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down>
来自纽约州马马罗内克的理查德·伯恩斯坦博士于 2025 年 4 月 15 日星期二安详逝世,享年 90 岁。
他于 1934 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12 岁时患上青少年型糖尿病。他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位,曾在实验室和医疗器械行业工作。
20 世纪 70 年代初,他改装了一台血糖仪供个人使用,并率先推出了糖尿病家庭血糖监测仪。
通过自我实验,他制定了血糖监测、饮食和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的方案,从根本上改善了自己的健康状况。
他就读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于 48 岁时毕业。随后,他在纽约州马马罗内克担任糖尿病专家,直至去世。
他出版了多本有关糖尿病的书籍,包括亚马逊上销量第一的糖尿病书籍《伯恩斯坦博士的糖尿病解决方案:实现正常血糖完全指南》和《2 型糖尿病:通过血糖正常化过上长寿健康的生活》。
他在 YouTube 上的“糖尿病大学”视频将他的糖尿病治疗策略带给了全球观众。
他有许多发现,并在知名医学期刊上发表过有关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和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文章。
他将自己的长寿和健康归功于严格控制血糖、锻炼和低碳水饮食,坚持认为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有权保持正常的血糖。
在业余时间,他是一名狂热的划船者、水手和天文摄影师,尤其热衷于拍摄日食。
他留下了伴侣乔伊斯·卡普兰 (Joyce Kaplan)、女儿朱莉·博尔哈尼 (Julie Borhani) 和丈夫大卫 (David)、女儿莉莉·戈拉尼克 (Lili Goralnick) 和丈夫霍华德 (Howard)、儿子杰弗里 (Jeffrey) 和妻子米歇尔 (Michele) 以及孙辈乔迪 (Jody)、贝拉 (Bella)、内森 (Nathan) 和阿丁 (Adin)。
伯恩斯坦博士的葬礼将于 2025 年 4 月 17 日星期四中午 12:00 至下午 1:00 在西奈教堂(纽约州森林小丘皇后大道 114-03 号,邮编 11375)举行,随后于下午 1:15 至下午 1:45 在黎巴嫩山公墓(纽约州格伦代尔默特尔大街 7800 号)举行安葬仪式。
</markdown>
Edit:2025.04.23<markdown>
伯恩斯坦医生是一位89岁高龄的1型糖尿病患者,他已经与糖尿病共处78年。作为糖尿病治疗领域的先驱者,他通过亲身实践和临床经验,提出了一套颠覆传统医学观点的糖尿病管理方法。在下面访谈中他详细阐述了自己对糖尿病治疗的独特见解,对当前主流医学界的治疗理念提出了尖锐批评。
伯恩斯坦医生开篇就表达了对当前医学界糖尿病治疗指南的强烈不满。尽管他自己通过严格控制血糖成功维持了健康,但医学界至今仍在推荐高碳水饮食,这种饮食方式被他称为“人为且不自然的”。他强调,人类在农耕文明出现之前就已经形成了以肉类为主的饮食结构,因此低碳水饮食才是更符合人类进化规律的选择。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伯恩斯坦医生虽然已经89岁高龄,但他的视网膜检查显示没有任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迹象,这在他78年的糖尿病病史中堪称奇迹。
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伯恩斯坦医生讲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转折。他最初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学专业学生,但由于未确诊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学业表现不佳。在治疗甲状腺问题后,他的认知能力虽然恢复,但为时已晚,不得不放弃成为物理学家的梦想。这段经历让他对传统医学诊断的局限性有了深刻认识。后来他进入医疗器械行业,开发临床实验室设备,同时也在与自己的糖尿病并发症作斗争。
转折点出现在他看到一则血糖监测设备的广告。当时39岁的伯恩斯坦已经出现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包括肾脏疾病和频繁的低血糖发作。他开始使用这种早期的血糖监测仪,通过反复试验,摸索出了一套保持血糖稳定的方法。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方法不仅控制了他的血糖波动,还逆转了他的肾脏病变。他原本以为医学界会欢迎这一发现,但现实却截然相反。当他试图向医生同行推广这种方法时,遭遇了重重阻力,甚至被顶级医学期刊拒稿。
伯恩斯坦医生讲述了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故事:他的主治医生当时担任美国糖尿病协会主席,却明确表示反对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理由是“如果患者能自己测血糖,医生就会失去病人”。更令他震惊的是,医学界普遍认为糖尿病患者不应该追求正常血糖水平,这种观点至今仍在延续。他提到最近的一个案例:一名15岁的1型糖尿病女孩被医生建议每天注射70单位胰岛素(而正常人每天仅分泌约18-35单位),并被告知血糖170mg/dL是“可以接受的”,而实际上她的理想血糖应该是75mg/dL左右。
为了获得更多话语权,伯恩斯坦在中年时决定进入医学院学习。毕业后,他本以为有了医学学位会让他的观点更容易被接受,但现实再次让他失望。他描述了在学术会议上被禁止提问的经历,以及研究人员因发现高血糖与癌症相关而遭到威胁的案例。这些经历让他认识到,糖尿病治疗领域的争议远不止于科学层面,更涉及到深层的利益冲突。
伯恩斯坦医生特别批评了食品行业对科研的干预。他引用调查记者Gary Taubes的研究指出,像雀巢、通用磨坊这样的大型食品公司曾通过资助研究的方式,刻意扭曲科学结论,将高碳水饮食包装成“健康选择”,而将脂肪污名化。这种商业利益驱动的伪科学影响了整个医学界,导致错误的饮食建议被写入官方膳食指南。
在讨论具体治疗方案时,伯恩斯坦医生分享了他的临床经验。他强调,对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是最有效的控糖方法。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他建议采用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即每天注射长效胰岛素控制基础血糖,同时在每餐前注射速效胰岛素。这种方法虽然需要每天多次注射,但能更好地模拟正常胰腺功能。
伯恩斯坦医生特别驳斥了几个常见的医学观点。一是关于“严格控糖会增加死亡风险”的说法,他以ACCORD研究为例,指出最初的研究结论被故意扭曲,五年后的数据重新分析实际上证明是高血糖导致死亡率增加。二是关于“高蛋白饮食损害肾脏”的说法,他指出这一理论源于有缺陷的动物研究,而后续研究已经推翻了这一结论。三是关于“脂肪导致心脏病”的传统观念,他认为这一观点已经被大量最新研究否定。
在谈到糖尿病并发症时,伯恩斯坦医生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严格控制血糖,在13年后完全治愈了自己的胃轻瘫症状。他还提到勃起功能障碍、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在血糖控制后的改善情况。这些案例有力地证明了严格控制血糖对预防和逆转并发症的重要性。
伯恩斯坦医生对几种糖尿病药物进行了评价。他对磺脲类药物持强烈批评态度,认为这类药物会加速β细胞衰竭。对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则持谨慎乐观态度,肯定其抑制食欲的效果,但提醒要注意胰腺炎等副作用风险。对SGLT2抑制剂,他肯定了其降糖效果,但指出可能增加尿路感染风险。
在饮食建议方面,伯恩斯坦医生分享了自己数十年来坚持的饮食习惯:每天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超过20克,以肉类、鱼类、蛋类和低淀粉蔬菜为主。他特别提到,这种饮食方式不仅帮助他控制血糖,还改善了他的血脂指标。对于近年来流行的纯肉食,他表示虽然自己没有长期跟踪研究的数据,但从进化角度理解有其合理性。
运动方面,89岁高龄的伯恩斯坦医生仍然保持着惊人的运动习惯。他设计了一套包含40种不同动作的训练方案,每天练习10个动作,四天完成一个完整循环。他强调抗阻训练对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重要性,特别是对2型糖尿病患者。
最后,伯恩斯坦医生表达了对医学界现状的失望。他指出,尽管有大量证据表明严格控制血糖的益处,但官方指南仍然推荐糖尿病患者保持较高的血糖水平。他特别批评了“血糖在范围内时间”(TIR)这一指标,认为将70-180mg/dL定义为“达标范围”仍然过高。在他看来,糖尿病患者应该追求与非糖尿病患者相同的血糖水平,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完全可行的。
面对医学界的保守态度,伯恩斯坦医生展现出了坚定的信念。他强调,自己89岁高龄仍然健康的现实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希望通过持续的教育和宣传,能够让更多糖尿病患者了解到严格控制血糖的可能性。尽管这场“战斗”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但他仍然没有放弃改变医学界固有观念的决心。
</markdown>
Edit:2025.04.22
<markdown> </mark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