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down>
主持人首先向嘉宾Joe Zundell博士提问:“癌细胞到底吃什么?”
Zundell博士说,大众普遍认为癌细胞以葡萄糖为食,所以吃糖会滋养癌细胞。同时,也有说法认为酮体对癌症有益,但也存在相反的观点。这使得问题变得非常复杂。
癌细胞的“食谱”:多样性与适应性
Zundell博士解释说,这个问题之所以令人困惑,是因为癌细胞非常具有适应性,其代谢潜能是动态变化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特定环境下,癌细胞可以利用多种不同的底物作为“食物”:
总结来说,癌细胞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消耗所有维持生命所需的大分子(糖、脂肪、蛋白质、核酸),因为它们本身就起源于正常的健康细胞,拥有利用这些燃料来源的代谢机制。
癌症生物学家的挑战
作为癌症生物学家,其工作是找出如何利用这些代谢机制来靶向癌细胞,同时不伤害健康细胞。将这两者分离开来极其困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方面的研究有所进展。
不能简单地“饿死”癌细胞
Zundell博士强调,不能简单地通过让癌症患者不吃某些营养素(如葡萄糖或氨基酸)就期望能以有意义的方式损害癌细胞代谢,而不影响患者的整体健康。生活很少有如此简单二元对立的解决方案。
低碳水饮食与“葡萄糖节约效应”的思考
主持人提到,低碳水饮食会产生“葡萄糖节约效应”,即减少线粒体对葡萄糖的依赖,使葡萄糖可以用于其他重要途径。这引发了他的一个思考:这种节约下来的葡萄糖是否可能被癌细胞利用?他知道某些癌症在低碳水饮食下反而更危险。Zundell博士没有直接回答哪种癌症会这样,但承认了这种复杂性。
代谢不健康与癌症风险
主持人提问:代谢不健康的人是否比代谢健康的人更容易患癌症?
Zundell博士肯定地回答:是的。
慢性疾病会增加癌症风险,例如酗酒与肝癌、胰腺癌相关;肥胖与13种不同类型的癌症相关。
代谢不健康的人更容易患上大多数人类癌症,但通常不是先得癌症,而是先出现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等,这些疾病改变了器官的代谢环境,久而久之可能导致癌症。
癌症早期,正常细胞与癌细胞如何分配燃料?
主持人好奇,如果身体里有未被发现的癌细胞,当摄入食物(如一个苹果,产生葡萄糖)后,这些燃料是如何在正常细胞和癌细胞之间分配的?癌细胞是否会以特殊方式“抢夺”燃料?
Zundell博士谨慎地回答:在某些情况下是的,癌细胞可以被糖(特指葡萄糖)滋养。但癌细胞分配和利用葡萄糖的方式与健康细胞不同,这正是疾病状态与健康状态的区别之一,尤其是在癌症早期。
早期检测与代谢变化的复杂性:在癌症早期很难检测和确定这些代谢差异。癌细胞的代谢是动态变化的,会随着生长和适应环境而改变。例如,肝癌早期可能上调糖异生相关酶以补充糖酵解或磷酸戊糖途径,但晚期可能因为能量上不利而下调这些酶(如FBP1)。
并非人人时刻都有癌细胞:因此,不能说长期低碳水饮食就能降低癌症风险,因为大脑等器官高度依赖葡萄糖代谢。
特定癌症与饮食:某些特定癌症可能对饮食干预更敏感。例如,胰腺癌,由于胰腺在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中的作用,低碳水饮食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而有益(如果该癌症与胰岛素信号正相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癌症都如此。
癌细胞的“脂肪适应”
主持人提出,既然正常细胞可以“脂肪适应”(在生酮状态下提高利用脂肪供能的效率,同时对葡萄糖的耐受性降低),那么癌细胞是否也能同样适应?
Zundell博士再次肯定:是的,研究支持了这一点。
饮食干预与化疗增敏: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将生酮饮食与化疗药物结合,以改变胰腺癌细胞的代谢谱,使其对化疗更敏感。这种“脂肪适应”改变了癌细胞的代谢程序,为化疗药物创造了一个“机会窗口”。如果患者采用高碳水饮食,可能就不会有同样的效果。
饮食周期的未知性:至于是否需要来回切换饮食以维持胰岛素敏感性,以及具体的时间节点,目前尚不清楚,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
饮食研究的挑战:相比于单一小分子药物,改变饮食的干预更难控制和标准化,这也是为什么代谢疗法研究相对滞后的原因之一。
饮食干预的前景:尽管如此,饮食干预在治疗胰腺癌、肾癌、肝癌、胆囊癌甚至脑癌(如胶质母细胞瘤,因其高度依赖葡萄糖)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例如,低碳水饮食可能改变胶质母细胞瘤的代谢谱,使其对化疗更敏感(当然,药物如何穿过血脑屏障是另一个挑战)。
大脑对葡萄糖的偏爱:主持人提到大脑“偏爱”酮体的说法。Zundell博士纠正,大脑实际上偏爱葡萄糖,只是在缺乏葡萄糖时会适应性地使用酮体。正因为癌细胞(如胶质母细胞瘤)和大脑都高度消耗葡萄糖,所以在PET扫描(利用标记的葡萄糖分子)中,有时难以区分大脑中的肿瘤,需要进行图像减影处理。
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PPP)与代谢综合征
主持人提到,他之前与Lane Norton诺顿 讨论过关于赤藓糖醇的研究,其中涉及到戊糖磷酸途径。研究发现,代谢综合征患者体内赤藓糖醇水平较高,这是因为戊糖磷酸途径会产生赤藓糖醇作为副产品,而非因为他们食用了赤藓糖醇。这引出了主持人的一个问题:
问题:如果戊糖磷酸途径在代谢不健康的人群中更为活跃,这是否意味着癌细胞有更多机会通过这条途径(例如产生核酸用于DNA合成)获得燃料,从而更容易在饮食干预下存活?
Zundell博士再次肯定:是的。
生活方式与癌症风险:基础的重要性
主持人感慨,这让他意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多么重要。
Zundell博士回应:美国癌症发病率年轻化(胰腺癌、肝癌、结肠癌等在年轻人中高发)令人担忧,这与环境、饮食(与肥胖相关的因素)、久坐的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他强调,即使工作繁忙,也要尽量保持活跃。
回归基础:控制我们能控制的因素(如饮食和运动)是非常有用的工具,不应为了追求新奇的“生物黑客”方法而忽视基础。
对Thomas Seyfried代谢癌症理论的看法
主持人提问Zundell博士对Thomas Seyfried的癌症代谢理论(认为癌症主要是代谢疾病而非基因疾病)的看法。
Zundell博士表达了对Seyfried、Valter Longo、Caroline Bartman等研究者的尊敬,他们对理解癌细胞代谢做出了巨大贡献。
批评之处在于过度解读与简化:Zundell博士认为,问题往往不在于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本身,而在于其他人(包括一些科学传播者)对他们研究的误读和过度简化,以支持自己已有的观点。科学家需要更谨慎、更准确地传播代谢方面的知识,避免过度渲染。Seyfried有时可能在教学和魅力之间略显不足。
癌症是代谢疾病也是基因疾病:Zundell博士认为,Seyfried有时过分强调肿瘤学家和癌症生物学家将癌症视为纯粹的基因疾病。他认为,在过去十年中,随着技术进步和对癌细胞代谢理解的加深,以及FDA批准了靶向癌细胞代谢的药物,学术界普遍认为癌症既是基因疾病也是代谢疾病。
癌症的起源:多重打击假说(Two-Hit Hypothesis):Alfred Knudson在几十年前提出的“二次打击假说”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该假说认为,癌症的发生通常需要不止一个事件。例如,p53基因突变(约50%癌症中存在)本身并不足以导致癌症,还需要其他因素(如环境刺激物——饮食、吸烟、饮酒等导致的额外突变或酶的上调)的共同作用。这些事件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是遗传的,可以是代谢的,也可以是基因的,通常是两者结合。
运动与乳酸是否会滋养癌症?
主持人提到一个常见的担忧:运动会产生乳酸,而乳酸可能为癌细胞供能。
Zundell博士回应:理论上可能,但运动的益处远远大于潜在的弊端。即使乳酸可能进入某些促进癌细胞生长的途径,运动带来的其他益处(如促进淋巴液流动)更为重要。
淋巴系统与免疫:淋巴液的流动依赖于肌肉收缩。淋巴系统是免疫细胞在体内巡逻、清除病原体和受损组织(包括癌细胞)的重要通道。运动能有效促进淋巴流动,从而增强免疫系统清除癌细胞的能力。
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过分关注乳酸的潜在负面影响而忽视运动的整体益处是不可取的。
运动范围与淋巴引流
主持人追问,运动的范围(例如只练上半身 vs. 全身运动,以及动作幅度)是否会影响淋巴引流效果。
Zundell博士坦言:目前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因此只能进行假设性推测。他认为,更大的运动范围通常能更好地刺激肌肉生长(在不受伤的前提下),因此可能对淋巴引流更有利,但尚无定论。
心理压力、免疫抑制与癌症
主持人提问:心理压力(慢性交感神经兴奋)是否会导致癌症?以及免疫抑制是否会影响癌症生长?
心理压力与癌症:很难直接建立因果关系,但压力常常与不良行为(如饮酒、吸烟、久坐、不健康饮食)相关联,而这些不良行为确实会增加癌症风险。
癌细胞的免疫抑制微环境:癌细胞会主动创造一个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以阻止免疫细胞进入并攻击它们。例如,它们可能降低肿瘤周围的pH值,使特定免疫细胞难以存活。
免疫疗法:免疫疗法的目标就是打破这种免疫抑制,让免疫细胞能够重新进入肿瘤并发挥作用。例如,PD-L1抑制剂可以阻止癌细胞向T细胞发出“停止攻击”的信号。在进行免疫治疗前,有时会通过放射性诊断来评估肿瘤内T细胞的浸润情况,以判断患者是否可能从PD-L1抑制剂中获益。
通过组织学和流式细胞术评估免疫状态:可以通过肿瘤活检进行组织学染色,或通过血液/淋巴结活检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来评估免疫细胞的数量和状态。如果患者整体免疫抑制(如T细胞数量极少),那么肿瘤内T细胞浸润的可能性也较低。HIV/AIDS等免疫抑制患者患癌风险确实更高。
免疫系统与癌症的复杂博弈: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种类和状态非常复杂。有些免疫细胞甚至可能抑制其他抗癌免疫细胞的活性。如何有效地调节这种复杂的免疫博弈是癌症治疗的一大挑战。
降低癌症风险的三大生活方式建议
请Zundell博士给出降低癌症风险的三大生活方式建议。
对科学传播的思考
Zundell博士强调,在传播科学知识时,尤其是在癌症这样的复杂领域,应避免过度关注细枝末节的机制而忽略了早已被证实的、更重要的基础行为。他也提到,科学家在向公众传播时,需要非常谨慎和清晰,避免被断章取义或过度解读。
</markdown>
Edit:2025.05.23<markdown>
好的,这是一份根据您提供的乔·赞德尔(Joe Zundell)博士访谈内容,转换成的详尽、流畅且结构清晰的中文复述稿。
乔·赞德尔博士,一位癌症生物学家,首先概述了癌症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特别是在治疗方法上的革新。
先进的治疗方法
治疗时机与剂量的新认知
高尔夫球场、农药与健康风险
年轻人是否需要担心癌症?
压力和负面情绪是否会导致癌症?
癌症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预防癌症需要多少运动量?
日常用品中的癌症风险(除臭剂、特氟龙锅等)
过去的损伤(如吸烟)能否被逆转?
牛奶和奶酪是否致癌?
赞德尔博士明确表示:不会。在均衡、多样化的饮食中,乳制品不会增加癌症风险。他特别指出,发酵乳制品(如酸奶、开菲尔、蓝纹奶酪、帕玛森干酪等)因其富含益生菌,对肠道健康尤其有益。
加工肉类(如香肠、萨拉米)的风险
他认为,只要不是将加工肉类作为饮食的全部,并且与大量蔬菜、水果等健康食物搭配食用,适度消费是安全的。问题在于过度依赖单一食物类别而导致的营养失衡。
补剂是否能预防癌症?
整个访谈中,赞德尔博士反复强调了几个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