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 免疫
<markdown>
* 核心问题:
- 运动如何影响免疫系统?
- 它是否改善或削弱免疫功能?
- 是否改变感染风险?
- 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运动如何影响免疫系统?
- 生病时是否应运动?
2. 免疫系统概述
- 目的:维持体内稳态(homeostasis),防止疾病。
- 功能:
- 防御外来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
- 管理体内共生微生物,防止其变成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 清除体内异常细胞(如癌变细胞)。
- 两大分支:
- 先天免疫系统(Innate):
* 非特异性,快速反应。
* 外部防御:皮肤(角质层、脂肪酸、汗液)、黏膜(鼻腔、呼吸道、胃肠道)、分泌物(泪液、唾液中的抗菌酶)。
* 内部防御:
* 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吞噬作用。
* 化学物质:细胞因子(cytokines)、补体蛋白(complement proteins)。
* 生理反应:发热(提高免疫效率,抑制病原生长)、炎症(促进血液循环和愈合)。
- 适应性免疫系统(Adaptive):
* 特异性、有记忆、反应较慢。
* 细胞:淋巴细胞(B细胞产生抗体,T细胞分为杀伤性、辅助性、调节性)。
* 机制:通过疫苗或感染产生免疫力(主动或被动)。
- 免疫衰老(Immune Senescence):随年龄增长,免疫功能下降(如胸腺萎缩),增加癌症等风险。
3. 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J形曲线:
- 横轴:运动强度(低、中、高)。
- 纵轴:感染风险。
- 低强度:感染风险中等(久坐者基准)。
- 中等强度:感染风险最低(18%-67%减少上呼吸道感染)。
- 高强度/长时:感染风险高于久坐者。
- 机制:荷尔蒙效应(hormesis)——适度压力促进适应,过度压力损害稳态。
(1) 中等强度运动的益处
- 定义:每天20-40分钟,40%-60% VO2 max的有氧运动。
- 效果:
- 细胞数量增加:NK细胞、中性粒细胞、抗体增加50%-400%(去边缘化,demargination)。
- 活动增强:代谢转向氧化磷酸化,提高能量效率,免疫细胞更活跃。
- 心理健康:降低皮质醇水平,提升心理状态,间接支持免疫功能。
- 适用性:所有年龄段受益,但老年人效果因生理储备下降而减弱。
- 证据:减少上呼吸道感染风险,尤其常见于普通人群。
(2) 高强度/长时运动的风险
- 定义:超过9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如马拉松)。
- 效果:
- 免疫抑制窗口:运动后2-9小时,NK细胞、T细胞、B细胞数量和活动下降。
- 具体变化:鼻腔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减少,唾液IgA降低,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增加。
- 原因:过度应激激素(如皮质醇)抑制免疫功能,肌肉炎症吸引T细胞离开血液。
- 结果:增加感染风险(如上呼吸道感染),尤其在暴露病原体后。
(3) 其他影响因素
- 运动员额外风险:
- 心理压力(比赛前焦虑)。
- 病原暴露(旅行、密集人群如奥运村)。
- 饮食不足(热量不匹配需求)。
- 睡眠不足(质量和数量下降)。
- 环境因素:
- 高温/低温:短期无显著影响;极端条件下,高温+湿度或极寒可能损伤黏膜。
- 高海拔(>3000米):低氧应激短期刺激免疫,长期未适应可能抑制。
(4) COVID相关研究
- 发现:约5万人的研究表明,经常运动者COVID住院、重症和死亡率较低。
- 原因:抗体动员增强、疫苗反应更强、VO2 max与更好结局相关。
4. 生病时是否应运动
- 原则:倾听身体信号。
- 建议:
- 颈部以上症状(鼻塞、轻微喉痛):适度运动可行。
- 颈部以下症状(胸咳、发热、全身疲劳):休息优先。
- 原因:
- 疾病时身体需将资源集中于免疫系统。
- 高强度运动增加皮质醇,延长恢复时间。
- 例子:David Goggins的极端训练虽具精神价值,但可能延缓恢复,不建议模仿。
5. 整体健康建议
- 核心要素(占健康长寿95%-99%):
- 中等强度运动(规律性)。
- 均衡饮食。
- 充足睡眠。
- 心理健康(社交支持)。
- 次要调整(冰浴、补剂等):仅占微小比例,过度关注可能增加压力。
- 哲学:追求概率最佳状态,而非绝对免疫;适度而非极端。
核心信息
- 运动与免疫:中等强度运动增强免疫功能(减少感染风险),高强度/长时运动短期抑制免疫(增加感染风险)。
- 实用建议:保持规律运动,生病时根据症状位置决定是否休息,避免过度训练。
- 健康观:基础生活方式(运动、饮食、睡眠、心理)远超微调手段的重要性。
</markdown>
Edit:2025.04.05
<markdown> </mark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