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down>
乏食被认为可以带来一些健康益处,其中最主要的是减少内毒素的水平。内毒素是肠道中未消化的食物产生的脂多糖(LPS),会引发炎症反应。乏食通过减少肠道中的食物残留,可以降低内毒素水平,从而减轻炎症。这对一些年轻、健康、体内内毒素反应较高的人群尤其有益。此外,适度的乏食,比如每天夜间10到12小时的乏食或偶尔跳过一餐,可以在不给身体带来过多压力的情况下,产生轻微的热量赤字,促进代谢健康。然而,乏食的适用性因人而异,并非所有人都能从中受益。
乏食的潜在风险主要与皮质醇水平的升高有关。乏食会刺激皮质醇分泌,这是一种应激激素,可能破坏皮质醇与脱氢表雄酮(DHEA)的平衡。皮质醇与DHEA的比率是一个重要的健康指标,通过血液检测可以测量,理想情况下应在下午非乏食状态下进行,因为此时皮质醇水平最低,DHEA水平最高。如果这个比率超过0.5,说明身体处于分解代谢状态,这与多种健康问题相关,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甚至癌症。研究表明,癌症患者的皮质醇与DHEA比率通常远高于正常水平,例如在1.5以上,这表明高皮质醇可能促进某些癌症的生长,比如三阴性乳腺癌和胰腺癌。
对于某些人群,乏食可能弊大于利。特别是老年人或身体脆弱的人,乏食可能加剧脆弱性。例如,老年人即使只是跳过一餐,也可能迅速出现健康衰退。一个悲惨的例子是一位处于植物人状态的女性,因头部受伤昏迷多年,最终法院决定停止她的营养供给,仅两天后她就去世了。这表明,对于身体虚弱的人,乏食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此外,长期乏食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尤其是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研究显示,长期乏食后,皮质醇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使人更容易患上致命感染。这与“肥胖悖论”有关,即某些情况下,保持一定体重可能比通过乏食减重更有利于免疫系统。
乏食对癌症患者尤其危险。尽管短期乏食可能使肿瘤对化疗更敏感,但持续乏食可能导致肿瘤变得更具侵袭性,停止对化疗的反应,甚至加速转移,最终危及生命。一个著名的案例是史蒂夫·乔布斯,他长期进行极端的乏食和果食,可能加剧了他的胰腺癌。乔布斯的医生曾恳求他摄入蛋白质,因为癌细胞正在消耗他的身体,但乔布斯坚持只吃水果,最终加速了病情恶化。类似地,演员阿什顿·库彻在拍摄乔布斯传记片时模仿其饮食,导致两次因急性胰腺炎住院,这是一种可能发展为胰腺癌的疾病。他的医生警告他停止这种饮食,以免重蹈乔布斯的覆辙。
鉴于乏食的这些风险,讨论中提出了一些替代方法,可以在不引发皮质醇升高的前提下,达到类似的好处。例如,通过摄入活性炭或不可溶性纤维,可以减少肠道内毒素水平,模拟乏食的抗炎效果。此外,减少抗性淀粉和可溶性纤维的摄入,增加简单碳水化合物(如蜂蜜、果汁、水果)的摄入,也能有效降低内毒素。这些方法适合大多数人群,尤其是那些不适合乏食的人,比如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
关于自噬,远比公众理解的“细胞清扫”要复杂。自噬是一种细胞自我清理机制,通过分解受损或不需要的细胞成分来维持健康。许多人认为只有通过长时间乏食(比如每天16小时或24小时)才能激活自噬,但事实并非如此。研究表明,某些营养物质,如蔗糖、果糖、麦芽糖和甘氨酸,也能触发自噬。此外,夜间8到10小时的自然乏食,或餐间3到4小时的间隔,已经足以激活基础水平的自噬。因此,普通饮食模式下,自噬可能已经足够,无需通过极端乏食来额外刺激。
然而,过度激活自噬可能带来风险。自噬在癌症中的作用尤其复杂。尽管适度的自噬可以清除异常细胞,但癌细胞本身也擅长利用自噬机制,通过吞噬周围健康细胞的线粒体获取能量。这意味着过度的自噬可能为肿瘤提供燃料,促进其生长。此外,研究表明,胃肠道中过多的自噬可能导致癌前病变,一些临床试验正在测试抑制自噬的药物,以阻止某些癌症的发展,比如胃肠道肿瘤。还有证据表明,长期过度自噬可能导致心脏组织的负面重塑,甚至诱发癌前状态。由于目前对自噬的长期效应了解有限,盲目通过长时间乏食来增强自噬可能得不偿失。
关于如何监测乏食对身体的影响,皮质醇与DHEA比率是一个关键指标。建议通过血液检测测量,单位通常是纳克每分升。为了获得更准确的结果,可以每两周检测一次,持续一个月,然后取平均值。DHEA硫酸酯是一个更长期的指标,可能比单独的DHEA更适合评估。对于男性,皮质醇与睾酮的比率也是一个重要指标,理想值应低于10。研究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皮质醇与睾酮比率往往高达30或以上,而通过睾酮治疗或DHEA补剂,可以改善这些患者的症状。然而,DHEA补剂在男性中可能转化为雌激素,需谨慎使用。
乏食的适用性需要个性化。例如,宗教乏食(如斋月)通常持续一个月,但明确规定孕妇、儿童、老人和病人可以豁免,因为乏食可能对他们有害。这反映了乏食并非通用的健康策略。年轻人或健康人群可能从短时间乏食中获益,但老年人、肥胖者或慢性病患者可能因乏食而加重健康问题。对于这些人,保持规律的饮食、摄入适量蛋白质和简单碳水化合物,可能比乏食更有利于健康。
最后,讨论强调了适度的重要性。夜间10到12小时的乏食,或偶尔跳过一餐,可能已经足够提供乏食的好处,比如降低内毒素和触发自噬,而不会引发皮质醇过高或过度自噬的风险。极端乏食(如每天16小时或仅一日一餐)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且可能对健康有害。普通人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比如避免过量抗性淀粉、保持规律的进餐间隔,已经能够满足身体的自噬需求。总之,乏食和自噬的复杂性表明,需要更谨慎地对待这些干预措施,通过激素监测来评估其对个体的具体影响。
</markdown>
Edit:2025.04.18<markdown>
总结来说,这段视频强调了乏食和自噬的复杂性,警告乏食可能对某些人群,尤其是老年人或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产生不利影响。自噬本身是身体的一种自然清理机制,但过度激活可能会带来负面效应,尤其是与癌症相关的风险。因此,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比极端乏食更为重要。
</markdown>
Edit:2025.04.18
<markdown> </mark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