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 , , ,

记忆力 Charan Ranganath

<markdown>

**记忆力与专注力提升的神经科学机制**

@Charan Ranganath : 我认为记忆的重要性并非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仅仅在于记住过去的信息。实际上,记忆对于我们理解现在,定位自身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位置,以及规划和想象未来至关重要。患有记忆障碍的人,他们的问题并非单纯无法回忆过去,而是这种记忆缺失导致他们无法判断自己是否吃过饭,重复说过同样的话,或者缺乏对未来的预判能力,最终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独立生活能力。 关于体验自我和记忆自我,我的研究表明,我们经历的大部分内容都会被遗忘。即使你向朋友描述一次精彩的访谈,你也无法复述每一个字。我们做决定时依赖的是记忆自我,它只拥有体验自我经历中的一小部分信息。这就像丹尼尔·卡尼曼提到的,体验自我经历着一切,而记忆自我只能获取其中的一小部分。这种不完整性并非缺陷,而是我们大脑经过进化后选择性保留重要信息的机制。 关于超级记忆者,他们的记忆能力惊人,但他们也为此付出代价,因为他们会被不相关或负面的记忆困扰。这表明,我们拥有不完整的记忆其实是件好事,因为我们记住的往往是我们需要记住的。这就像打包行李,我们只带走必要的物品。大脑会选择性地记住那些重要、令人惊讶或情绪激动的信息。 关于人类记忆的工作机制,它通常是自发的。大脑会在遇到新奇或重要的事情时形成详细的记忆片段,然后我们再将这些片段重建成故事。记忆并非简单的过去重现,而是对过去的想象和重建。 决定我们是否记住某件事的因素有很多,我总结了一个首字母缩写词MEDIC,分别代表意义(Meaning)、错误(Error)、独特性(Distinctiveness)、重要性(Importance)和情境(Context)。意义是指已有知识结构对新信息记忆的影响;错误是指在回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反而有助于记忆的巩固;独特性是指记忆的独特性,避免与其他记忆混淆;重要性是指大脑根据进化机制判断的信息重要性,通常是情绪化的或令人兴奋的经历;情境是指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遗忘的原因有两种:一是记忆从大脑中消失;二是找不到记忆。我们拥有比我们能够回忆起更多的记忆。主动遗忘是可能的,但效果有限。 记忆训练的关键在于关注细节,避免干扰因素,并设定想要记住的目标。错误驱动的学习是指,当我们试图回忆某件事时,大脑会尝试重建记忆,如果出现错误,我们会得到反馈并修正记忆,从而使记忆更加准确。 情绪与记忆的关系密切。情绪会影响我们记住的内容和方式,但更重要的是,情绪会影响我们对记忆的重建。积极的情绪会让我们更容易回忆起积极的记忆,反之亦然。这也就是为什么抑郁症会形成恶性循环。 记忆与时间感知的关系也很密切。情境的变化会影响我们的记忆,从而影响我们对时间的感知。 最后,我希望人们能够认识到记忆并非免费和容易的,需要付出努力和技巧。记忆不仅关乎过去,也关乎现在和未来。 @Chris : 我注意到,你提到记忆就像呼吸一样,我们无意识地进行,但也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调整。这是否意味着记忆既有自动运行的机制,也有我们主动控制的空间? 你提到,如果我们能够访问体验自我的所有经历,就能做出更全面的决定。这是否意味着,如果我们能够记住体验自我的所有经历,就能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你提到,超级记忆者会感到痛苦,因为他们记得太多不必要的信息。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大脑选择性地遗忘信息,是为了保护我们免受不必要信息的困扰? 你提到,我们对记忆的个体差异了解有限。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对记忆的理解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你提到,勒布朗·詹姆斯的记忆力超群,这与其多年的篮球经验有关。这是否意味着,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极大地提升记忆力? 你提到,人类记忆的工作方式是自发的,大脑会在遇到新奇或重要的事情时形成详细的记忆片段。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大脑会优先记住那些新奇或重要的事情? 你提到,MEDIC模型解释了我们如何记住事情。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理解这个模型来更好地提升记忆力? 你提到,遗忘的原因有两种:一是记忆从大脑中消失;二是找不到记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找到那些被遗忘的记忆? 你提到,我们可以主动让自己忘记一些事情。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记忆? 你提到,记忆训练的关键在于关注细节,避免干扰因素,并设定想要记住的目标。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地训练来提升记忆力? 你提到,错误驱动的学习是指,当我们试图回忆某件事时,大脑会尝试重建记忆,如果出现错误,我们会得到反馈并修正记忆。这是否意味着,学习过程中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提升记忆力的重要途径? 你提到,情绪与记忆的关系密切。这是否意味着,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记忆? 你提到,记忆与时间感知的关系也很密切。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记忆会影响我们对时间的感知? 你提到,我希望人们能够认识到记忆并非免费和容易的,需要付出努力和技巧。这是否意味着,提升记忆力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 你提到,记忆不仅关乎过去,也关乎现在和未来。这是否意味着,记忆对于我们理解现在和规划未来至关重要?

记忆的真相:并非简单的过去重现

Charan Ranganath教授是一位认知神经科学家,他的研究颠覆了人们对记忆的传统认知。他认为,记忆的重要性远不止于记住过去,更是我们理解现在、定位自身,规划未来的基石。记忆障碍患者并非单纯无法回忆过去,而是这种缺失导致他们无法应对日常生活,例如判断是否进食、避免重复言语,以及缺乏对未来的预判。这并非简单的信息缺失,而是对生活能力的严重影响。

研究揭示了“体验自我”和“记忆自我”之间的微妙关系。我们经历的大部分内容都会被遗忘,即使是精彩的对话,也无法完整复述。我们做决定时依赖的是“记忆自我”,只拥有“体验自我”经历中的一小部分信息。这并非缺陷,而是大脑进化出的选择性保留机制,如同打包行李,我们只携带必需品。大脑会优先记住那些重要、新奇或情绪激动的信息。

那些拥有“超级记忆”的人,他们的记忆能力令人惊叹,却也为此付出代价——被不相关或负面记忆困扰。这反证了不完整记忆的益处:我们记住的,往往是我们需要的。

人类记忆并非被动记录,而是主动建构。大脑会在遇到新奇或重要事件时形成记忆片段,随后我们将其重建成故事。记忆并非简单的过去重现,而是对过去的想象和重建。

影响记忆的因素,我总结为MEDIC模型:意义(Meaning)——已有知识结构对新信息记忆的影响;错误(Error)——回忆过程中的错误反而有助于记忆巩固;独特性(Distinctiveness)——记忆的独特性,避免与其他记忆混淆;重要性(Importance)——大脑根据进化机制判断的信息重要性,通常是情绪化或令人兴奋的经历;情境(Context)——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遗忘的原因,一是记忆本身消失,二是无法找到记忆。我们拥有比可回忆更多记忆,主动遗忘是可能的,但效果有限。

记忆训练并非死记硬背,而是注重细节,避免干扰,并设定目标。错误驱动的学习是指在回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能帮助我们修正记忆,使其更准确。

情绪与记忆紧密相连。情绪会影响我们记住的内容和方式,更重要的是,影响我们对记忆的重建。积极情绪更容易唤起积极记忆,反之亦然,这解释了抑郁症的恶性循环。

记忆还会影响我们对时间的感知。情境变化会影响记忆,进而影响时间感知。

要强调的是,记忆并非易事,需要努力和技巧。记忆不仅关乎过去,更关乎现在和未来。它让我们理解当下,并规划未来。 记忆是我们的导航系统,而非简单的记录器。 我们需要学会有效地利用它,而非被它所束缚。

#939 - Dr Charan Ranganath - The Neuroscience Of How To Improve Your Memory &amp; Focus

00:32 记忆的重要性在于帮助我们理解现在、定位自身以及规划未来,而非仅仅是记住过去。

01:57 我们的大部分经历都会被遗忘,记忆只保留了经历中很小一部分信息,而我们正是基于这部分不完整的信息来做决定,这造成了“体验自我”和“记忆自我”之间的差异。

04:42 我们拥有不完整的记忆其实是件好事,因为我们记住的往往是我们需要记住的,这就像我们打包行李一样,只带走必要的物品。

07:13 我们对记忆个体差异的了解仍然有限,即使是记忆力超群的人,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和普通人无异。

08:59 卓越的记忆力可能与个人的专业知识和对信息的处理方式有关,例如勒布朗·詹姆斯对篮球比赛的记忆力超群,这与其多年的篮球经验和对比赛的深入理解有关。

10:33 人类记忆的工作方式是自发的,我们的大脑会在遇到新奇或重要的事情时形成详细的记忆片段,然后我们再将这些片段重建成故事。

13:16 决定我们是否记住某件事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意义、错误、独特性、重要性和情境(MEDIC)。

24:17 记忆既有自动运行的机制,也有我们主动控制的空间,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视角、与他人分享等方式来修改和更新记忆。

28:54 遗忘的原因有两种:一是记忆从大脑中消失;二是找不到记忆。

30:42 我们可以主动让自己忘记一些事情,但这并非总是有效,有时我们只是需要合适的线索来回忆起被遗忘的记忆。

35:07 记忆训练的关键在于关注细节,避免干扰因素,并设定想要记住的目标。

38:21 错误驱动的学习是指,当我们试图回忆某件事时,大脑会尝试重建记忆,如果出现错误,我们会得到反馈并修正记忆,从而使记忆更加准确。

</markdown>

Edit:2025.05.13<markdown>

为什么记忆很重要?

记忆的重要性可能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我们常觉得记忆重要是因为记不住东西会让人沮丧,比如记不起某人的名字或某个电影里的演员。但记忆的真正核心在于帮助我们理解现在,定位自己在空间和时间中的位置,规划和想象未来。

记忆障碍患者的问题不是单纯记不住过去,而是因此无法判断最近是否吃过饭、反复重复相同的话,或缺乏对未来的预见。这些缺陷让他们难以独立生活,不是因为他们记不住一小时前的事,而是记忆缺失影响了日常功能。

提到了一种“体验自我”和“记忆自我”的概念,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区别或冲突?

研究表明,我们经历的大多数事情都会被遗忘。比如你听完这个播客,想跟朋友描述,觉得采访很精彩,但你最多只能复述10分钟的内容,远不及我们对话的全部。很多重要观点可能也会被忘记。

关键是,当你要做人生决定,比如是否去度假,你会回想过去的度假经历,但依赖的不是完整体验,而是记忆——一个非常不完整的片段。

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卡尼曼称之为“体验自我”和“记忆自我”。前者活在当下,经历一切;后者只能访问少量信息,却是我们判断幸福、规划未来的依据。

这就像两个不同的人,体验自我在现在,记忆自我在过去,有点像美剧《人生切割术》里的割裂感。

如果记忆自我能记住体验自我的一切,会不会让我们有更丰富的数据来做决定,比如选择度假地?

卡尼曼认为我们无法完全访问体验自我是不理性的,但我认为恰恰相反。有些人拥有超强自传体记忆,能精确回忆多年前某天的早餐、天气或比赛结果。但这些人常形容这是一种折磨,像是被无关或负面记忆困扰。

我们拥有不完整记忆其实是种恩赐,就像打包旅行行李,你不会带上所有东西,只带需要的。记忆也是如此,记住对未来有用的东西,比如重要的、令人惊讶的或情绪激动的时刻。

那些超强记忆者的大脑有什么特别?

我们对记忆个体差异的了解还很有限。研究暗示大脑纹状体可能有些差异,但差异很小。令人惊讶的是,超强记忆者和记忆力极差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功能相似。超强记忆者并非都成了名人,他们的日常生活跟普通人差不多,没在学业或经历上有明显优势。可能跟他们对“有趣”内容的关注和知识构建方式有关。比如勒布朗·詹姆斯对篮球比赛有超凡记忆,能详细描述多年前的比赛场景。这不是因为他记住更多,而是因为他多年的篮球经验让他能抓住关键模式,快速存储和提取信息。

普通人的记忆如何运作?

人类记忆常是自发的。近期研究发现,我们并非总在编码详细记忆,因为世界很多部分是可预测的。大脑在遇到新奇、意外或重要的事情时会形成快照式记忆,比如达成目标的瞬间。这些片段会在特定线索下突然浮现,比如听到久违的歌曲或重游童年之地。但回忆时,我们不是重播过去,而像考古学家根据陶片想象古代文明一样,重建可能发生的故事。

为什么有些事记得清晰,有些模糊或完全忘记?

决定记忆的因素可用“MEDIC”来概括:意义(Meaning)、错误(Error)、独特性(Distinctiveness)、重要性(Importance)、情境(Context)。

意义指已有知识帮助记忆新信息,比如足球迷能快速记住虚构球员的数据,因为他们有相关知识结构。

错误指挣扎回忆时,得到正确反馈能稳定记忆,比如努力回忆名字,纠正错误后记得更牢。

独特性指独特信息更容易记住,比如专注某人独有特征能形成鲜明记忆;但若分心拍照,记忆反而不深。

重要性指进化上大脑认为重要的事,比如情绪激发的经历(恐惧、欲望),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化学物质促进记忆巩固。

情境指记忆与时间地点绑定,海马体按时空归档,熟悉的歌曲能唤起高中回忆。

记忆像呼吸一样,既自动又可部分控制吗?

是的。记忆有许多幕后自动过程,比如学中文时,大脑逐渐适应字符,处理更快,这些变化常不被察觉。但我们也有很多控制权,比如选择回忆的叙事视角。不同球迷回忆同一场比赛会有完全不同的记忆,因为视角不同。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通过分享经历,改变对创伤的看法,能更新记忆。我们对记忆有很大主动权,记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像沙子般流动,可通过有意调整变得更有利。

为什么会忘记?

有两种理论:一是记忆从大脑消失,神经元连接衰退;二是找不到记忆,但适当线索能唤起。后者更常见,比如突然想起某人名字。遗忘有时是没给大脑机会找回记忆。

主动忘记可能吗?

研究表明可以,比如通过抑制回忆来“自愿遗忘”,但效果有限,可能对忘记临时密码有效,对创伤记忆帮助不大。

人们常为记不住经历感到内疚,觉得白费时间,想记住更多,合理吗?

不必记住更多,而应记住更好的、更重要的东西。假期是记忆的投资,但很多遗忘不重要。或许需要正确线索,比如回到类似情境(如夏威夷的湿度和花香)能唤起回忆。每天反思一个积极事件也能帮助巩固记忆,让未来更容易回想。

训练记忆的基础是什么?

不是像记忆运动员那样背圆周率,而是关注感官细节,沉浸于独特时刻,避免压力、疲劳、多任务等干扰。设定记住什么的意图很重要,比如问自己想从这次经历带走什么记忆。错误驱动学习也很关键,挣扎回忆并纠正错误能让记忆更稳固,比如反复尝试回忆某人名字,查看正确答案后大脑会调整记忆,使其更鲜明、更能在不同情境下提取。

负面情绪对记忆有偏见吗?

是的,情绪状态影响记忆。心情差时偏向回忆负面记忆,且重建得更负面;心情好时则相反。老年人常有积极记忆偏见。抑郁者陷入恶性循环,负面回忆加剧情绪,认知疗法通过唤起相反记忆打破这种循环。日常生活中,回忆一件小积极事件(如好吃的三明治)能改变情绪,打开更多积极记忆。

记忆与想象的区别?

几乎没有。脑部扫描显示,想象、回忆和感知时的脑活动几乎相同。我们用同一系统想象过去、现在和未来。区别在于,情节记忆固定于时空,想象通常不如现实生动,需前额叶皮层推理区分两者。

不记得也能学习吗?

是的。除了情节记忆,还有非情节学习,比如技能学习。即使海马体受损的失忆者也能学钢琴或篮球,因为神经元连接的塑性让大脑不断调整。运动系统通过错误驱动学习优化,比如投篮时,小脑预测球的轨迹,若出错则调整模型。睡眠(尤其是快速眼动睡眠)可能通过“演练”巩固这些技能。

新奇和强烈经历易被记住。新奇分两种:强度新奇(熟悉场景但体验强烈,如滑雪时遇雪崩)和类别新奇(全新场景,如新滑雪山)。即使生活例行化,专注细微变化也能创造新奇,激发好奇心,形成更独特记忆。冥想练习通过关注“新”来增强记忆。

记忆与主观时间流逝的关系?

情境变化影响记忆和时间感。疫情期间,学生每天对着电脑,日子过得慢,但一周回顾时记忆模糊,觉得时间飞逝。因为缺乏独特记忆,时间感扭曲。记忆障碍者无法感知当前日期,时间感停留在最后清晰记忆(如1997年),凸显记忆对时间定位的重要性。

关于记忆的最大误解是什么?

一是认为记忆该轻松免费,实际它需努力和意图;

二是认为记忆只关乎过去,实际它服务于现在和未来。

记忆让你跟上对话、预测未来、规划行动。没有记忆,你会不断重复问题或迷失方向。记忆不是为缅怀过去,而是为现今和未来提供有用信息。

</markdown>

Edit:2025.05.13

<markdown> </markdown>

讨论列表 AKP讨论 查看原帖及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