于,通常在身体出现问题时才起作用,否则基本是惰性的。它还能稳定细胞膜,使其不易受外界有害物质侵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则会干扰肝脏对雌激素的解毒,而雌激素的解毒需要B1、B2、B3等维生素。Georgie的研究中包含B1和B3,不仅作为辅酶,还帮助肝脏解毒肿瘤产生的过量雌激素。
一位听众提问,对于雌激素优势的人,通常建议服用孕酮,孕烯醇酮是辅助还是多余。Georgie解释说,他选择孕烯醇酮是因为它通常在有问题时才起作用,且不像孕酮那样在很多国家是管制药物。孕酮是更强的芳香化酶抑制剂,能直接阻断雌激素受体,限制雌激素合成和摄取,还能抗炎。因此,对于已确诊的癌症(尤其是一期以上),孕酮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可以与阿司匹林合用。作为预防,低剂量孕烯醇酮(如每天30毫克)加阿司匹林可能更合适。
谈到前列腺癌研究,Georgie使用的是孕酮而非孕烯醇酮。主要目的是证明雄激素不仅不是病因,反而是治疗手段,并证明雌激素是病因。主流观点认为前列腺癌(尤其是雄激素受体阳性型)由二氢睾酮(DHT)引起,因此治疗方法是化学或物理阉割,并给予雌激素(如乙炔雌二醇)。Georgie的研究则反其道而行之,给予被认为是“癌症促进剂”的DHT,并配合芳香化酶抑制剂(如依西美坦)。结果,DHT加依西美坦组的肿瘤大小降至零。孕酮加依西美坦组的肿瘤大小也降至零。而只给予雌激素的组,肿瘤则在生长。这表明主流疗法可能完全错误。主流医学界曾有过“雄激素冲击疗法”的尝试,即在阉割无效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直接注射睾酮,结果肿瘤消失了。主流解释是睾酮在前列腺内转化为雌激素从而起效,但这与他们声称DHT致癌的理论相悖,且前列腺中将睾酮转化为雌激素的芳香化酶表达很低,反而是将睾酮转化为DHT的5α-还原酶表达很高。所以,那项实验实际上也间接证明了DHT的治疗作用。
主持人总结道,Georgie的研究表明,主流癌症模型认为雄激素有害、雌激素有益的观点是错误的,事实恰恰相反。这也能解释为何在雌激素类物质(农药、植物雌激素、塑料等)暴露量剧增的今天,癌症发病率不断上升。管理慢性病比治愈更有利可图。
最后,Georgie谈到发表这些颠覆性研究的困难。期刊可能会因为害怕行业反击而拒绝发表,或者要求在著名人士的领导下进行人体试验。制药行业势力强大,会挑战研究结果。因此,Georgie目前的策略是先将信息传播出去,形成草根运动。已经有医生开始采用他的方法治疗病人,例如爱尔兰一位肿瘤科医生使用B族维生素和阿司匹林已使7名患者肿瘤消失,手术取消。Georgie认为,当这种方法帮助了足够多的人,形成燎原之势时,就不怕被打压了。对于希望支持他研究的人,Georgie建议通过购买他的补充剂产品来支持,他更倾向于公平交易而非直接捐赠。他会提供一份了解他研究并愿意接诊的医生或从业者名单给有需要的人。对话在对Georgie工作的感谢和期待下一次更新中结束。
</markdown>
D:2025.05.23
<markdown> </markdow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