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down>
研究表明,减肥时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要谨慎
华盛顿(2019 年 3 月 6 日)——低碳水饮食风靡一时,但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会给心脏带来麻烦吗?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第 68 届年度科学会议上公布的一项研究,每日从谷物、水果和淀粉类蔬菜等碳水化合物中摄取热量较少的人更容易患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 (AFib)。
这项研究分析了近 14,000 人 20 多年来的健康记录,是首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项评估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 AFib 之间关系的研究。AFib 是一种心律失常,患者心脏无法始终按应有的方式跳动或保持正常节奏,这会导致心悸、头晕和疲劳。AFib 患者中风的可能性是非患者中风的五倍。AFib 还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近年来,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已成为一种流行的减肥策略。虽然有许多不同的低碳水饮食,包括生酮饮食、原始饮食和阿特金斯饮食,但大多数都强调蛋白质,同时限制糖、谷物、豆类、水果和淀粉类蔬菜的摄入。
“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的长期效果仍存在争议,尤其是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中国广州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心脏病专家、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医学博士庄晓东表示。“考虑到对心律失常的潜在影响,我们的研究表明,应谨慎推荐这种流行的体重控制方法。”
这项研究结果补充了之前的研究,其中几项研究将低碳水和高碳水饮食与死亡风险增加联系起来。然而,尽管之前的研究表明饮食中非碳水化合物成分的性质影响了观察到的总体模式,但这项新研究却没有。
庄先生说:“无论使用哪种蛋白质或脂肪来替代碳水化合物,低碳水饮食都会增加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
研究人员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监督的“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ARIC) 研究中获取数据,该研究于 1985 年至 2016 年进行。在近 14,000 名参与研究时未患 AFib 的人中,研究人员发现,在平均 22 年的随访期间,有近 1,900 名参与者随后被诊断患有 AFib。
研究参与者被要求在问卷中报告他们每天摄入的 66 种不同食物。研究人员利用这些信息以及哈佛营养数据库来估计每个参与者的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以及来自碳水化合物的每日热量比例。平均而言,碳水化合物约占消耗热量的一半。《美国人膳食指南》建议碳水化合物占每日总卡路里摄入量的 45% 至 65%。
研究人员随后将参与者分为三组,分别代表低、中和高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这三组的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分别占每日热量的 44.8% 以下、44.8% 至 52.4% 和 52.4% 以上。
报告称低碳水摄入量的参与者最有可能患上 AFib。这些参与者患 AFib 的可能性比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适中的参与者高 18%,比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的参与者患 AFib 的可能性高 16%。
庄先生说,有几种可能的机制可以解释为什么限制碳水化合物会导致心房颤动。一种是,低碳水饮食的人往往吃更少的蔬菜、水果和谷物——这些食物已知可以减少炎症。没有这些食物,人们可能会经历更多的炎症,这与心房颤动有关。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吃更多的蛋白质和脂肪来代替富含碳水的食物可能会导致氧化应激,这也与心房颤动有关。最后,这种影响可能与其他形式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
庄先生说,虽然研究表明存在相关性,但无法证明因果性。需要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来确认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 AFib 之间的关系,并评估其在种族更加多样化的人群中的影响。此外,该研究没有追踪无症状 AFib 的参与者或患有 AFib 但从未入院的参与者,也没有调查 AFib 的不同亚型,因此尚不清楚患者是否更有可能偶尔发生心律失常或持续性 AFib。该研究没有考虑参与者在完成问卷后可能经历的任何饮食变化。
###
ARIC 研究得到了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的支持。合作研究人员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715070
</markdown>
Edit:2025.08.06<markdown>
许多人因心脏骤停而死亡,其背后原因多样,而心肌梗死,即心脏病发作,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Nic以演员詹姆斯·甘多菲尼(51岁)和喜剧演员约翰·坎迪(43岁)等名人的早逝为例,引出了关于营养与心脏病之间关联的疑问。虽然无法断定他们的死因是否由营养问题导致,但这确实引发了一个问题:高脂肪饮食,特别是像生酮饮食这样的饮食模式,是否会加速由心脏病导致的死亡?
Nic指出,在这一问题上,医学界存在着巨大的困惑和分歧。他展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专家观点,一方是心脏病学家愤怒地表示,花费大量时间去破除“生酮饮食有益健康”的神话;另一方则有医生明确声称酮食对心脏是健康的。
面对这种混乱的局面,Nic坦言,他决定搁置专家的言论,转而完全依赖自己对研究的分析能力。通过分析超过10项研究,他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他强调,这些结论可能令人惊讶,因为与高脂饮食争论双方的观点都不完全一致。他并非要全盘否定专家的立场,而是提出了一个他认为专家们所忽略的、更具细微差别的观点。
Nic的分析始于一年半前他对酮食进行的一项涉及100项研究的综合分析,但他希望先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切入。为此,他找到了一项关于膳食脂肪与心血管疾病(即心脏病)关系的元分析(meta-analysis),该分析整合了19项相关研究。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关联不等于因果
Nic首先坦诚,这项元分析所包含的研究并非随机对照试验,而是长期的前瞻性研究。这意味着研究人员在数年甚至二三十年的时间里,追踪参与者的营养状况,评估其最终的健康结果,如心脏病发作。他明确指出,这类研究只能提供膳食脂肪与心脏病之间的相关性,而无法证明因果性,即不能断定“摄入某种数量的膳食脂肪必然导致心脏病”。尽管如此,这仍然提供了一个理解长期趋势的良好起点。
核心发现:总脂肪摄入量与心脏病风险无关
该元分析的首要问题是:随着总膳食脂肪摄入量的逐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是否存在关联?
通过图表展示,横轴代表从左至右递增的总脂肪摄入量,纵轴代表相对于低脂饮食的心血管疾病相对风险。图中的实线若上升,表示风险增加;若下降,表示风险降低;若保持平坦,则表示没有关联。
结果清晰地显示,随着总膳食脂肪摄入量的增加,风险曲线保持平坦,未发生任何变化。这表明,总膳食脂肪的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之间没有关联。
深入探究:不同脂肪类型的影响
接下来,分析转向了不同类型的脂肪——饱和脂肪与不饱和脂肪。
在使用同样规则的图表中,饱和脂肪的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即随着饱和脂肪摄入的增加,风险曲线向上移动。不过,Nic也指出,尽管这种风险效应持续存在,但当饱和脂肪摄入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其影响似乎趋于平稳,进入了一个平台期。
与此相反,对于主要存在于橄榄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图表显示出与饱和脂肪相似但方向相反的效果。其风险曲线向下移动,意味着单不饱和脂肪的摄入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降低相关联。
而对于多不饱和脂肪,这种关联性则更为稳健和显著。其风险曲线呈现出一条线性的下降趋势,表明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降低存在着更强的关联。
一个有趣的观察:地域差异带来的疑问
Nic特别指出了这项元分析中一个引起他注意的细节。研究人员根据研究进行的地点对数据进行了分组,其中4项研究在美国进行,3项在亚洲,2项在欧洲。当重新分析饱和脂肪与风险的关联时,数据显示,这种风险关联在美国的研究中表现得更强,而在亚洲和欧洲的研究中则较弱。Nic就此向听众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地域差异?
为了用更严谨的、能揭示部分因果性关系的研究来补充细节,Nic引入了10项随机对照试验。在这些研究中,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低碳水高脂肪饮食组,并与高碳水饮食组或他们自身在早期阶段的情况进行比较。
代理指标的引入:ApoB与心脏病风险
Nic解释说,在持续数天到数月的短期研究中,不可能将“心脏病发作”作为研究终点。因此,必须使用与心脏病可靠相关的代理指标(proxy measures)。他承认,这引入了一个需要验证其准确性的新变量。
在众多指标中,血液胆固醇水平,特别是含有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简称 ApoB)的脂蛋白,被认为与心脏病存在最强的关联。血液中的胆固醇被包裹在称为脂蛋白的载体中运输,这些载体有不同的大小和密度,如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科学家发现,心脏病风险最高的人群往往具有较高的LDL水平,因此医生通常通过检测LDL水平来评估潜在风险。
然而,进一步的研究确定,在这些脂蛋白载体上发现的一种特定蛋白质——ApoB,是比单纯的LDL更强的风险指标。这是因为不仅LDL上带有ApoB蛋白标签,其“近亲”如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密度脂蛋白(IDL)等也同样拥有。因此,ApoB能更好地代表所有这些含胆固醇的脂蛋白颗粒,并且与心脏病风险的追踪关联性更强。
由此,核心问题转变为:膳食脂肪如何影响这些心脏病风险的代理指标?
初步结果:令人困惑的矛盾数据
之前的元分析显示总脂肪摄入量与心脏病风险无关,但干预性研究的结果却揭示了一些奇特的现象。
在10项研究中,有4项研究表明,生酮饮食或接近生酮饮食的营养模式(通常碳水供能低于10%)导致了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升高。另外1项研究则显示ApoB水平升高。这5项研究的结果似乎令人担忧。
然而,真正令人困惑的是,其余的5项研究显示,参与者的胆固醇水平要么没有变化,要么甚至出现了降低。至此,Nic承认,如果听众感到一头雾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些研究结果似乎遍布各处,毫无规律可言。
为了厘清这种矛盾,Nic认为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许多专家未能做到的细节剖析。
第一层分析:饱和脂肪的角色
他首先回顾了元分析的结论:饱和脂肪的摄入与风险增加有关。将这一信息应用到当前的干预性研究中,他发现,那5项显示心脏病风险因子(如LDL和ApoB)升高的研究,全部采用了高饱和脂肪的低碳水高脂肪饮食。
然而,这本身并不足以解释全部现象,因为在那些胆固醇水平未见升高的研究中,也有一些采用了高饱和脂肪饮食。例如,其中一项研究的参与者,其饱和脂肪摄入占总脂肪摄入的35%以上,但他们的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水平却毫无变动。
第二层关键:体重下降的压倒性影响
面对这种看似无法解释的混乱,Nic揭示了他认为专家们忽略的第一个层面:体重下降。
在那些摄入高饱和脂肪但胆固醇水平 “免疫”于升高的研究中,一个共同点是,所有这些研究都导致了参与者显著的体重下降。这让Nic在阅读研究时意识到,一个高脂肪、高饱和脂肪的饮食所可能带来的对胆固醇和心脏病指标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同时期足够量的体重减轻来完全抵消。
他进一步补充说,体重减轻的程度必须是相当可观的。因为那些只实现了适度体重减轻(仅几公斤)的研究,其参与者的LDL水平仍然出现了升高。
第三层视角:不饱和脂肪的保护作用
接着,Nic揭示了他认为专家们忽略的第二个层面:不饱和脂肪。
他再次提醒听众,元分析显示不饱和脂肪的摄入与风险降低相关。令人着迷的是,这一发现在所有随机对照试验中同样成立。在那些指导参与者用更多不饱和脂肪来填充总脂肪摄入的研究中,所有研究均显示参与者的胆固醇水平得到改善,或者至少LDL胆固醇没有增加。当参与者同时减轻体重时,这种积极效果会被进一步放大。
经过层层剖析,Nic终于得出了一个他认为被众人所忽略的、更完整的画面。他认为,专家之所以在高脂饮食问题上产生分歧,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对数据进行足够细致的拆解,也未能梳理出其中的不一致性。
这些数据向他表明:
如果一个人摄入含有大量饱和脂肪的高脂饮食,那么这种饮食模式确实会增加心脏病相关指标(如LDL和ApoB)的水平。
然而,如果这种高脂饮食主要侧重于不饱和脂肪,情况可能就并非如此。
更重要的是,无论饮食构成如何,在体重减轻的阶段,减肥本身这一过程可以克服此处详述的任何对心脏健康的潜在负面影响。
心脏性猝死的普遍性与高脂饮食的争议
许多人的生命因为心脏骤停而终结。导致心脏停止跳动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其中最常见的一个是可怕的心肌梗死,也就是心脏病发作。不幸的是,许多人因心脏病英年早逝,例如51岁的詹姆斯·甘多菲尼,或是43岁的喜剧演员约翰·坎迪,以及其他许多人。当然,我们无法确定他们的死因是否由营养问题引发的心脏病导致,但这确实引发了一个关于营养摄入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像生酮饮食这样的高脂肪饮食风潮兴起,我因此想知道,高脂肪饮食是否会加速因心脏病导致的死亡。
专家意见的矛盾与研究方法的选择
然而,我没能找到明确的答案,因为经常会听到心脏病专家发表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方面,有医生表示:“关于生酮饮食是对心脏最好的饮食这个说法让我非常愤怒,我无法告诉你我花了多少时间来驳斥生酮有益健康的这个迷思。” 但另一方面,又会听到另一些医生说:“生酮饮食对心脏是健康的。” 可以想象这在社会上造成了多大的困惑。
幸运的是,我拥有一项独特的技能,这让我可以完全忽略专家们怎么说,而完全依赖我自己的研究分析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我分析了超过10项研究,得出了下面的结论。这些结论可能会让你感到惊讶,因为与高脂饮食与心脏病争论中的任何一方都不同。但在你翻白眼并心想“哦,又来一个新观点”之前,请让我向你保证,我的立场仅仅是一个我认为专家们所忽略的、更为细致入微的观点,而非对他们立场的全盘驳斥。
初步探索:一项关于膳食脂肪与心脏病的荟萃分析
那么,高脂肪饮食与心脏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一年半以前,我曾针对酮食进行了一项包含100项研究的分析,涵盖了多种健康指标,所以我本可以从那里开始。但我这次真心希望在深入一系列孤立的研究之前,先获得一个宏观的视角。因此,我找到了一项荟萃分析,它对关于膳食脂肪和心血管疾病(即心脏病)的众多研究进行了单次整合分析。
我必须首先承认,这项包含了19项研究的荟萃分析并非基于随机对照试验。它采用的是更长期的前瞻性研究,这意味着研究人员关注的是那些长期追踪人们营养状况,然后在一段时间后(在某些案例中是20年甚至30年后)评估如心脏病发作等结果的研究。我想强调的是,这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膳食脂肪与心脏病之间关联性的信息,但它们不具备揭示因果关系的能力,也就是说,无法断定“某个量的膳食脂肪必定导致心脏病”。
尽管如此,这仍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帮助我们获得一个长期的宏观图景。之后,我们会深入探讨那些能提供某种确切结论的、更为严谨的研究。这项荟萃分析研究了总膳食脂肪的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所以,你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随着膳食脂肪的逐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是否会相应升高?
荟萃分析的核心发现
总脂肪摄入量与心脏病风险无关
观察这张图表,我们可以看到总脂肪摄入量显示在下方,越往右代表摄入量越高。在纵轴上,我们看到的是相对风险,即与低脂饮食相比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果黑色实线向上移动,风险增加;如果向下,风险降低;如果保持平直,则没有关联。因此,你现在应该能很清楚地看到,随着膳食脂肪的增加,风险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意味着总膳食脂肪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死亡之间没有关联。
脂肪类型的重要性:饱和与不饱和脂肪
好的,这本身已经相当有趣了,但我们要更深入地探讨。不同类型的脂肪情况如何呢?例如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遵循同样的解读规则,我们来看饱和脂肪的摄入量。我们清楚地看到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随之增加。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种影响在饱和脂肪摄入增加时持续存在,其效应似乎达到了一个平台期。我们稍后会再回到这一点。
然而,是否所有的脂肪都是一样的呢?那些我们可能在橄榄油中找到的脂肪——单不饱和脂肪,情况又如何?我们看到了与饱和脂肪相似但方向相反的效果:风险降低了。而对于多不饱和脂肪,其关联性则更为稳健,呈现出一条线性的下降趋势,这表明它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降低有着更强的关联。这一点我们稍后也会再次讨论。
研究地域差异带来的新问题
好的,以上这些本身就非常引人入胜,但这项分析中还有另一件事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也想指出来给你看。研究人员根据研究进行的地点对它们进行了分组。在所有符合分析条件的研究中,有四项是基于美国的,三项是基于亚洲的,另外两项是基于欧洲的。当重新分析饱和脂肪的关联性时,数据显示,在美国的研究中风险关联性更强,而在亚洲和欧洲的研究中关联性则较弱。所以,我想问你的问题是: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深入探究: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因果分析
现在,我曾承诺我们会用一些更严谨的、能揭示因果关系的研究来丰富细节。因此,我将引入10项研究,这些研究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低碳水高脂肪饮食组,并与高碳水饮食组或他们自己早期的状况进行比较。理想情况下,我会深入探讨每项研究的所有细节,比如基线数值、统计分析、研究设计等等,但除非我们想在这里待上几个小时,我不得不省略这些,只强调要点。
代理指标的引入:ApoB与心脏病风险
对于仅持续数天到数月的研究来说,想要观察到诸如心脏病发作这样的终点事件是不可能的。想象一下推销这个想法:“嘿,我们的假设是酮食会导致心脏病发作。好的,有谁愿意当酮食组的志愿者吗?” 因此,我们必须使用那些与心脏病可靠相关的代理指标。不幸的是,正是在这一点上,有些人会提出异议,因为这引入了一个新的变量,我们必须审查其预测我们主要关注结果——心脏病——的准确性。
许多研究都指出血液胆固醇水平与心脏病风险有关,其中最强的关联被归因于含有ApoB的脂蛋白。我不能因为深入探讨ApoB与心脏病风险之间关联的文献而偏离膳食脂肪与心脏病风险这个主题,所以我会提供一些相关研究的链接,并承诺我会在其他内容中探讨这个问题。
什么是ApoB?
假设你相信大多数科学家在ApoB关联性问题上没有完全搞错,我至少应该在继续之前解释一下它是什么。好的,你的血液胆固醇被包装在一种叫做脂蛋白的载体中。它们有不同的大小和密度,这就是为什么你可能会看到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等名称。它们在我们的血液中循环,并发挥多种功能。但科学家已经确定,心脏病风险最高的人群往往具有较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因此,你的医生会通过检查你的LDL水平来确定你的潜在风险,这就是为什么它被认为是一个代理指标。
然而,研究人员还发现,在这些脂蛋白载体上发现的一种特定蛋白质,比仅仅看LDL更能有力地指示风险。这是因为LDL带有一个ApoB蛋白质标签,但它的“亲戚”们,如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密度脂蛋白(IDL)等也同样带有这个标签。因此,ApoB能更好地代表所有这些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并且与心脏病的关联性更强。
高脂饮食对代理指标的矛盾影响
那么问题就来了:膳食脂肪如何影响这些心脏病风险的代理指标?之前我们看到,膳食脂肪的总量与心脏病风险之间没有关联,但如果我们审视这些干预性研究,就会发现一些奇特之处。
在四项研究中,酮食或接近酮食的营养方案(通常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低于10%,有时甚至更低)导致了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增加。而在另一项研究中,ApoB水平也增加了。这占了手头研究的一半,可能令人担忧,但实际上,这更多的是让人困惑,因为另外五项研究表明胆固醇要么没有变化,要么有所降低。
拨开迷雾:揭示真相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饱和脂肪的关键作用
在这一点上,如果你挠着头想“如果研究结果如此混乱,我们怎么能得出任何结论呢?”我也不会怪你。但要解开这个谜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剖析,进入一些我认为许多专家未能触及的更精细的细节。还记得我们的荟萃分析显示,饱和脂肪的消耗与风险增加有关吗?那么,如果我们把这个信息应用到这里呢?
所有那五项显示心脏病风险因素(如LDL和ApoB)浓度增加的研究,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高饱和脂肪的低碳水高脂肪饮食。现在,这本身似乎解释了很多问题,但它并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因为一些没有观察到任何胆固醇指标增加的研究,同样也采用了高饱和脂肪的饮食。例如,在一项研究中,参与者超过35%的脂肪摄入来自饱和脂肪,但他们的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并未发生变化。
第二层:体重减轻的压倒性影响
你可以想象,有人看到所有这些信息后可能会觉得这简直是令人绝望的困惑。但并非如此,我的朋友。我们需要再揭开两层。
对于那些在高饱和脂肪消耗下似乎对胆固醇水平上升“免疫”的研究,它们全部都导致了显著的体重减轻。因此,在阅读这些研究时,在我看来,高脂肪饮食中大量的饱和脂肪对胆固醇和心脏病指标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同时实现足够的体重减轻来抵消。然而,体重减轻的程度需要相当可观,因为那些只显示了适度体重减轻(比如几公斤)的研究,其LDL水平仍然出现了增加。
第三层:不饱和脂肪的保护作用
但我之前提到过,这里有两层需要揭开,而不仅仅是一层。所以我认为,体重减轻的程度是专家们忽略的一个层面,因为它似乎压倒了饱和脂肪的影响。那么第二个层面,就是看不饱和脂肪。
提醒一下,在我们的荟萃分析中,我们看到不饱和脂肪的消耗与风险降低有关。有趣的是,这一点在所有的随机对照试验中也同样成立。在那些指导参与者用更多不饱和脂肪来填充总脂肪摄入的研究中,所有参与者都经历了胆固醇水平的改善,或者至少LDL胆固醇没有增加。当参与者同时减轻体重时,这种效果会进一步增强。
结论:一个更细致的立场
这最终告诉我一些每个人都忽略了的细节。正如我开头所说,专家们在高脂饮食问题上似乎存在分歧,但我感觉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深入分析数据,没有梳理出其中的不一致之处。因此,这些数据向我表明,如果一个人摄入高饱和脂肪,高脂肪饮食确实会增加心脏病相关指标(如LDL和ApoB)的水平。然而,如果饮食侧重于不饱和脂肪,情况可能就不是这样了。除此之外,无论饮食构成如何,在减重阶段发生的体重减轻,可以克服此处详述的任何对心脏健康的不利影响。
在分析完所有这些之后,我当然推荐你观看我的另一段视频,以更深入地了解你身体健康与机能的细节。感谢你的收看,我们下次再见。