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down>
西蒙·希尔开宗明义,本次讨论旨在深入剖析纤维这一促进健康的强大工具。他强调,我们体内的数万亿微生物构成的肠道菌群,深刻影响着从消化、免疫、代谢到大脑功能的方方面面,而纤维正是这些微生物最钟爱的燃料。
你只有一半是人类
希尔首先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概念:从细胞数量上看,我们体内微生物细胞的数量与人类细胞的数量大致相当。这些微生物并非入侵者,而是我们最强大的健康盟友。
菌群: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
他将肠道菌群比作一个充满活力的“雨林”,这个主要栖息在大肠中的生态系统,由细菌、病毒、真菌和古菌等多种微生物构成,每一种都在我们的健康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
菌群的四大核心功能
丁酸盐(Butyrate)是维持肠道内壁细胞健康的主要燃料,能强化肠道屏障,防止“肠漏”(即肠道通透性增加),从而通过阻止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循环来降低全身性炎症。
菌群的可塑性
希尔强调,与我们固定的基因不同,菌群是动态且高度可塑的。我们的饮食、睡眠和压力水平,能在短短几天内就改变菌群的构成,使其从一个促进疾病的生态系统,转变为一个促进健康的生态系统。
希尔与来自斯坦福大学的菌群研究专家贾斯汀·索南伯格(Justin Sonnenburg)和埃里卡·索南伯格(Erica Sonnenburg)夫妇,共同探讨了如何通过饮食来恢复和维持菌群的多样性。
滋养菌群的两大膳食支柱
索南伯格夫妇指出,大量的动物和人类研究都指向了两个对健康菌群至关重要的饮食因素:
损害菌群的饮食模式
如何选择真正的发酵食品
埃里卡·索南伯格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以帮助人们区分真正的发酵食品和仅仅是“腌制”的食品:
菌群的“指纹”特性
索南伯格夫妇解释说,每个人的菌群都像一个独特的指纹,虽然会随生活方式改变而波动,但其核心构成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一个人的菌群会与共同生活的人(如家人、室友)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即便是同卵双胞胎,其菌群也存在巨大差异。
多样性与应对高纤维饮食的能力
他们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健康的成年人中,那些进入试验时菌群多样性最高的人,对高纤维饮食的适应能力最好。而多样性较低的人,在增加纤维摄入时,可能会出现更强的炎症反应。这表明,一个人的“起点”非常重要。
“失落的微生物”与“下坡路”
对于那些因长期低纤维饮食而导致菌群严重失调的人,索南伯格夫妇提出了一个深刻的挑战:如何重新引入那些已经“失落”的、能够分解纤维的微生物?
菌群检测的现状
当被问及市面上的菌群检测工具时,索南伯格夫妇持谨慎态度。
从关联到因果
希尔与索南伯格夫妇深入探讨了菌群如何从一个仅仅与疾病“相关性”的因素,被证明是许多健康问题的“因果性”驱动力。
菌群影响健康的三大途径
希尔总结了菌群影响我们健康的三大主要途径:
希尔最后将肠道菌群比作一个花园。我们需要用植物(纤维)来浇灌,用益生元来施肥,保护免受害虫(超加工食品和压力)的侵扰。
滋养肠道的最佳与最差实践
最终,他强调,通过我们每一次的饮食选择,我们都在决定是让这个内在的花园繁荣昌盛,还是让它枯萎失衡。这是一个我们每天都可以做出的、影响深远的决定。
</markdown>
Edit:2025.09.05<markdown>
诺顿以诙谐口吻宣布了“突发新闻”:膳食纤维依然对人体有益,这对荤食者来说可能是个坏消息。本期视频将聚焦于膳食纤维与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数据来源与研究对象 这项新研究的数据来源于NHANES(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这是一个历时约30年、包含了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受试者健康特征的大型数据库。本次分析特别关注了1500名已被诊断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研究他们在平均近6年的随访期内,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如何影响其死亡风险。
高死亡率的统计学优势 尽管听起来有些可怕,但这个研究群体的高死亡率实际上是一个统计学上的优势。因为有足够多的“数据点”(即死亡事件),研究人员可以更容易地进行比较,并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研究人员将参与者的膳食纤维摄入量分为四个等级(四分位数),并以最低摄入组(每天低于8.8克)作为参照。
全因死亡率的降低 研究发现,与每天摄入低于8.8克纤维的参照组相比,每天摄入超过19.1克纤维的最高摄入组,其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32%。这意味着,仅仅是将每日纤维摄入量增加约11克,就能带来如此显著的益处。
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更强关联 在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方面,这种关联性甚至更强。最高摄入组(>19.1克/天)与最低摄入组(<8.8克/天)相比,因心血管事件死亡的风险降低了40%。
在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强化效应 在一个同时患有心力衰竭和2型糖尿病的亚组中,纤维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 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41%。 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了46%。
一致性是关键证据 诺顿的核心结论是:如果不想英年早逝,膳食纤维似乎是真正的“长寿秘诀”。他预料到荤食者会用“这只是垃圾流行病学”或“可能是反向因果关系”来反驳。
对此,他提出了一个强有力的论点:结果的一致性。他以红肉与癌症风险的关系为例,指出相关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些研究显示有风险,有些则没有。一项研究甚至发现,在高红肉摄入的同时也摄入大量果蔬的人群中,癌症风险反而降低了,这表明红肉的风险可能更多地与整体饮食质量差有关。
然而,膳食纤维对降低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风险的影响,在研究文献中是极其一致的。诺顿强调,他不知道有任何研究显示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没有带来至少微小的风险降低,而绝大多数研究都显示出一种剂量依赖关系——即摄入越多,风险越低。
超越花哨的“长寿黑客” 他批评道,人们热衷于讨论冰浴、乏食窗口、红光疗法等各种时髦的“长寿黑客”,但如果每天的纤维摄入量连20克都不到,那就是在“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是降低早逝、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风险最简单、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纤维来源与推荐摄入量 几乎所有来源的膳食纤维——包括水果、蔬菜、全谷物,甚至谷物纤维——都被证明能持续降低死亡风险。他特别指出,“谷物纤维”指的是谷物本身,而非含糖的早餐麦片。
要达到每天摄入20克纤维的目标其实并不困难。他建议,一个更精确的目标是每摄入1000卡,就搭配15克纤维。以他自己为例,他每天摄入约3300卡,因此会努力摄入40至50克纤维。他开玩笑说,这样做的“副作用”是会在马桶上花费更多时间,但根据研究数据,他将拥有更长的人生来这样做。
利用工具进行追踪 他推荐使用应用程序来追踪每日的纤维摄入量,以确保达到推荐标准。
最终呼吁 诺顿最后再次强调,真正的长寿秘诀,就是确保吃了足够的纤维。
本期科普视频的核心主题:膳食纤维摄入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关联,尤其聚焦心力衰竭患者群体。
该研究数据来源于 NHANES(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数据库 —— 这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特征数据库,收集了大量受试者的健康相关信息,随访周期累计约 30 年(并非每位受试者都有 30 年随访数据,而是数据库整体数据收集跨度达 30 年),受试者数量据称多达数十万甚至数百万,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与 NHANES 数据库的整体规模不同,本次新研究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诺顿特别解释,这种高死亡率看似 “令人不适”,但对研究而言实则有利:高死亡率能提供更多 “死亡事件” 的数据点,便于分析不同变量(如膳食纤维摄入量)与死亡风险的关联。若死亡率过低,不同组间的微小差异难以判断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充足的数据点能让组间对比更清晰,更容易识别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
研究人员将受试者按膳食纤维摄入量分为四个等级,以 “每日摄入 8.8 克及以下膳食纤维” 的组作为参照组,其余三组分别为 “8.8-13.8 克 / 天”“13.8-19.1 克 / 天”“19.1 克 / 天及以上”,通过对比不同组的死亡率,得出了明确的关联结论。
数据显示,与参照组(每日≤8.8 克)相比,膳食纤维摄入量达到 “19.1 克 / 天及以上” 的组,全因死亡率风险降低了 32%。这意味着,仅需将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从 8.8 克提升至 19.1 克(增加约 11 克),就能显著降低因任何原因离世的风险,干预方式简单且效果显著。
膳食纤维摄入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关联更为紧密:同样以 “每日≤8.8 克” 为参照,“19.1 克 / 天及以上” 组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风险降低了 40%,即因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事件死亡的概率显著下降,凸显了膳食纤维对心血管健康的核心保护作用。
研究还针对 “心力衰竭合并 2 型糖尿病” 的亚组进行了单独分析,发现该群体从高纤维摄入中获得的获益比整体心衰患者更明显:
基于该研究及过往相关研究,诺顿提出了明确的核心观点 —— 膳食纤维摄入对延长寿命、降低早死风险具有显著益处,堪称 “长寿技巧”。同时,针对可能的质疑(如部分荤食爱好者或质疑者提出的 “这只是流行病学研究,可能存在反向因果关系”),诺顿进行了反驳:
诺顿强调,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是 “最容易、最可靠的降低早死风险、心血管疾病风险与癌症风险的方式之一”,无需复杂操作,却能带来切实的健康获益。
针对 “从哪些食物获取膳食纤维” 的疑问,诺顿明确:多数膳食纤维来源都能持续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与全因死亡的风险,具体包括水果、蔬菜、全谷物,甚至提及 “不喜欢碳水的人可能抗拒的谷物纤维”。
同时,诺顿特别澄清 “谷物纤维” 的定义 —— 并非指含糖谷物早餐(即市售甜味麦片),而是指 “谷物本身含有的纤维”(如燕麦、糙米等全谷物中的纤维),避免观众误解。
在具体摄入剂量上,诺顿给出了清晰建议:
诺顿坦诚,高纤维摄入的 “副作用” 是 “需要花更多时间上厕所”,但调侃道:“根据研究数据,这意味着我能有更长的寿命来‘享受’上厕所的时间”。
</markdown>
Edit:2025.09.05
<markdown> </mark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