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

呼吸

<markdown>

与Tim Thomas探讨呼吸法与睡眠改善

嘉宾背景介绍

澳大利亚前特种部队士兵Tim Thomas 致力于帮助普通人通过解决“睡眠不佳”这一常被忽视的问题恢复精力,讨论了呼吸法如何挽救生命、将睡眠转化为“秘密武器”、给男性的最佳建议、心理健康应对方法,以及如何通过三次呼吸激活大脑“关闭开关”等内容。

澳大利亚现在临近一年中白昼最短的日子,傍晚5点左右天黑,日出时间约为早上6点36分; Tim提到,自己会特意调整晨跑时间,以便在山顶迎接日出时进行呼吸练习,因为冬季黑夜漫长会导致体内褪黑素水平升高,使人处于类似“冬眠”的状态,而利用夏季积累的动力,能更好地应对冬季的低能量状态。

Tim的背景:从特种部队到呼吸法推广

军事经历与呼吸法的初遇

Tim表示自己虽因服役曾在海外辗转,但长期定居澳大利亚。他强调“呼吸法”与“冥想”的本质区别:冥想是“控制思绪”,而呼吸法是“化学层面的干预手段”。他回忆,自己曾因严重失眠向医生求助,却只得到药物处方,随后陷入“药物依赖”状态,整整六年无法恢复正常生活。

转折发生在阿富汗服役期间:当时他因战友伤亡、长期疲劳等问题濒临崩溃,甚至产生“生命无意义”的想法。一次极度疲惫时,他想起士兵训练中“射击前深呼吸稳定状态”的技巧,尝试将注意力集中在非惯用手(左手)的拇指上,深呼吸时想象“拇指变亮”,再逐步将这种“光亮感”延伸到整个手掌和身体。没想到,这种简单的呼吸练习让他获得了更具恢复性的睡眠,精力也从“2分”逐步提升到“8分”“16分”,甚至能在战地完成额外的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训练。

从帮助退伍军人群体到大众推广

Tim退役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用特定呼吸法帮他快速消除了唇疱疹,让他开始系统研究呼吸法(并提及Wim Hof是该领域的重要先驱)。但真正推动他推广呼吸法的,是离婚后的低谷期——当时他失去住所、财产,无法定期见到孩子,凌晨2点因焦虑失眠,甚至想通过药物、酒精或自我伤害缓解痛苦。关键时刻,他再次想起“聚焦左手拇指深呼吸”的方法,从“强迫自己完成一次呼吸”开始,逐步叠加到15-25次呼吸,最终驱散了脑中的负面情绪。

此后,他制作简单的呼吸引导录音,帮助自己入睡和晨起恢复精力。一位38年长期失眠的朋友试用后,仅7天就恢复了正常睡眠,随后成为他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了“床上呼吸法“项目。Tim最初的目标是“挽救40名退伍军人的生命”(澳大利亚在阿富汗战争中阵亡约40人,而退伍军人自杀人数是这一数字的30-40倍),没想到仅一年就达成目标。他意识到呼吸法的普适性,即便不喜欢科技产品,仍开发了相关APP,让全球各地的人都能通过呼吸法改善睡眠和精力。

呼吸法的核心价值:对抗“睡眠剥夺”与“外部依赖”

睡眠的重要性:从军事策略到社会问题

Tim指出,特种部队训练中,“剥夺敌人睡眠”是比子弹更有效的战术——连续三晚睡眠不足,就能严重摧毁人的生理和心理防线。但如今,他回到自己的国家,却发现普通民众的睡眠质量普遍糟糕,背后存在“隐性的利益驱动”:若人们能通过自身呼吸法获得充足精力,咖啡、能量饮料、助眠药物等行业将失去市场。他强调,呼吸法的核心是帮助人们找回“自主掌控力”(sovereign power),而不是依赖外部产品。

他坦诚自己并非“反药物”,但批判当前医疗体系“只强调药物益处,却隐瞒长期成本”——药物依赖的戒断过程极其痛苦,他形容“每一秒都像一分钟,每一分钟都像一天”,甚至一度精神失常。这种经历让他坚定“用自然方法替代药物”的决心,尤其针对退伍军人群体:他发现,退伍军人的失眠、焦虑等问题,根源往往是“孤立感”(觉得“只有自己在经历这些”),而呼吸法不仅能改善睡眠,更能通过“共同练习”打破孤立,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并非孤身一人”,这是很多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忽略的关键。

实用呼吸法教学:“和平与可能性呼吸法”

呼吸法的基础:身体连接与允许

Brian提到自己是高尔夫教练,希望获取能分享给青少年学员的呼吸技巧(高尔夫运动中,选手常因独自参赛而感到压力)。Tim随后现场教授“和平与可能性呼吸法”,强调呼吸法的核心是“与身体重新连接”——心理健康问题本质是“身体感知的脱节”,当人过度关注外部时,会失去对呼吸和身体状态的控制,而呼吸法能快速重建这种连接。

开始练习前,Tim引导Brian及听众先回答三个“允许”问题,建立心理暗示:

  1. “是否允许呼吸充分滋养你的身体?”
  2. “是否允许呼吸充分滋养你的意识思维?”
  3. “是否允许呼吸充分滋养你的潜意识思维?”

三步呼吸练习:从基础到进阶

  1. 基础呼吸激活:先“彻底呼气”(配合身体摇晃,释放多余张力),再“缓慢吸气”,感受“初级吸气”(日常呼吸的范围);随后尝试“二次吸气”——在初级吸气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张胸腔上三分之一的空间,感受“额外的呼吸容量”,吸气后短暂屏息,活动肩膀打开胸腔,最后以叹气的方式呼气。
  2. “能量按钮”激活:人的拇指和食指、中指间存在“能量按钮”——吸气时(尤其是二次吸气阶段),用力将拇指与这两根手指捏合,同时感受胸腔上三分之一空间的进一步打开。Tim解释,这种捏合动作能激活胸腔下方的肌肉群,扩大呼吸范围,提升氧气摄入效率。
  3. 快速提升版:为适配运动场景(如高尔夫赛前调整状态),可加快呼吸节奏:先低头面向地面,彻底呼气(排出体内多余二氧化碳),再快速抬头看向天花板,同时以两倍速度完成“二次吸气”,捏合“能量按钮”,屏息时活动肩膀,最后叹气呼气。这种练习不仅能快速供氧,还能通过“抬头挺胸”的动作调整身体姿态——弯腰驼背会像“踩住水管”一样阻断能量传递,而正确的呼吸配合挺拔姿态,能让神经和能量系统恢复通畅。

Tim强调,这套呼吸法的关键是“规律性练习”:初期可能觉得“刻意”,但肌肉记忆形成后,只需在压力大(如被他人超车)、失眠或运动前“ 隐秘地”完成几次,就能快速恢复平静或提升精力。他还提到,鼻腔呼吸能产生一氧化氮(血管扩张剂),对大脑、情绪调节、心肺健康均有益,建议练习时全程用鼻子呼吸。

呼吸法的应用场景与长期价值

运动与日常压力应对

Tim表示,即便专业运动员,也常因“不懂正确呼吸”影响表现。呼吸法能快速调整身体状态,比如高尔夫选手在推杆前完成一次“快速提升版呼吸”,可通过氧气供应和姿态调整提升专注力;日常中,遇到堵车、工作压力等情况,也能通过“捏合能量按钮深呼吸”快速平复情绪,避免依赖酒精、咖啡等外部物质。

Brian分享,自己尝试练习后已感受到“精力小幅提升”,Tim补充,这只是“入门体验”——若持续练习1小时,能体验到“语言无法描述的深层放松”,因为呼吸法激活了人类“远古的生理机制”(早在人类具备“思考能力”前,呼吸就是维持生命和调节状态的核心工具),其优先级远高于“脑中的负面思绪”。

从“依赖外部”到“身体自主”

Tim指出,现代社会的“忙碌”让人们习惯“依赖提醒”——若没有外部工具(如APP)引导,很难坚持呼吸练习。因此,他开发的APP设计得极其简便:用户只需设定“入睡时间”和“起床时间”,APP就会自动推送呼吸引导内容,无需额外操作。他认为,真正的健康不是“追求技巧”,而是“建立生活方式”——若能养成“睡前呼吸放松、晨起呼吸提效”的习惯,就能逐步摆脱对药物、功能饮料等的依赖,实现“身体自主”。

Breathwork Is Your Secret Weapon | Tim Thomas - Personal Health &amp; Wellness Coach, Weight Loss Professional

</markdown>

D:2025.08.21

<markdown> </markdown>

讨论列表 AKP讨论 查看原帖及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