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down>
视频主题: 强调基础营养素对预防癌症和促进健康长寿的重要性,批评现代饮食和“大食品工业”的误导,倡导回归全食物、植物为主的饮食。
开篇引入——Brian Johnson与抗衰老:
1. 维生素D——被忽视的阳光维生素:
缺乏普遍性: 美国70%的人口维生素D水平不足,意味着你认识的人中十有七八都缺乏。
检测简单便宜: 了解自身维生素D水平很简单,只需进行血液检测,可以通过医生开具,也可以自行通过与医生合作的实验室订购,费用低于一次手机话费,但其健康益处是无价的,且随时间积累。
人体自身合成能力: 令人惊讶的是,数十亿人缺乏这种人体本应能在阳光帮助下自行合成的维生素。
基因组的广泛影响: 人类基因组中有超过2700个与维生素D受体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位点。
缺乏的健康风险: 大量证据表明,缺乏维生素D会增加多种与衰老相关疾病的风险,包括心脏病、癌症、糖尿病和记忆问题。
对毒性问题的澄清: 尽管早期研究引发了对维生素D补充剂毒性的担忧,但较新的研究已得出结论,即使血液水平高达100纳克/毫升,也未发现健康风险增加。主讲人不鼓励达到如此高水平,但指出大多数人远未达到最低标准(30纳克/毫升),无需过分担心毒性。
维生素研究的挑战:
基线差异: 与药物不同(受试者体内本不应含有该药物),大多数人体内已有一定量的维生素。这使得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非常困难,因为每个患者的基线水平不同。
个体反应差异: 不同基线水平的人对补充剂的反应也不同。
错误结论风险: 如果临床试验未测量基线维生素水平,其有效性结果可能不准确。
所需剂量: 取决于个体已有水平。很多人因缺乏阳光或生理原因难以自行合成。
哈佛大学研究(2022年): 一项涉及超过25000人的研究表明,无论基线水平如何,每日低剂量补充维生素D,五年内可使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降低22%。主讲人提醒,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也在上升。
2. 镁——维生素D的激活剂与生命必需元素:
视频目的: 主讲人表示,由于时间限制,无法一一详述所有重要成分,但希望介绍一些不常被提及却对优化新陈代谢至关重要的成分。
癌症的潜伏期: 癌症并非一日形成,平均潜伏期超过十年,通常在失控后才被发现。所有癌症都始于单个突变细胞。
预防关键: 除了避免致癌因素(如紫外线辐射),更要填满“必需品的水桶”。
镁的关键作用: 镁对于将维生素D转化为其活性类固醇激素形式至关重要。
缺乏普遍性: 美国约45%的人口缺镁。
缺镁的严重后果: 明确显示会增加全因死亡率,损害DNA修复能力,增加癌症、心脏病、中风风险,并导致端粒缩短。
镁的来源——叶绿素的核心:
心血管疾病自1921年以来一直是头号死因,取代了传染病。
镁位于叶绿素分子的中心。动物体内没有叶绿素分子(除非在其胃中)。
植物是主要来源: 植物是叶绿素和镁的主要膳食来源。不吃绿色蔬菜就意味着镁摄入不足。
其他来源: 全谷物、坚果和种子。
饮食误区: 从纯肉饮食者到垃圾食品爱好者,有很多人不食用上述富含镁的食物。
全谷物 vs. 精制谷物: 全谷物与白面粉或白米不同。精制谷物虽强化了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但不含镁。
选择建议: 选择带籽面包优于无籽面包,选择全麦面包优于白面包,前者含镁量更高。
饮食与情绪的博弈:
主讲人承认,营养更丰富的食物(如全麦面包)可能不如人们偏爱的版本(如白面包)美味。人们常常因为“没心情”而选择质量较差的食物。
情绪驱动饮食: 大多数人根据情绪选择食物(“没心情做饭就点外卖”,“不想吃这个就吃那个”)。
责任与选择: 就像孩子即使没心情也要做家务一样,我们应该因为食物对身体有益而选择它,无论心情如何。要做出将“健康储蓄”存入账户的饮食选择。但这需要先做功课,了解自己缺乏什么。
镁的多重生理功能:
缺镁与炎症及癌症: 低镁摄入与全身炎症水平升高以及多种癌症风险增加有关。
3. 现代饮食的陷阱与“大食品工业”的误导:
营养缺乏的普遍性: 主讲人指出,仅仅关注清单上的几种营养素是天真的(营销会让你这么认为)。美国是一个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国家——“过度喂养,营养不良”。
普遍存在的营养缺口: 除非花时间和精力学习并填补营养缺口,否则很可能缺乏一种或多种必需微量营养素。
对“完整营养”的错误认知: 太多人认为完整营养存在于一杯奶昔、一根蛋白棒或一片面包中。
对补充剂和营养奶昔的盲从: 人们倾向于相信这些产品能提供完整营养,尽管这违背常识。
美国医疗体系的悖论:
“大食品工业”(Big Food) 的罪责:
空卡路里的诱惑: 食品科学家让空卡路里变得难以抗拒,用各种化学物质混合,再强化几种必需维生素。人们对身体形态、大小、结构的改变感到困惑。
慢性毒害: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毒害了新陈代谢,抑制了免疫力,使自己处于癌症风险中。
难以证明的因果关系: 面对环境中其他致癌物(汽车尾气、家用喷雾、空气污染、烟草污染、烹饪油烟、防晒霜等),很难证明食品中的化学物质是罪魁祸首。唯一的方法是观察那些有纪律地遵循独特饮食习惯的大型人群。
哈佛与罗马琳达大学的长期研究: 对数万人的饮食习惯进行观察发现,食用最多全食物植物的人,寿命更长,身体更健康。
对事实的否认: 尽管全球长寿文化都证明了这一点,人们仍否认这种关联,因为他们想相信自己推崇的“时髦饮食”才是正确的。
婴儿配方奶粉的类比:
营销误导: 婴儿配方奶粉曾被宣传优于母乳(这完全错误),并号称是“完整营养”。
雀巢丑闻: 雀巢公司说服第三世界国家的母亲相信配方奶粉优于母乳,导致数千名婴儿死亡(因为母亲稀释奶粉导致营养不足)。
现实的讽刺: 几十年过去了,超市货架上仍摆满了营养价值被“稀释”的超加工食品,就像给婴儿配方奶粉加水一样,但许多人仍相信自己吃的是“完整营养”。
对盒装/粉末状“完整营养”的直觉质疑: 很多人都曾质疑过,仅靠麦片粥(或其他盒装/粉末食品)能维持多久生命?我们直觉上知道这有问题,但人们仍在食用并认为其健康。
管饲的启示:
现代困境——混淆健康与慢性病共存: 我们将健康与带着慢性病生活混为一谈,仿佛这是正常的。慢性病是身体处于“生存模式”。
生存模式与长寿基因: 当身体处于生存模式时,会关闭对长寿和预防癌症所必需的基因。许多美国人因亚临床营养缺乏而处于生存模式,自己却浑然不觉。
4. 案例分析——圣经学习会上的浆果与奶油:
主讲人参加女性圣经学习会,高兴地看到茶点有浆果(草莓、黑莓)。
奶油的诱惑: 但旁边放着罐装鲜奶油。她观察到,很多人挤出大量鲜奶油,有的碗里几乎全是奶油,只有少量浆果点缀。
饱和脂肪的抵消作用: 鲜奶油富含饱和脂肪,根据食用量,可能会抵消浆果的益处。
避免坏东西与摄入好东西同等重要。
5. Omega-3脂肪酸——被忽视的必需脂肪:
并非所有脂肪都有害: 事实上,有一种必需脂肪,如果能像奶油一样美味易食,将会改变国民的血液水平,降低死亡率。
Omega-3脂肪酸: 即EPA和DHA,美国人普遍缺乏。
缺乏的危害: 低EPA和DHA水平与死亡率增加相关。
改善的巨大潜力: 如果能将血液水平提高1%,全因死亡率可降低20%。
口味问题: Omega-3通常有鱼腥味,不易制成美味食品。
来源:
海洋生物: 对大脑和眼睛结构重要。
端粒健康: 低DHA和EPA水平与端粒加速缩短有关。端粒是DNA末端的保护帽,防止DNA缠结,每次细胞分裂都会缩短,耗尽则DNA受损。(比作鞋带末端的塑料头)。
纯素食者来源: 可以补充藻油(含DHA和EPA),藻类是DHA和EPA的原始生产者,海洋生物通过食用藻类积累。
动物来源: 某些鱼类和海洋生物富含DHA和EPA。
植物来源(ALA转化): 种子和坚果富含α-亚麻酸 (ALA),身体能将其部分转化为EPA和DHA。但若要有效转化,需控制Omega-6油的摄入,因为它们竞争相同的酶,Omega-6过高会降低Omega-3水平。
6. 信仰与长寿——教皇方济各与罗马琳达社区:
急诊室的优先原则: 主讲人引用已故教皇方济各的话——急诊医生会优先处理最危重的病人,先救治伤口,再谈论胆固醇和血糖等慢性问题。
教皇方济各的榜样: 他活到88岁,尽管大半生只有一个肺,但在76岁(2021年美国预期寿命)时被任命为教皇,并服务了12年。
信仰的力量: 尽管对其宗教机构历史可有争议,但教皇方济各无疑是一位有坚定信仰的精神领袖。主讲人认为,其信仰帮助他比美国平均寿命多活了十年。
信仰与健康长寿的关联: 研究已将有信仰的人群与更长的健康寿命联系起来。
罗马琳达大学与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主讲人毕业于罗马琳达大学医学院,后来才意识到这是一个独特的基督教社区,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聚居地。
长寿文化: 该社区是美国的一个长寿文化区,居民比普通美国人平均多活10年。
健康信仰: 他们坚信身体健康对其精神健康至关重要。
研究数据: 自1958年起,针对安息日会人群的研究显示,2014年回顾数据显示,严格素食者的癌症发病率最低。
挑战“正常衰老”观念: 许多人认为痴呆和癌症是衰老的正常组成部分,但教皇方济各的例子证明并非如此。
信仰对健康的助力: 如果一个人有信仰,会体会到信仰在应对健康挑战时的重要性。
7. 血液粘稠度与健康——物理学常识:
高胆固醇与高血糖的本质: 无论具体数值如何争论,血液需要顺畅流动。任何堵塞系统的固体物质都会阻碍血流。
粘稠度影响流速: 蜂蜜和脂肪的流动速度不如水快。血液越接近蜂蜜或油的状态,粘稠度越高,流速越慢。
短期影响可能不明显: 在血管未硬化、狭窄的正常循环系统中,短暂的高指标(因停止进食或药物控制而恢复)不太可能引起明显症状。
长期持续高指标的危害: 如果每餐都富含饱和脂肪和糖,饭后胆固醇和血糖会持续偏高,增加血液粘稠度。这会引发血管炎症级联反应,损害血管,导致管腔狭窄。此时,血液粘稠度的影响就显现出来了。
血流减少非长寿因素: 血流减少不利于长寿。
8. 身体的“急诊室”与未来投资:
9. 麦角硫因 (Ergothioneine)——被忽视的“潜在维生素”:
蘑菇中的宝藏: 食用蘑菇即摄入麦角硫因,它不由植物或动物合成。
广泛存在于人体细胞: 尽管可能未听说过,但它被认为是一种维生素,因为它存在于几乎所有人体细胞中。
强大抗氧化剂: 有助于预防多种慢性人类疾病,被认为能特异性保护受损组织。
转运蛋白的重要性: 一种特定蛋白质似乎负责将麦角硫因运输入细胞。缺乏此蛋白会导致蛋白质、脂质和DNA的氧化损伤,细胞死亡率升高。克罗恩病(一种炎症性肠病)患者的麦角硫因转运蛋白基因功能失调。
来源差异:
香菇的额外益处——香菇多糖 (Lentinan):
主讲人是香菇的忠实粉丝。香菇还含有香菇多糖(一种名为1,3-β-葡聚糖的多糖分子)。
免疫增强: 增强免疫系统,提高T细胞活性,间接杀死癌细胞。
全食物的力量: 这体现了食用全食物的优势,因为它们不止含有一种单一成分(不像补充剂)。
科学发现: 1969年,日本科学家千原晃从香菇中分离出香菇多糖,观察到其增强免疫功能并具有抗胃癌细胞活性。
作用机制: 香菇多糖能增强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直接靶向癌细胞。
临床应用(辅助治疗): 被认为是生物调节剂,能增强化疗药物(如吉西他滨、紫杉醇等)和单克隆抗体的活性。已改善食管癌、非小细胞肺癌和晚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单独疗效有限: 单独使用时,效果不如动物实验中显著(小鼠肿瘤缩小33%)。在日本,曾尝试静脉注射香菇多糖治疗晚期肺癌患者,仅使寿命延长约一个月。
获取途径: 香菇多糖作为临床静脉注射药物仅在美国以外地区可用。
食用香菇注意事项: 必须彻底煮熟,否则可能在10天左右引发“香菇皮炎”。
10. 吡咯喹啉醌 (PQQ)——另一种细菌制造的强大抗氧化剂:
非必需清单上的“无名英雄”: 由细菌制造,动植物均不能合成。植物从土壤中吸收,人类通过食用这些蔬果获取。
蔬果富集: 水果和蔬菜比人体多富集5-10倍。
超强抗氧化能力: 比维生素C更稳定,抗氧化能力可达维生素C的2000倍。
神经保护与线粒体效率: 维生素C对保护神经系统、记忆和降低炎症至关重要,但PQQ提供更强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帮助线粒体更高效工作。
补充剂的局限性: 这再次说明了依赖补充剂而非食用完整蔬果的危险性,会错过许多尚未被“装瓶”的关键化合物。许多这类化合物具有维生素样的功能,对健康至关重要,但未被正式承认为维生素。
11. “吃掉彩虹”——类胡萝卜素与眼睛健康:
植物色素的多样性: 植物五彩斑斓的颜色源于独特的植物色素,如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远不止β-胡萝卜素: 食用植物可获取超过600种类胡萝卜素。它们是强大的抗氧化色素,呈现黄、橙、红色。
眼睛是健康的窗口:
眼科医生通过检眼镜观察眼睛,有时寻找“红色反射”。
视网膜是眼底一层带红橙色的组织,含有感光色素,使我们能看见和处理光线。
眼睛是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延伸,眼部感染非常危险,可直接影响大脑。
黄斑是视力聚焦的区域,黄斑病变会导致失明。
植物色素在眼睛中的积累: 眼睛会收集这些植物色素,医生通过观察眼底颜色判断视网膜健康。
血液和脑组织中的六种类胡萝卜素: 包括叶黄素、玉米黄质、番茄红素、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β-隐黄质。
类维生素营养素优化健康: 这些类维生素营养素有助于优化健康。
缺乏的危害: 低类胡萝卜素摄入与其他因素共同导致失明(如黄斑变性)、记忆力差/认知能力下降、癌症风险增加、代谢综合征、高血压、听力损失,并增加全因死亡率。简言之:病得更快,痛苦更久,寿命更短。
人工色素的问题:
RFK(小罗伯特·F·肯尼迪)曾要求公司逐步淘汰自19世纪末以来存在于食品供应中的多种人工色素(早于FDA成立)。
争议与共识: 人们对这些色素是否有害仍有争论,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些颜色不属于人体,可能没有任何生物学用途,甚至不能像防晒霜一样防晒。
更深层的问题: 选择那些需要添加色素才能变得诱人的食物,本身就意味着选错了食物。
饮食过于复杂化: 我们用一堆无用的化学物质使人类饮食过于复杂,然后撒上一些必需维生素,这是本末倒置。
12. 必需营养素与肠道微生物组——被遗忘的互动:
全食物的重要性: 必需营养素需要在真正的全食物中摄取,不能依赖加工食品公司提供“完整营养”(根本不存在)。
肠道菌群的贡献——Queuine(Q碱):
某些分子需要肠道微生物组来制造,如Q碱(7-deazaguanine),由细菌制造。
食用西红柿、小麦或喝椰子水时,这些植物含有少量Q碱,因为它们从土壤微生物组中吸收了Q碱。
人体肠道微生物组也需要制造Q碱,然后Q碱进入喹啉核苷 (Queuosine),与tRNA结构相互作用。人体有专门转运Q碱的蛋白质。
Q碱缺乏的后果: 导致辅酶四氢生物蝶呤 (BH4) 水平降低。BH4是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色氨酸转化为血清素、酪氨酸转化为多巴(进而制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必需神经递质)所必需的。它还负责将精氨酸转化为一氧化氮,以及氧化脂质。
Sydney Finegold的启示:
主讲人曾与伟大的微生物学家和传染病医生Sydney Finegold(活到97岁,80多岁时仍每天打网球)交流。
Finegold当时正在研究肠道微生物组,寻找与自闭症相关的厌氧菌。许多家长写信给他,称孩子在服用抗生素后出现行为变化。
肠-脑轴: 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变可直接导致神经系统改变,因为迷走神经(最大的外周神经)直接与大脑沟通。这就是为什么肠道不适时,思维也不清晰。
肠道菌群的力量(冰山一角): 我们才刚开始了解肠道微生物组的强大功能,想象一下它能影响多少生物过程(血清素、一氧化氮、神经递质等),这些都对健康长寿至关重要。
Q碱支持蛋白质合成: Q碱还支持蛋白质合成,帮助tRNA将氨基酸转运到核糖体制造蛋白质。
13. 纤维——不仅仅是纤维本身:
健康肠道菌群的基石: 如何让肠道菌群制造更多有益物质?答案是纤维,但不是补充剂瓶子里的纤维。
对网红医生的批评: 主讲人提到一位非常受欢迎的医生网红,为了减肥而建议在饮食中添加洋车前子壳。主讲人认为这是错失了鼓励人们食用真正食物的良机。
全食物植物中的丰富纤维: 为何要花钱买瓶装纤维,当数千种全食物植物中都含有充足的纤维?食用这些食物不仅能获取纤维,还能自然减肥,改善新陈代谢,促进长寿,因为能促进有益菌群生长。
纤维缺乏的普遍性: 美国是纤维缺乏饮食的国家,90%的人高纤维食物摄入不足。Metamucil(一种纤维补充剂品牌)无法弥补。
纤维摄入标准并不高: 每日约30克纤维的目标其实很容易达到。
沙拉的纤维含量误区: 普通一小碗沙拉的纤维含量远不足以满足每日需求(除非像大象一样大量食用)。
轻松达标的方法: 每餐都包含多种来源的富含纤维的食物(水果、豆类、全谷物),很快就能超过30克。零食撒些种子,更容易增加纤维摄入。如果食用全食物植物,很难做到纤维摄入不足。
食用纤维的真正目的: 不是为了收集纤维本身,而是为了收集附着在纤维上的营养物质(这些也在必需维生素和矿物质清单上)。
高纤维全食物的好处: 帮助你达成必需营养素目标,促进有益细菌生长。
纤维与其他有益分子的协同作用: 纤维分子与许多不在必需清单上的有益分子(如多酚、花青素)结合在一起。这些分子与肠道微生物组相互作用,抑制致病微生物,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通过Q碱生物合成和短链脂肪酸合成等机制提升健康。
低纤维饮食的危害: 低纤维、高动物产品和超加工食品的饮食会减少微生物多样性,促进致病菌生长,减少Q碱产生菌。因此,以超加工食品和高动物蛋白为特点的“标准美国饮食”不利于长寿。
饮食习惯的变迁: 过去人们食用动物蛋白时会搭配全水果和蔬菜。
蔬菜选择的重要性: 并非所有蔬菜都一样。主讲人预告下期视频将介绍最强大的蔬菜。
视频结尾的行动号召与资源提供:
主讲人的愿景: 非常高兴看到观众愿意掌控自己的健康和食物。
营养学的复杂与简化: 承认营养学可能复杂,但并非必须如此。主讲人愿在此终身旅程中提供支持。
免费讲义: 扫描视频中的二维码可获取主讲人制作的免费讲义。
反馈渠道: 如果喜欢讲义或希望看到其他内容,可以访问show notes中的链接留下反馈。
总结: 这段视频火力全开,从维生素D和镁等基础营养素的重要性出发,痛陈了现代饮食中普遍存在的营养缺乏问题,严厉批评了“大食品工业”和补充剂营销的误导,揭示了超加工食品对健康的潜在危害。视频倡导回归以全食物、特别是植物为基础的饮食,强调了纤维、特定植物化学物(如麦角硫因、PQQ、类胡萝卜素)以及健康肠道微生物组对预防癌症、促进健康长寿的深远意义。同时,也提及了信仰等非物质因素对长寿的积极影响。视频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观点鲜明,旨在唤醒观众对真正营养和健康的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