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down>
开场与嘉宾介绍
主持人Cole(以下简称Cole)欢迎嘉宾Chris来到节目。Chris的YouTube频道名为“Path to Wellness”。Cole表示,他关注Chris的视频已有一段时间,最初是在去年开始寻找那些真正拥有健美体格的植物性饮食者时发现Chris的。他强调,他寻找的不是那些极端素食社群中体型消瘦的人,而是像Chris这样,即使不进行严格的纯素食(Chris也认同使用“植物性饮食”而非“纯素”),并且训练方式(自重徒手训练)也与他相似的人。
Cole邀请Chris分享他开始目前饮食方式的经历。
Chris的饮食转变与初步效果
Chris讲述了他的转变过程:
Chris的身高体重与减重动机
Cole询问Chris的身高。Chris回答说,他转变饮食前的体重是188磅。他当时并没有刻意想减肥,改变饮食纯粹是为了长期健康。体重从188磅降至168磅,在没有刻意努力的情况下,体型变得更加精干。
Cole的观点:极低蛋白/脂肪饮食对“超级肥胖者”的快速减重效果
Cole借此引出他的观点:对于“超级肥胖者”,采用纯碳水饮食(极低脂肪、极低蛋白质)能实现快速减重。他以纯水果或零脂肪饮食为例,强调这种方法能快速减重,他认为肥胖者不必担心肌肉流失或营养不良(他从推广零卡乏食的经验中得出此结论)。
邀请Chris的用意:展示植物性饮食维持体型的可能性
Cole解释了他邀请Chris上节目的主要原因:
Chris的维持期饮食与训练安排
Cole请Chris分享他目前维持期(身高6英尺,体重160多磅)的日常饮食和训练安排。
Chris的分享:
Cole对Chris低蛋白摄入的评论与对“超级肥胖者”的进一步建议
Cole对Chris在维持期仍然保持极低的蛋白质摄入量(即使加入花生酱,蛋白质总量依然很低)表示赞赏,并认为这对“超级肥胖者”是一个重要的启示:
Chris的训练量与Cole的训练理念
Chris的训练量:
Cole对训练的看法:
关于“糖乏食”的命名与饮食教条
Cole提到,当他告诉人们进行为期数周甚至一个多月的“糖乏食”时,因为用了“糖”这个词,人们似乎更容易接受。如果他说“进行50天纯素食”,那些“零碳水狂热的黑粉”就会跳出来攻击。这反映了饮食领域的教条主义。他强调,自己并非纯素食者,仍然吃肉(尽管过去一个月只吃了三次,量也不大)。
Chris也认同,人们很容易陷入名词之争。他自己的频道也曾因为使用“高糖”而非“高碳水”而引发争议,尽管两者本质相似。
Chris的代谢状况:高碳水、高热量、低运动量下的精干体型
Cole强调Chris案例的惊人之处:
Chris饮食的直觉性调整
Cole询问Chris是如何在减重后,通过直觉调整饮食以维持体重的。
Chris的回应:
Cole对“超级肥胖者”的极端糖乏食建议与淀粉的“陷阱”
Cole解释了他为什么建议“超级肥胖者”初期采用纯蔗糖类糖源(如水果和糖)进行极端乏食:
Chris的目标受众与电子书
Cole询问Chris通常帮助哪些人群,以及他的电子书内容。Chris表示他的电子书主要是关于植物性饮食的食谱。
Chris的咖啡因与补剂摄入情况
关于维生素B12的讨论
Cole指出,他研究发现,即使对于一般人(例如每周吃两次肉),肝脏中B12的储备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耗尽。对于“超级肥胖者”,B12缺乏更不成问题,因为有大量脂肪储备。
他认为,只有当人变得非常精瘦,并且进行极端饮食(如100%生食的纯水果素食者,完全不摄入蛋白质或脂肪)时,才可能真正面临肌肉流失的风险。
Chris的进食频率与窗口
Chris表示,他目前每天大约进食四次,但通常都在一个六小时的窗口期内完成(例如,先吃西瓜,几小时后吃一碗樱桃,然后是一大杯冰沙,然后是沙拉和一些熟食)。
Cole对极端水果饮食的警告与“骷髅城”的比喻
Cole再次强调,对于体重正常的精瘦人群,如果进行纯果食(零脂肪零蛋白),最终会变得像“皮包骨”一样。他用“皮包骨城“ 来比喻这种极端状态。他认为,纯果食之所以能快速减重,正是因为它会导致这种极端消瘦。
他批评那些害怕纯果食会导致自己变成“果素皮包骨”的肥胖者,认为他们应该先努力减重,达到像Chris这样的精干状态,然后再进行饮食调整以避免过度消瘦。
Chris的饮食细节:花生酱与牛油果的加入
Chris澄清,他的饮食并非纯粹的零脂肪。他每天通常会在冰沙中加入约两汤匙花生酱(他再次强调这对减肥者是可选的),并且会在沙拉中加入牛油果。
Cole对Chris饮食的总结与赞赏
Cole总结并赞赏Chris的饮食:
Chris的频道增长与目标受众
Chris表示,Cole的推荐确实给他的频道带来了一些增长。他并不大量指导学员,主要精力在频道内容。他提到,有些曾经的素食者找到他,因为他们无法通过其他高碳水低脂素食网红(特别是那些大量摄入淀粉的)的方法减肥。Cole认为,Chris的经验(12年植物性饮食,33岁开始,现在45岁仍然精干)对这些想尝试植物性饮食或遇到平台期的人非常有价值。
Chris的B12摄入与症状
Chris承认自己对B12的监测不够严格,但他会在冰沙中加入杏仁奶,而杏仁奶通常会添加B12。他目前没有B12缺乏的任何症状,日常精力充沛,每天遛狗3-4次,相当活跃。
Cole对B12缺乏的进一步评论与对极端素食的批评
Cole再次强调,B12缺乏并非易事,普通人(即使每周只吃几次肉)也需要很长时间才会耗尽储备。他认为,对于一些极端素食者,B12缺乏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但这需要非常极端的饮食。他讽刺那些因害怕B12缺乏而攻击植物性饮食的人,认为他们是“白痴”,因为他们看到像Chris这样健康的人,仍然会固执地认为存在“缺陷”。
Chris的训练历程:从传统举重到自重训练
Chris分享了他的训练历程:
Cole对自重训练的极力推崇
Cole对此深有同感,他认为自重训练是王道,远胜于其他任何训练方式。他自己曾是成绩斐然的力量举运动员,但关节也因此受损。疫情期间被迫进行纯自重训练后,感觉是近年来身体状态最好的时候。他认为自重训练能让关节更强壮,并且通过肩部等部位的圆周运动,能改善很多人的体态问题。
对饮食教条主义的再次批评
Cole再次批评那些饮食教条主义者,他们看到像Chris这样健康的人,一旦听说他的饮食方式,就会固执地做出各种愚蠢的负面推断。
Chris的蔬菜摄入
Chris表示,他蔬菜吃得不多,主要是大型沙拉,包含混合绿叶蔬菜和大量“蔬菜类水果”(如黄瓜、番茄、胡萝卜、牛油果、苹果)。
Cole的结论:Chris的饮食是可行的维持期方案
Cole总结说,即使在Chris的饮食基础上每周增加一两块鸡胸肉,整体饮食结构也不会有太大差异。他认为,关键在于帮助人们克服对糖的恐惧,将蛋白质摄入量降至合理水平。对于想尝试植物性饮食的人来说,Chris的低蛋白方案是完全可行的。他再次强调,很多人对蛋白质的需求被高估了,即使是植物性饮食者,也可能过度追求蛋白质(如大量食用扁豆等)。
Chris也表示,蛋白质摄入量是他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人们过于关注蛋白质,甚至认为需要每磅体重1克蛋白质,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太多了(例如,对于体重160多磅的Chris来说,相当于140-160克蛋白质,远超他实际摄入的40-80克)。
Cole提到,即使是Alex (Alpha Destiny),一位体型较小(可能5英尺5英寸)但卧推能达到400磅的植物性饮食者,其蛋白质摄入量也远低于传统观念。Alex在转向植物性饮食后,力量并未下降,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B12缺乏的再次澄清与对极端零碳水荤食的批评
Cole再次强调,对于像Chris这样的人,B12缺乏的风险极小。他批评那些零碳水荤食的“混蛋医生”,他们散布恐惧,声称政府要夺走人们的肉食。他认为,即使是肥胖者,也几乎不需要那么多肉。像Chris这样几乎不吃肉,只偶尔补充B12的人,在45岁时看起来比99.99%的人都健康。
他认为,过量蛋白质是导致很多人肥胖的原因之一。他提到Instagram上一位名叫Artem的水果主义者,体格极其健美。
Cole表示,他对那些极端零碳水荤食者完全不信任,因为他们没有像素食者那样(即使身体垮掉也要坚持不吃肉的)“更高目标”的驱动。他接触到很多因长期零碳水荤食而不得不进行睾酮替代治疗 (TRT) 的案例,因为这种饮食会损害甲状腺功能。
Chris饮食的直觉性与体重维持
Cole认为,Chris在达到维持期后,其脂肪摄入量的调整完全是基于直觉,身体会自然地找到平衡点。Chris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今天早上称重仍然是168磅,体重非常稳定。
Cole的个人减重策略与纯糖饮食的强大效果
Cole分享了他自己的减重策略,目标是降至159磅左右(他比Chris矮)。他目前减重速度较慢,因为之前减得太快。他强调,当彻底去除脂肪和蛋白质后,糖食的减重效果非常强大,几乎堪比零卡水乏食。他提到,即使每天摄入超过4000卡的纯糖(水果、糖果、汽水),只要不摄入脂肪和蛋白质,体重也不会增加。
</markdown>
Edit:2025.10.11<markdown>
引言:揭示个人饮食习惯的缘由
Chris 解释为何他每天直到下午一点才开始进食。他将结合个人锻炼的片段来展开讨论,展示他当天所吃的全部食物。
间歇乏食习惯的起源与演变
灵感来源:一则访谈
这一饮食习惯的形成始于大约八年前。当时,他看到了马库斯·罗斯克兰斯(Marcus Roscrans)对农·阿尔曼·罗博士(Dr. Non Alman Raw)的访谈视频。
他对罗博士的个人实践印象深刻:罗博士是一位纯素食者,且已经坚持每天只吃一餐超过二十年之久,同时保持着非常强健和健康的状态。他承认,基因在其中扮演了一定角色,但罗博士长期的实践和状态激发了他对间歇乏食的兴趣。
从“一日一餐”到个人化的间歇乏食方案
受到启发后,他开始研究尝试间歇乏食。他曾短暂尝试过“一日一餐”的模式,但发现这种方式对他而言难以长期坚持。
因此,他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案:每天的第一餐安排在下午一点。
个人日常作息与乏食锻炼
他的早晨习惯如下:整个上午他只喝水,因为他偏爱在乏食状态下进行锻炼,不希望在运动前摄入任何食物。他的锻炼时间通常安排在上午十点到十一点之间。锻炼结束后,到了下午一点,他会准时享用一天中的第一餐。
坚持下午一点进食的两大核心原因
原因一:间歇乏食的健康益处
他坚持这一模式的首要原因,是间歇乏食所带来的“无数健康益处”。虽然他未详细展开阐述这些具体的科学益处,但这构成了他行为的理论基础。
他还补充了与此相关的一个重要原则:睡前至少三小时停止进食。他认为这样做至关重要,因为这能给予身体足够的时间来消化食物,从而确保在夜间睡眠时身体能够专注于恢复。
原因二:身体的适应与习惯的养成
第二个主要原因则更为个人化和实际:经过长达七八年的坚持,他的身体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节奏。他表示,现在直到下午一点他根本不会感到饥饿。
他解释说,身体会适应为它设定的任何时间表。因此,对他而言,上午不进食不仅是为了健康益处,更是因为他的身体已经不再期望在那个时间段获得食物。
当日饮食全记录
他详细展示了他当天从下午一点开始所摄入的全部食物,以此为例说明他的饮食内容。
下午 1:00:第一餐——绿色果汁 他的第一餐是一杯由芹菜、黄瓜和苹果制成的绿色果汁,这是他个人最喜欢的果汁搭配。
下午 2:30:加餐——西瓜 一个半小时后,他吃了一大碗西瓜,称其为自己绝对排名第一的最爱食物。
下午 4:00:点心——香蕉冰淇淋 下午四点,他制作了香蕉冰淇淋。其配料包括:五根熟透的冷冻香蕉、三颗海枣、一汤匙可可粉和一汤匙花生酱。他还分享了一个制作小技巧:将熟香蕉带皮冷冻,制作前用热水浸泡约四分钟,这样香蕉会部分解冻,非常容易剥皮,且能保持极佳的制作稠度。他料理机将所有原料打成顺滑的冰淇淋,装了满满一大杯。
下午 6:30:晚餐——沙拉与素食米饭碗 他的晚餐分为两部分。首先是一份沙拉,包含生菜、黄瓜、苹果、番茄、胡萝卜、蔓越莓干、核桃和青柠汁。 沙拉之后,他吃了一份素食米饭碗,其中包括米饭、豆类、红薯、牛油果酱,搭配了几张墨西哥薄饼。
以个人经验分享的形式,推广了一种特定的间歇乏食生活方式。其观点虽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但也存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使得其说服力和科学严谨性大打折扣:
* 证据缺失:他将自己行为的核心理由归结为间歇乏食的“无数健康益处”,但却明确表示“现在不打算深入探讨这些”。这使得整个论证悬空,变成了一种基于信念而非证据的陈述。
* N=1的轶事证据链:他的灵感来源本身就是另一个极端个例——一位坚持纯素一日一餐二十年的罗博士。这种基于“看,那个人这么做很成功”的逻辑,是典型的轶事谬误。他自己的实践(“我这么做了八年,感觉很好”)同样是N=1的个人经验,无法作为普适性建议的可靠依据。
* 他提出的第二个主要理由是“我到下午一点都不饿”。这是一个典型的循环论证。不感到饥饿是长期坚持特定进食时间表所产生的适应性结果,而不是采取该时间表的独立、正当的理由。 任何一种固定的进食模式,长期坚持后身体都会通过调节饥饿素等激素来适应。因此,用适应的结果来反向证明模式的合理性,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
* 其中展示的当日饮食以极高糖分和碳水化合物为特征:果汁(滤掉了纤维的糖水)、西瓜、香蕉、海枣、蔓越莓干、米饭、薄饼。虽然这些都来自天然食物,但如此高比例的快速吸收糖分,对于血糖稳定、胰岛素敏感性以及长期能量维持可能构成挑战,尤其对于不那么活跃的普通人。
* 该餐单的蛋白质和健康脂肪含量相对较低,这对于一个进行抗阻训练、需要修复和增长肌肉的个体而言,可能非最优的营养策略。没有讨论其饮食的宏量营养素构成及其背后的考量,仅仅展示了“吃了什么”,而忽略了“为什么这么吃”的营养学解释。
* 他将“乏食锻炼”作为其生活方式中一个理所当然的环节。虽然乏食训练是部分人群采用的一种策略,但其对于增肌、减脂或运动表现的优越性在科学界存在巨大争议。对于某些人来说,乏食状态下进行高强度训练可能会导致运动表现下降或肌肉分解风险增加。
总结:成功地展示了一种自洽且持之以恒的生活模式,但其论证过程缺乏科学依据,充满了逻辑上的薄弱环节。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参考或灵感,但不应将其中的做法(特别是具体的饮食内容和训练模式)视为经过科学验证的、适用于自己的健康指南。
Why I don’t eat until 1pm (snyEQg24zxU)
</markdown>
Edit:2025.10.11
<markdown> </mark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