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les Yeo 减肥
<markdown>
**卡路里并非一切:与Giles Yeo教授探讨肥胖与个性化健康**
我最近与剑桥大学教授、畅销书《卡路里不重要》(Why Calories Don't Count) 的作者Giles Yeo博士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话,探讨了肥胖、基因以及个性化健康管理等话题。Yeo教授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温暖的人格魅力,彻底颠覆了我对体重管理的许多传统认知。
简单的卡路里计算是不可靠的。 Yeo教授强调,单纯的卡路里计算忽略了食物的营养成分差异以及不同食物对身体的独特影响。他认为,我们应该关注食物的营养构成(糖分、脂肪、纤维、蛋白质等)及其对身体代谢过程的影响。 我个人非常推崇在家烹饪,使用优质食材,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食物的质量和成分,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减肥饮食。 关于各种流行的减肥方法(生酮饮食、植物性饮食、动物性饮食、间歇性禁食等),Yeo教授认为,关键在于找到一种自己能够长期坚持,并且享受的饮食方式。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卡路里限制与间歇性禁食:利弊权衡。 动物实验表明,卡路里限制可以延长寿命,但这是否适用于人类,以及如何安全有效地实施,仍需更多研究。Yeo教授认为,间歇性禁食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法,可能还有一些额外的代谢益处,这可能与人类祖先的“饥荒-盛宴”式饮食习惯有关。 然而,他也指出,在当今的饮食环境下,严格的卡路里限制可能难以长期坚持。
GLP-1激动剂:有效但并非万能药。 Yeo教授认为,GLP-1激动剂是目前治疗肥胖症最有效、最安全的药物之一,它们通过影响大脑的饱腹感和奖励机制来减少食欲。然而,他强调,这些药物并非适用于所有人,而且它们只针对肥胖症的症状,而非根本原因。我们需要结合改善饮食、生活方式和进行运动,才能获得最佳的健康效果。 令人惊讶的是,GLP-1激动剂对其他成瘾行为(如酒精依赖)也显示出积极影响,这方面的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探索大脑奥秘:绘制人类下丘脑神经回路图谱。 Yeo教授及其团队正在进行一项开创性的研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绘制人类下丘脑中控制食欲的神经回路图谱。这项研究将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肥胖症的机制,并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肥胖并非个人过错。 Yeo教授始终强调,肥胖不是个人的错,而是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需要采取个性化的策略,才能有效地管理体重和改善健康状况。 这需要我们对自身的身体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根据个人的基因和环境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人工智能与个性化健康:未来展望。 我们还讨论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个性化健康饮食建议的可能性。 通过整合基因信息、实验室检测结果、血糖监测数据和可穿戴设备数据,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并制定更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案。
总而言之,这次与Yeo教授的对话让我对肥胖和健康管理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们需要摒弃简单的卡路里计算方法,关注食物的营养成分和对身体的代谢影响,并根据个人的基因和环境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利用科技手段,例如GLP-1激动剂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健康管理。 最终目标是实现个性化、可持续的健康生活方式。
卡路里并非减肥的关键:基因、环境与个性化方法
@Giles Yeo : 我认为简单的卡路里计算方法是不可靠的。它只关注食物的能量含量,而忽略了不同食物对身体的独特影响以及营养成分的差异。我们应该关注不同食物对身体的代谢作用,以及如何根据个人的基因和环境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我个人比较注重在家做饭,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食物的质量和成分,避免摄入过多的加工食品。 关于减肥饮食,我认为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种自己能够坚持下去,并且享受的饮食方式。 关于卡路里限制和间歇性禁食,我认为动物实验表明卡路里限制可以延长寿命,但对人类是否适用以及如何实施仍需进一步研究。间歇性禁食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法,可能还有一些额外的代谢益处,这可能与我们祖先的饮食习惯有关。 对于GLP-1激动剂,我认为它们是目前为止最有效、最安全的治疗肥胖症的药物,但并非人人适用。它们可以改变食欲和奖励机制,但不能解决肥胖症的根本原因。我们需要同时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并进行运动,才能保持健康。 我的研究重点是绘制人类大脑中控制食欲的神经回路图谱,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肥胖症的机制,并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总而言之,我认为肥胖不是个人的错,而是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需要采取个性化的策略,才能有效地管理体重和改善健康状况。
</markdown>
Edit:2025.04.25<markdown>
欢迎回到《健康长寿秘诀》节目,我是主持人罗伯特·卢夫金博士。我的著作《我在医学院教的谎言》是《纽约时报》畅销书。在节目笔记中可以找到免费下载章节链接。现在请收听本周特辑,与吉尔斯·叶博士探讨为何卡路里并非关键。
本周对话精彩纷呈!剑桥大学教授、畅销书《为何卡路里不重要》作者、RIO首席科学顾问吉尔斯·叶博士,以科学精准与人文关怀破除体重管理迷思。他指出肥胖问题本质是对人类生物学的误解,而非个人道德缺陷。作为RIO顾问,我始终只推荐自己愿意使用的产品,与吉尔斯的观点不谋而合。
叶博士揭示了卡路里计算的局限性——它仅反映食物重量,却忽视营养构成差异。比如200卡路里的薯片与200卡路里的胡萝卜本质不同,前者缺乏膳食纤维与微量营养素。他主张关注食物如何触发身体代谢反应,强调家庭烹饪的重要性——自己掌控食材与调味品用量,远比依赖加工食品更有益健康。
谈及减重策略,叶博士直言不存在普适方案。生酮饮食、植物性饮食或间歇性禁食可能对某些人有效,关键在于可持续性。他本人每周五享受披萨或中餐外卖,其余时间坚持自制餐食,认为烹饪是控制饮食的最佳方式。对于红肉摄入,他主张适度原则:“剂量决定毒性”,避免过度加工食品才是核心。
在禁食话题中,叶博士对比了热量限制与间歇性禁食的区别。动物实验显示适度热量限制可延长寿命,但人类执行难度大。而间歇性禁食通过激活代谢灵活性(如燃烧肝糖原、促进酮体生成)带来健康益处,其机制可能与人类进化史中的饥饱循环相关。值得注意的是,禁食带来的食欲抑制效应可能独立于减重本身。
关于GLP-1激动剂的应用,叶博士持开放态度。这类药物通过模拟肠道激素调节食欲,在30年肥胖研究中被证实安全有效。他强调需配合饮食干预与运动训练,防止肌肉流失。针对药物可能缓解成瘾行为的副作用,叶博士谨慎表示需更多研究,但指出大脑奖赏回路存在共通性。
面对美国肥胖率趋稳现象,叶博士认为这可能源于基因驱动的生物上限——并非所有人都会在当前环境下发展成肥胖。他呼吁关注食品环境改良与政策干预,而非仅依赖药物。对于RIO公司的个性化健康管理平台,叶博士充满期待,其整合血糖监测、心率追踪与AI算法,旨在提供动态饮食建议。
访谈尾声,叶博士分享其音乐人身份——自1998年起担任剑桥大学Disco Funk乐队主唱。这位遗传学家用行动证明:健康生活应包含多元乐趣。节目最后重申核心理念:肥胖是生物学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不应被污名化。正如叶博士所言:“携带过多脂肪影响健康固然不幸,但这绝非肥胖者的道德缺陷。”
00:00
主持人罗伯特·卢夫金博士欢迎观众回到《健康长寿秘诀》节目,并介绍嘉宾吉尔斯·叶博士。叶博士是剑桥大学教授、畅销书《为何卡路里不重要》作者,以及RIO公司的首席科学顾问。节目将探讨为何卡路里并非控制体重的关键因素。
00:22
主持人表示很高兴与叶博士合作,并提到叶博士的研究领域和成就。叶博士的研究生涯始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遗传学本科学习,随后在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日本河豚的遗传学。
00:46
叶博士透露,毕业后因经济原因留在剑桥寻找工作机会,偶然加入斯蒂芬·拉特利爵士教授的实验室,该实验室当时正在研究肥胖相关基因。叶博士在此发现了导致严重早发性肥胖的基因突变,并从此投身肥胖研究领域。
01:16
叶博士指出,遗传因素对体重的影响约为50%,环境因素同样重要。他批评了单纯计算卡路里的减肥方法,认为这种方法忽视了食物种类和营养成分的差异。他强调理解不同食物对身体的独特影响更为重要,并提倡在家烹饪以控制食材质量。
01:42
叶博士介绍了GLP-1激动剂类药物,这类药物不仅能减少食欲,还可能影响其他成瘾行为。他强调这些药物是30年来肥胖研究中的重要突破,但需配合饮食和运动使用。
02:00
叶博士表达了对脑科学前沿研究的兴趣,包括绘制人类下丘脑进食回路的工作,并探讨人工智能如何辅助个性化营养管理。他始终强调肥胖是生物学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不应被污名化。
02:25
节目赞助商El Nutra介绍了其ProLong禁食模拟饮食产品,并提供了购买优惠信息。主持人还提到一种更全面的代谢心脏扫描技术,可检测多种健康指标。
03:13
主持人欢迎吉尔斯·叶博士加入节目,并询问其研究背景。叶博士讲述了自己从遗传学转向肥胖研究的契机,以及发现肥胖相关基因突变的经历。
04:01
叶博士解释了遗传因素在肥胖中的作用,通过双胞胎研究得出遗传率约为50%。他认为环境因素同样重要,但个体对环境的反应受遗传驱动。
05:11
主持人提问关于卡路里计算的有效性,叶博士批评了单纯关注卡路里的减肥方法,认为这种方法过于简单化,忽视了食物的营养密度和代谢负担。
06:16
叶博士强调烹饪的重要性,认为在家烹饪能更好地控制食材质量。他分享了自己的饮食习惯,包括每周一次的外卖和日常的家庭烹饪。
07:17
叶博士指出卡路里计算的局限性,认为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差异被忽视。他提倡关注食物如何影响身体代谢,而非单纯计算热量。
08:07
叶博士对比了不同食物的营养密度,强调优质食材的重要性。他认为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比单纯计算卡路里更有意义。
08:36
主持人询问流行饮食方式的优劣,叶博士表示没有普适的饮食方案,强调找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饮食方式最重要。
09:25
叶博士分享了自己对饮食的看法,认为应选择优质食材并控制加工食品摄入。他每周五允许自己享用外卖,其余时间坚持家庭烹饪。
10:50
叶博士批评了社交媒体上的饮食极端化现象,强调适度原则。他认为饮食应多样化,避免过度限制。
12:10
叶博士指出红肉摄入应适度,并强调家庭烹饪的优势。他认为自己可以进一步优化饮食结构,如增加纤维摄入。
12:25
主持人询问关于超级加工食品的看法,叶博士表示应避免这类食品,但强调适度原则。他认为食物本身无绝对好坏,关键在于摄入量。
13:07
叶博士分享了自己的饮食选择,倾向于优质食材并控制加工食品。他认为饮食习惯应灵活调整,不应过度限制。
13:51
叶博士认为种子油适量食用无害,但需控制总量。他强调饮食的多样性和适度原则。
14:18
主持人提及热量限制与长寿的关系,叶博士解释了动物实验结果,并指出人类环境的复杂性。他认为适度热量限制可能有益,但需考虑实际可行性。
15:10
叶博士从进化角度解释了热量限制的可能益处,认为这与人类祖先的生存环境有关。但他承认这仅是个人观点,缺乏确凿证据。
16:19
叶博士批评了当前食品环境对健康的不利影响,认为在现有环境下实施严格热量限制可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16:52
叶博士提到Roy Walford在生物圈2号的实验,认为极端热量限制难以长期坚持。他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变应注重可持续性。
17:11
主持人转向间歇性禁食的话题,叶博士解释了其潜在益处,并指出相关研究证据尚不充分。他认为禁食可能通过代谢灵活性和祖先饮食模式发挥作用。
18:13
叶博士讨论了间歇性禁食的不同形式,如5:2饮食法,并指出长期效果需更多研究。他认为禁食可能改善代谢健康,但需配合其他生活方式调整。
19:11
叶博士解释了间歇性禁食可能的机制,包括糖原消耗和酮体生成。他认为这些机制可能有助于改善代谢健康。
19:58
叶博士提到酮体可能降低食欲,并强调饮食的多样性。他认为间歇性禁食可作为减肥工具,但需注意营养均衡。
20:06
主持人提及美国肥胖率的最新趋势,叶博士认为这可能反映了基因驱动的生物上限。他呼吁关注食品环境改良和政策干预。
20:35
叶博士对GLP-1激动剂的应用持开放态度,认为其是肥胖治疗的重要突破。他强调这些药物应配合饮食和运动使用。
21:09
叶博士讨论了肥胖率趋稳的可能原因,认为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导致这一现象。他呼吁采取综合措施应对肥胖问题。
21:50
主持人询问GLP-1激动剂的作用机制,叶博士解释了这类药物如何通过模拟肠道激素调节食欲,并指出其可能的额外健康益处。
22:18
叶博士认为GLP-1激动剂应广泛用于需要的人群,但需注意个体差异。他强调药物不能替代生活方式的改变。
23:11
叶博士讨论了GLP-1激动剂可能的副作用,如成瘾行为缓解。他认为这些效应可能与药物对大脑奖赏回路的影响有关。
24:01
叶博士指出大脑奖赏回路的共通性,认为这可能是药物缓解多种成瘾行为的机制。但他强调需更多研究验证这一假设。
24:28
叶博士批评了将药物视为万能解决方案的观点,认为应综合考虑饮食、运动和环境因素。他强调药物的作用是辅助性的。
25:18
主持人提及肥胖的根源问题,叶博士认为药物可缓解症状但不能解决根本原因。他呼吁关注食品环境改良和政策干预。
26:01
叶博士强调肥胖是生物学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不应被污名化。他认为应采取综合措施应对肥胖问题。
26:30
叶博士指出药物不能替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建议结合药物治疗和行为干预。他认为药物的作用是暂时的,需长期管理。
27:24
叶博士讨论了GLP-1激动剂的长期使用问题,认为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剂量。他提到制药公司正在研发长效制剂。
28:19
叶博士认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平台如RIO有潜力改善饮食行为。他强调数据收集和分析的重要性,并指出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
29:10
叶博士提到个体差异对药物反应的影响,认为并非所有人都能从药物治疗中获益。他强调需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案。
29:57
主持人介绍了RIO公司的个性化健康管理平台,叶博士对其表示期待。他认为整合多维度健康数据有助于制定个性化方案。
30:21
叶博士讨论了人工智能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认为其可提供动态建议。但他强调需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隐私安全。
31:23
叶博士介绍了其下丘脑研究项目,旨在绘制人类进食回路。他强调了技术进步对神经科学研究的推动作用。
32:19
叶博士分享了其同事在洛杉矶的相关研究,并提到可能的合作机会。他鼓励跨学科合作以推动科学发展。
33:03
主持人询问关于音乐爱好,叶博士透露自己是Disco Funk乐队主唱。他强调健康生活应包含多元乐趣。
33:39
叶博士介绍了RIO公司的使命和产品理念,强调个性化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他认为技术应服务于人类健康需求。
34:01
叶博士讨论了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认为其可提升诊断和治疗效率。但他提醒需谨慎对待技术风险。
35:08
主持人分享了关于代谢心脏扫描的信息,叶博士对此表示关注。他认为综合健康评估有助于早期干预。
35:44
叶博士提到RIO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希望产品能惠及全球用户。他强调健康是普世需求,应打破地域限制。
36:09
叶博士分享了自己的音乐经历,并邀请听众关注其乐队。他认为艺术创作与科学研究同样重要。
36:45
主持人感谢叶博士的参与,并预告了下期节目内容。他鼓励观众订阅节目以支持创作。
37:14
叶博士总结道,肥胖是生物学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不应被污名化。他呼吁社会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
37:46
节目结束前,主持人提醒观众节目仅供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他鼓励有问题时咨询专业医师。
38:15
节目免责声明强调内容仅用于教育和信息目的,不替代专业医疗意见。观众需自行承担使用信息的责任。
38:30
主持人感谢观众的支持,并邀请留言建议。他表示将继续努力提供高质量节目内容。
</markdown>
Edit:2025.04.25
<markdown> </markdow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