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down>
引言:逻辑与质疑的起点
汤姆·考恩博士首先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观察:人们会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发作,却几乎从不听说有“肝脏病发作”或“肾脏病发作”,尽管全身的血液和动脉是相同的。这一现象让他得出一个初步结论:问题根源在于器官本身,而非血液供应。
他用一个逻辑类比来阐明他的思考方法:无需知道真相,也能识破谎言。如果有人因为一段模糊的监控录像(显示一个穿着牛仔裤的男人在便利店枪杀了人)就逮捕你,而你有证据证明自己当时身处新加坡而非案发地波士顿,那么你就证明了自己是无辜的。你无需找出真凶来为自己脱罪。同理,他认为已经证明了主流理论并非心脏病的真正原因,即便最初他还不确定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考恩博士直言不讳地陈述了他的几个核心结论:
他强调,知道这些是“假”的,不代表他全知全能,知道所有疾病的成因。这只是理性思考的体现。
主流观点概述:常规医学 vs. 另类医学
当被问及心血管疾病的根本原因时,考恩博士首先聚焦于最常见的心脏病类型——心肌梗塞。
他描述了当前医学界的两种主流解释:
考恩的颠覆性观点:与动脉堵塞无关
考恩博士将自己定位为“千分之一”的异见者,他断言,以上两种观点都建立在错误的前提之上。他认为心脏病与动脉堵塞毫无关系,因此,无论是疏通血管还是抗炎,都未能触及问题的核心。
第一大证据:为何没有“脾脏病发作”?
考恩博士以他多年的急诊医生和心导管室工作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尖锐的质问:
基于此,他推断:如果问题出在血液中的某种物质(如胆固醇或炎症因子)导致了血管堵塞,那么这种堵塞应该会随机发生在身体的任何器官动脉中,包括脾脏、肝脏或肾脏。
然而,在四十年的行医生涯中,他从未见过一例“脾脏病发作”的病人。这一普遍的临床事实让他坚信,心脏病和中风的特殊性,必然与心脏和大脑这两个器官自身的特性有关,而与流经它们的血液或血管无关。
第二大证据:“94%堵塞”的悖论
他分享了一个常见的临床场景:一位病人在登山时感到胸痛,去医院检查后被告知冠状动脉堵塞了94%,被警告随时可能发生心脏病。
考恩博士对此提出质疑:如果心脏的全部血液供应都依赖这三条主动脉,且已经堵塞了94%,只剩下6%的血流,这个人是如何完成登山这种高强度运动的?6%的血流与0%几乎无异。从6%再堵塞到4%或3%就会致命,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第三大证据:尸检研究的真相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考恩博士查阅了大量关于心脏病逝者尸检的研究报告。
综合这些证据,考恩博士得出结论:动脉堵塞并非心脏病的根本原因。
核心机制:能量代谢失衡与乳酸堆积
考恩博士认为,心脏病的本质是心脏自身的能量代谢失衡。当心脏无法有效燃烧燃料时,会转向无氧酵解途径,这会产生大量乳酸。就像腿部肌肉过度运动会堆积乳酸导致抽筋一样,心脏也会“抽筋”,这便是心绞痛(Angina)。
不同之处在于,腿抽筋了可以停下来休息,让乳酸被清除;而心脏和大脑无法停止工作。持续的乳酸堆积会导致组织酸度急剧下降(pH值降低),最终造成组织坏死,这便是所说的心脏病发作。上游血管中发现的斑块和血栓,是组织坏死后产生的“碎片”向上游堆积的结果。
斑块的形成:一种适应性保护机制
考恩博士提出了一个关于斑块形成的颠覆性观点:是一种智慧的适应性反应。
他解释道,血管内部有一层由“结构化水”形成的保护性凝胶层。这层凝胶的健康依赖于多种因素,如阳光照射、接地、积极的情绪、健康的饮食等。当一个人长期缺乏这些有利因素,同时又受到电磁场(EMF)、重金属、压力等负面因素的侵袭时,这层保护性凝胶就会变弱。
此时,身体为了防止脆弱的血管破裂,会主动用斑块来“修补”和加固血管壁,这就像给有裂缝的管道抹上水泥一样。虽然这会减少血流量,但这是在无法修复凝胶层的情况下,身体为防止灾难性后果而做出的最佳选择。
因此,医生刮除斑块或放置支架的做法,在他看来就像是去刮掉保护裂缝管道的水泥,反而可能导致血管破裂。
身体的自我修复:侧支循环
考恩博士还提到,身体会通过生成新的侧支血管(collateral vessels)来绕过血流不畅的区域,实现“自我搭桥”。他批评说,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由于使用高压注入的重染料,其设计恰恰无法显示这些重要的侧支血管,从而给人一种“所有血液都依赖主动脉”的错觉,并为后续的介入治疗提供了看似合理的依据。
高血压的真正原因:另一种适应性反应
考恩博士将高血压同样视为一种适应性机制。他用花园的水管做比喻:如果水泵(代表组织中的微循环“泵”)老化、压力不足,为了维持末端的灌溉,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换一根更细的水管来增加压力。
同理,当一个人因为生活方式不当导致全身微循环的“泵”功能减弱时,身体为了保证足够的血流(尤其对大脑等重要器官),会主动收缩和硬化血管,以提高血压。医生使用降压药,相当于强行把变细的水管换回粗的,结果是血压虽然降了,但头晕、乏力、勃起功能障碍等低灌注的症状却出现了,因为根本问题——“水泵”没有被修复。
对疾病的根本看法:症状即疗法
考恩总结了他的医学哲学:身体的所有症状都是一种智慧的表达和疗愈尝试。
常规医疗的做法往往是抑制这些症状,相当于阻止身体进行自我疗愈,长此以往,便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如癌症。
人类生病的四大途径
考恩博士认为,人生病的原因可归结为四类:
考恩博士挑战了“心脏是压力泵”这一现代医学的基石理论。
证据反驳“水泵论”
心脏的真正功能:液压冲压机与涡旋发生器
考恩博士认为,血液循环的主要动力来自于遍布全身毛细血管的“泵”——即结构化水与血管壁相互作用产生的电荷推动力。
心脏的真正作用是:
因此,心脏更像一个精密的吸力装置和能量转换中心,而非一个简单的机械压力泵。
结构化水与补水
饮食原则
补充剂与EMF防护
考恩博士最后再次重申了他的核心观点:现代科学的许多基本理论,从原子论、病毒论到心脏水泵论,都是建立在错误或未经证实的假设之上。他认为,ATP并非能量货币,其作用可能与帮助形成结构化水有关。他对病毒存在的证据进行了猛烈抨击,指出所谓的“病毒分离”实验,本质上只是在体外通过各种毒性物质杀死了细胞,而对照实验证明,这种细胞病变在没有加入所谓“病毒”的情况下同样会发生。
他总结道,科学素养的缺乏,特别是盲目接受权威而不敢质疑证据本身,是当今医学和科学领域最大的问题。他鼓励所有人回归到自己的观察和逻辑,勇于对被告知的一切提出疑问。
</markdown>
D:2025.07.24<markdown>
下面是杰米尼对汤姆·考恩(Tom Cowan)博士在文本中所陈述观点的详细分析,旨在辨析其“对”与“错”。
分析将从三个层面展开:
尽管考恩博士的许多结论是颠覆性的,但其思想体系中包含了一些有价值的、值得深思的出发点。
小结:在哲学层面和宏观健康理念上,考恩博士的观点有其合理性和深刻之处。他指出了现代医学的一些真实困境,提供了一个更注重整体、环境和个体能动性的思考框架。
这是其理论体系中最具争议、也是问题最大的部分。他的许多核心科学论断与数百年积累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医学证据完全相悖。
* 对尸检数据的误读:他引用的“只有少数心脏病死者有动脉堵塞”的尸检数据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解读。主流心脏病学认为,大多数心脏病发作并非由缓慢增大的斑块完全堵死血管引起,而是不稳定的斑块破裂,迅速形成血栓(Thrombus),在几分钟内堵塞血流所致。尸检时,这个致命的血栓可能已经溶解,或者由于血液停流而难以辨认,但这不能证明斑块和堵塞与死亡无关。
* 对侧支循环的片面强调:他提到的侧支循环是真实存在的,身体确实会“自我搭桥”。但这正是在主动脉长期、慢性狭窄的压力下发生的适应性改变。它能部分补偿血流,解释了为什么有人94%堵塞还能登山,但这并不意味着主动脉的血流不重要,也不意味着斑块破裂形成的急性血栓不会造成致命后果。
* 忽视海量证据:血管造影、介入治疗(支架/搭桥)的临床效果、以及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都明确指向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事件的核心风险因素。他的理论完全无视了这些证据。
* 对物理学的误解:他认为一磅重的心脏无法将血液泵送到一万英里的管道中,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循环系统并非单一的刚性管道,而是由弹性动脉、庞大的毛细血管网络和带有瓣膜的静脉组成的复杂系统。心脏提供了主要的初始压力,而动脉的弹性回缩、肌肉的挤压作用(肌肉泵)和呼吸运动都参与了血液循环的维持。
* 对心脏功能的否定:现代生理学通过压力测量、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研究,已经极其详尽地描绘了心脏作为压力泵的工作机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与全身的压力和血流变化有精确的对应关系。他观察到的“主动脉弓向内弯曲”现象,可以通过复杂的流体力学和组织弹性来解释,而不能作为推翻整个“水泵”理论的依据。他的“涡旋发生器”和“吸力装置”的说法,缺乏可证实的生物物理学模型支持。
* 对病毒学研究的歪曲:他对恩德斯(Enders)1954年麻疹病毒分离论文的解读是典型的断章取义和歪曲。他声称对照组(未接种样本)也发生了同样的细胞病变,因此证明病毒无效。事实上,科学实验的关键在于可重复性和特异性。病毒学早已通过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病毒颗粒,通过基因测序获得了完整的病毒基因组,并通过更严谨的实验(如将纯化的病毒基因组导入细胞并复制出新病毒)证明了其存在和致病性。他描述的“细胞培养法”是早期技术,并且他完全忽略了实验中严谨的对照和后续无数的验证。
* 否定了整个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声称病毒不存在,等于否定了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整个医学和生物学的基础。从天花被消灭,到脊髓灰质炎被基本控制,再到各种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都建立在病毒真实存在这一事实上。
* 这是他最极端的观点,直接否定了现代物理学和化学的基石。原子理论是解释物质构成、化学反应、能量转换等一切现象的基础,并被无数实验(从布朗运动到粒子加速器)所证实。提出这一观点,使其整个理论体系的科学可信度降至冰点。
小结:考恩博士的核心科学主张,无论是关于心脏病、循环系统还是病毒,都建立在对现有科学证据的误读、歪曲或全盘否定之上。他的论证充满了逻辑跳跃,并用个别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来推翻整个稳固的科学大厦。
理解他如何说服人,和他说了什么同样重要。
汤姆·考恩博士敏锐地捕捉到了现代医学的某些弊病,提供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强调自然和谐与个体力量的健康哲学。在呼吁人们关注整体健康、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方面,他的观点是积极且有益的。
然而,当他试图为这一哲学建立“科学”基础时,他走上了一条与实证科学完全背道而驰的道路。他关于心脏病、心脏功能、病毒和物质构成的核心科学论断是错误的、缺乏可靠证据支持的,并且建立在对现有科学的严重歪曲之上。
因此,在评估其观点时,必须做出清晰的区分:
</markdown>
D:2025.07.24
<markdown> </mark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